原创连载《草根春秋》《我的父亲母亲》二母亲的百家奶百家衣

草根爱练剑 2024-09-26 14:22:43

母亲这个话题,也可以说是人类的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我们赋予了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了它太多的内涵。它也许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涛大浪,但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道:“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普天下最平凡的是母亲,最伟大的也是母亲。从来没有一种文字能写尽母爱,文章是有长短尽头的,而母爱,却是无痕的岁月,贯穿着我们生命的全部。

母爱就像一部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像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就是一生相伴的盈盈笑语,母爱就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母爱就是儿女病榻前的关切焦灼,母爱就是儿女成长的殷殷期盼。

而母亲更像是一本书,写满了勤劳、善良、自豪和牵挂;母亲是孩子走路的启蒙老师,教会了孩子为人处世的社会道理;母亲是孩子生命的保护伞,保护着孩子在磨砺中闯下去的勇气;母亲也是孩子们搏击风雨的靠背。

同时,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是日常生活中通过一些平淡的小事情坦然反映出来的;母爱是无私的,无私的母爱是因为母亲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孩子;母爱是真挚的,真挚的母爱是在母亲平常生活中的叮咛、唠唠叨叨的牵挂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

母爱有无数的方式,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点头……在这些细节中,或深或浅,或重或轻都有爱的滋味。只要你回味和咀嚼,就会品尝到爱的味道。在凡俗的生活中,母爱正是以一些细微小事来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母爱是人间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爱,母爱似海洋,似水流,比海深,比水柔。母爱,是水流,给儿女们雨露般的滋润,母爱又似平平静静的大海,给儿女们在碧波荡漾的海洋中学会游泳,历练人生。

但有的人往往轻视不顾,视而不见,往往等到感觉觉测到了,但什么都赶不上了。我以前就没有感觉到这一点。直到岁月流逝,年岁逐渐加大才慢慢理解,深切体会到了这一点。

我的亲生母亲在我七岁的时候就因为疾病离开了人世。所以对于母亲的记忆也是恍恍惚惚,模糊不清,大多是听她们同辈人讲述的。

“天堂里的母亲,您还好吗”?

我家20世纪四五六七十年代住在古镇南北正街中间的一个临街铺面房(那是由我父亲先典认后来又贴找差价买下本村王克昌的房屋),三小间,改造成一大一小两间房,北一间是起居室,外面一大间是修理自行车铺面以及夏天厨房什么的,东边还有一个十来平方的小院子。

母亲和我父亲一样在当地人缘极好。她不仅和亲戚朋友相处友好热情,而且和邻居以及附近的邻村人们也是相处得来。从母亲生我的时候,众位亲朋邻居热情相帮相助,管中窥豹就可见一斑。

模糊记得母亲中等身材,大字不识一个,因为高龄产妇生下我,得了月子病,身体浮肿,成年鬧病。母亲虽然身体有病,但是对我的爱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由于家住在正街上,一出门就是繁华热闹的大街,我每天和小伙伴们在大街上钻来钻去嬉戏,打闹,玩耍。依稀记得那时候每天下午刚刚到了半下午,太阳还是老高哩,母亲就叫着我的小名在大街小巷满街寻找我回家了。除过阴天下雨刮大风,差不多每天如此。听她们同辈人讲述,这个情景,差不多成了当地当时每天下午的一个独特的情景景象了。

由于母亲是高龄产妇,而且身体还有疾病,因此产下我之后没有奶水,所以刚开始是贴配(我们当地管给孩子补充奶粉,炼乳以及一些其他食品叫贴配)米汤面糊什么的。到后来才找了个奶妈将我奶了出去。

那时候,因为没有母乳,加之每天就是贴配一些米汤,面糊之类的食品,我营养非常不足,母亲非常焦虑,着急。好在母亲人缘好,她对人厚道热情,因此人们对她也是非常厚道。

当时母亲如果知道乡邻之中谁家有孩子和我同龄,便把我抱过去请求人家给我吃奶,而乡邻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孩子放一边将我抱在怀中撩衣喂奶,直到我吃饱为止。

后来,附近邻村如果有生下孩子的妇女,母亲知道以后,也是抱我过去吃人家的奶,这个情景,从我小时候懂事时直到后来逐步长大以后,经常有和我母亲同辈的乡邻亲朋以及我曾经吃过她们奶的女人们讲述起过。

有时候闲聊天,或者有时候办事情,碰到她们往往会说;“呀!xx”,叫着我的小名说道:“你小时候还吃过我的奶哩。”这种情景有很多次。

所以说,吃百家奶,反正没有百家奶但也有几十个之多吧。因此,俗话说;好心必有好报,这个也是自古以来的一条至理名言,民间古训。

我虽然没有什么能力帮助乡亲们办一些大事情,但是对于自己力所能及的,还是毫不犹豫有时是竭尽全力去办,去回报乡亲们的。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朝诗人孟效的这一首《游子吟》充分体现了天下母亲的慈母之心,爱子之情。这个情景体现在我母亲身上,再确切不过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小时候,我们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习俗,就是给娇养的孩子穿“百家衣”。“百家衣”是当时当地人们祈求神仙或者什么保佑孩子的一种方式方法。依稀记得,这个吧好像记忆比较稍微清楚一些,可能是六七岁的时候,我穿着一件花花衣服,而且还是棉的。母亲为了给我保温,也是为了节省,而将衣服做得挺大,依稀记得穿上又大又宽,都差不多盖住屁股了,但是很暖和。直到我上小学的时候才不穿了。

现在孩子们穿花衣服不算什么,而且男孩子穿花衣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可是我那个时候穿的花衣服根本不是现在那种花布衣服,而是“百家衣”。

“百家衣”是我那苦命慈祥的母亲为了将我养大成人,乞求百家,一家乞求一小块布,针针线线,千针万线,费了多少心血,耗了多少力气才做出来的。

试想一下,在昏黃幽暗的煤油灯下,母亲拖着有病的身体要将一百块大小不一的布料,而且有蓝,有黑,各色花布,做成衣服是多么的艰难呀!首先要将小块布料根据大小,花色拼凑成大块布料,然后才能根据布料裁剪缝纫。一针一线,真正是千针万线,针针线线无不含有母亲辛勤的汗水和殷切的期望呀!

这真是慈母手中针和线,娇儿身上百家衣,昏黃灯下密密缝,针针线线显真情,谁知世事难预料,无奈难报母亲恩。

但不知道那时候因为小不懂事,还是怎么的,模糊记得母亲去世的时候,我七岁了,依稀记得已经是夏天了,出殡的那天,母亲的灵柩停在堂屋里,临起灵的时候(就是抬灵柩出门时)众亲朋好友以及有的邻居们是号啕大哭,有的是掩面抽泣,唯有我跪在灵前不仅不哭,而是瞪着一双眼睛,骨碌碌地转来转去看别人哭。

还是我舅舅,看不过去,拍了我脑袋一巴掌吼道:“你怎么就不哭你妈呀!”我这才干叫了两声,口中咕噜咕噜的惡吼(我们当地骂人叫惡吼)起舅舅来了。

回想起来,真是心潮澎湃,情绪难宁。从我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慢慢学步到稍懂人事,从我的百家奶到百家衣母亲为我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甚至生命的全部,我怎么就那么的混账不懂事呀!

马有垂缰之意,犬有湿草之恩,乌鸦尚还哺,羊羔识跪乳,连动物都有感恩回报的行动,何况是人。

人的一生,最至亲至爱至敬的是父母亲。我们家乡有句俗话;“养我的,我养的。”这个就是我们最至亲至爱的人。父母对儿女们的爱,是最无私的爱,对儿女们是期盼,是守望。

父母之爱,是血缘之爱,骨肉之情,天大地大,没有父母的恩情大。山高海深,没有父母的恩情深。父母对儿女们的爱那真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真正是无私无畏,无怨无悔,是不求回报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唐代大诗人李商隐一首诗,《无题》里面对于蚕和蜡烛的一句赞美写照,何曾不是对于天底下父母亲们的真实写照呢?

天底下父母的心都是一样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当地有句俗话;“往下亲容易,往上亲难”。这也是一句至理名言。直到岁月流逝,我们自己有了儿女才真正体会到这一点。养儿才知父母恩。父母之爱是多么的博大胸怀无私无畏呀!

父母之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崇高的爱!

记得有句古训;“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还有一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报答不尽的。在世上,遗憾的事情有多少,耽误的事情有多少。但是唯有孝顺父母的事情耽误不得,也唯有孝顺父母的遗憾不能有。也许有些耽误了的事情可以弥补上,有些遗憾可以过去。但是孝顺父母的事情要是耽误了那就赶不上了,那就造成一辈子的遗憾了,那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我们当地还流传着一句话;“父母才是我们应敬的佛”。不论敬什么神,拜什么佛。父母才是我们应敬的佛。人的一生,天地君亲师,但首先应该感谢的是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首先孝顺敬重的也应该是父母,是他们无私伟大的爱给了我们一切。

写到这里,我不仅情绪难宁,心情难平,心里久久平静不下来,只有默默地叨念;“天堂上的母亲,您还好吗”?

假如,如果,如果有来生,我还做您的儿子,报答母亲今生我没有尽到的孝道。

0 阅读:0

草根爱练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