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金属小球,来自太阳系之外?

原理大探索 2023-09-20 06:52:13

太平洋上空的神秘闪光

2014年1月8日,美国卫星传感器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外的南太平洋上空,连续探测到了三次快速的大气爆震。根据对其轨迹进行分析,一些科学家认为,造成这一爆震的物体可能源自于星际。支持这一结论的科研人员将这次事件归结于“来自星际的火流星”。

一些想要寻找这颗“来自星际的火流星”的遗迹的研究人员,在一笔私人捐赠下组成了一个国际科考团队,并将这一爆震事件标记为“IM1”。在今年6月14日到28日期间,他们在爆震发生位置的附近10千米范围内的太平洋海底,挖出了约700个直径为0.05~1.3毫米的金属球体。

2023年6月,Loeb的科考队从太平洋海底挖出了约700个亚毫米大小的小球体。(图/Avi Loeb)

8月29日,哈佛大学天文系的天体物理学家Avi Loeb与他的合作者在论文预印网站arXiv上提交了一篇论文上。在论文中,他们表示已经对57颗小球体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且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有部分小球体来自太阳系之外。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从海底深处挖掘的金属小球体。(图/Avi Loeb)

来自星际的“BeLaU”?

具体来说,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小球体都来自地外,它们的镍、镁、锰等元素的丰度都与陨石的丰度相符。其中,有5颗小球体含有异常丰富的铍(Be)、镧(La)和铀(U)元素,是太阳系内的CI球粒陨星含量的三个数量级。Loeb将这些前所未见的小球体称为“BeLaU”。

白色箭头处所指的是一个直径0.4毫米的小球体。(图/Avi Loeb)

此外,他们还发现,这几颗“BeLaU”的铁同位素比率(⁵⁷Fe/⁵⁴Fe和⁵⁶Fe/⁵⁴Fe)也完全有别于地球、月球和火星这些太阳系内的天体。他们认为,这些线索表明,“BeLaU”并非天然的地球物质或太阳系内的地外物质,而是具有星际起源。

在论文中,研究人员还提到,在“IM1”路径之外的区域,他们没有发现“BeLaU”的踪迹。因此,这证明了“BeLaU”与“IM1”的关联。他们推测,BeLaU的这些不寻常的特征,可能源自于太阳系外的一个富含铁的天体上的岩浆海洋,甚至可能来自更奇特的来源——比如外星飞船。

证据不足?

然而,这一结果一经发布,便引发巨大争议。

有科学家指出,铍、镧、铀这几种元素的丰度并不能作为寻找星际起源的“确凿证据”的参数,更好的方法是分析这些样本中的氧同位素比率。对于太阳系内的物体来说,它们的氧同位素比率都是非常相似的,但在其他行星系统中却有所不同。Loeb提交的论文并没有进行氧同位素分析。

此外,还有人指出,虽然“BeLaU”的铁同位素组成确实与太阳系内的天体非常不同,特别是那些在形成过程中经历过了融化和冷却的天体,但这并不排除它们来自太阳系内没有经历过行星形成过程的天体,比如来自小行星。

综合这些原因,目前学界保守认为,Loeb的确发现了一些有趣的颗粒,但他提出的证据或许尚不足以令人信服地确定这些颗粒具有星际起源。

进一步研究

Loeb表示,他们正在计划进行更多的分析,比如对氧同位素的评估。

对天文学家来说,如果能在地球上发现星际样本无疑是令人兴奋的,因为天文学家渴望观测到更多的星际物体,弄清楚它们的化学构成,并希望这些物体或许能帮助他们理解宇宙中的其他行星和恒星是如何形成的。

随着坐落于智利的薇拉·鲁宾天文台最早于明年投入运行,这些发现将显著增加。待上线之后,薇拉·鲁宾天文台将每三个晚上对整个南方天空进行一次巡天扫描,并且能够发现比早期巡天探测到的更微弱的天体。据预计,在其10年的巡天观测期间,它或将能够发现数十个星际物体。或许很快,天文学家们就能通过这些来自星际的物质来研究银河系的历史。

参考来源:

https://arxiv.org/abs/2308.156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3-02823-y#ref-CR3

https://theconversation.com/have-we-really-found-the-first-samples-from-beyond-the-solar-system-the-evidence-is-not-convincing-212789

封面图&首图:Avi Loeb

0 阅读:2

原理大探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