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海军无畏舰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装甲

胡侃杂 2024-02-26 16:17:52

甘古特号

甘古特级战列舰(英语:Gangut-class battleship),又称为塞瓦斯托波尔级, 是沙皇俄国海军于一战前开始建造的第一种无畏舰。它的设计历史非常复杂,当中有几家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公司的参与,有国际设计招标,有不断升级的要求和外国公司的抗议。1906年已经提出了初步设计但是国家杜马为了给陆军提供经费而未批准。

1912 年海军年鉴中描绘的样子

1909年下单了四艘舰的订单,有两条是以彼得大帝在大北方战争中的胜利(分别是波尔塔瓦会战和甘古特会战)战役命名的,另两艘是以克里米亚战争(分别是塞瓦斯托波尔战役和和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战役)的战役命名。三艘舰用的名字是1897年在日俄战争中损失的彼得巴罗夫斯克级前无畏舰用过的。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拖到1911年才由国家杜马拨款开建。它们从1914年12月到1915年1月交货,而炮塔和火控系统到该年中期才完工。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芬兰湾入口,所以战争中的时光它们都在原地呆着,或为布雷行为提供炮火掩护。它们的水兵于1917年参加了波罗的海舰队起义,后来也参加了喀琅施塔得水兵起义。

“塞瓦斯托波尔”级战舰在服役之初的装甲配置方案是众所周知的,然而,令人奇怪的是,没有任何资料对其进行了完整且一致的描述。

“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垂直防御系统,尤其是其主装甲带的构造和防护范围。主装甲带厚度为225毫米,长度为116.5米,高度存在争议,一说为5.00米,另一说为5.06米。确切的是,主装甲带的上边缘位于中甲板。大多数资料表明,在正常排水量下,主装甲带露出水面高度为3.26米。因此,根据不同的装甲带高度,主装甲带浸入水下深度为1.74米或1.80米。然而,维诺格拉多夫在其著作“俄罗斯帝国海军的最后巨人”中给出了另一种说法,根据其提供的图示,该型战列舰主装甲带高度为5.06米,正常排水量下露出水面高度为3.33米,浸入水下深度为1.73米。主装甲带纵向覆盖所有机舱和锅炉房,以及主炮炮塔,这一点没有争议。大多数资料也表明,225毫米主装甲带在舰首和舰尾由100毫米的横向装甲板连接,形成装甲堡垒。然而,瓦西里耶夫在其著作“红色舰队的第一艘战列舰”中却声称该型战列舰“没有专门的装甲横向隔舱”。

舰首和舰尾装甲

主装甲带在舰首和舰尾延伸,使用相同高度的装甲板,但厚度为125毫米。看起来似乎很清楚,但瓦西里耶夫在其专著中引用了俄罗斯海军档案馆材料绘制的“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装甲示意图,却并非如此。

该图显示,在225毫米的堡垒装甲和125毫米的舰首和舰尾装甲带之间,存在一些未标注厚度的“过渡装甲板”。可以推测,这些装甲板的厚度也是“过渡的”,即介于225毫米和125毫米之间。

所有资料都表明,舰首完全被装甲覆盖,一直延伸到舰首柱,但舰尾的装甲情况尚不明确。推测如下:在“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主炮塔四号炮塔后面,是舵机舱。它由125毫米的侧舷装甲和100毫米的倾斜后部装甲保护。根据瓦西里耶夫的资料,在船舱内,该装甲厚度为125毫米。因此,125毫米的装甲带很可能一直延伸到该装甲隔舱,使最后几米的舰尾没有装甲保护。另一方面,上述“示意图”似乎暗示该区域的舷侧仍然有50毫米的装甲。也可能,而且很有可能,该区域的舰尾确实没有舷侧装甲,但下部装甲甲板在此区域加厚至38毫米。

上部装甲带

关于上部装甲带,也存在一些疑问。

确切的是,上部装甲带始于舰首,但其高度尚不清楚 - 通常给出的数据是2.72米,但也有人认为是2.66米,而维诺格拉多夫甚至给出了2.73米的数据。上部装甲带保护了从上甲板到中甲板的空间,在堡垒区域厚度为125毫米,在舰首和舰尾125毫米装甲板上方为75毫米。它没有延伸到舰尾,因此在四号炮塔炮塔边缘和舰尾之间,在“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上、中甲板之间没有防护。

至于上部装甲带水平的横向装甲板,情况则更加复杂。但这个问题需要与炮塔装甲一起讨论。

防御破片装甲板

这里似乎一切都很简单。在“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125毫米上部装甲带后面,在上、中甲板之间,还有一层37.5毫米的装甲板作为额外防护,在225毫米主装甲带后面,在中、下甲板之间,则是50毫米厚的装甲板。考虑到50毫米装甲板的下边缘和225毫米装甲带通过装甲斜面连接,这意味着舰艇最重要的部分获得了双层防护。

遗憾的是,这里也存在一些资料上的矛盾。例如瓦西里耶夫指出,纵向防破片装甲板沿着主装甲带的整个长度延伸。然而,他自己提供的示意图却否定了这一说法。根据示意图,只有50毫米的装甲板沿着225毫米装甲带的整个长度延伸,而37.5毫米的装甲板则更短 - 它们不是连接到100毫米的横向装甲板,而是只连接到一号和四号主炮塔的炮塔座圈。

因此,如果225毫米装甲带和它后面的50毫米舱壁保护了GK的船首和船尾塔的进气管,那么37.5毫米装甲舱壁-没有。但是,如果这个方案是正确的,而A的陈述侧不正确。

炮塔座圈和横向装甲

炮塔座圈

关于炮塔座圈的装甲信息非常矛盾。

已知:

主甲板上方,1、2、3号主炮塔炮塔座圈厚度为150毫米。几乎所有资料都表明,150毫米区域正好结束在上甲板,而下方,在上、中甲板之间,2、3号主炮塔炮塔座圈厚度只有75毫米。

但查看战列舰示意图,会发现:

150毫米炮塔座圈可能并没有在上甲板的高度结束,而是向下延伸了一点,这样,以锐角击中上甲板装甲并击穿它的炮弹就会击中150毫米装甲板。

作者无法确定这是不是真的。

同样,也没有任何地方标明中甲板以下炮塔座圈的防护厚度。

但无论如何,2、3号主炮塔炮塔座圈的防护都比较清楚:

150毫米厚的炮塔座圈,位于炮塔周围,延伸到上甲板以下,具体位置不详,但至少不低于上甲板。下方,在上、中甲板之间,炮塔座圈厚度减小到75毫米,一直延伸到中甲板,甚至可能更低。总体而言,这两个炮塔座圈在上下甲板之间的防护相当不错。炮弹需要击穿以下装甲才能到达这个级别的供弹管:125毫米的上部装甲带37.5毫米的防破片隔舱75毫米的炮塔座圈总共237.5毫米的间隔装甲。

1号和4号主炮塔的情况则不同:

根据示意图,37.5毫米的装甲隔舱与炮塔座圈的后部相连:1号主炮塔:面向舰尾的部分4号主炮塔:面向舰首的部分因此,在上、中甲板之间,舰首和舰尾主炮塔的供弹管只由以下装甲保护:125毫米的上部装甲带75毫米的炮塔座圈总共200毫米的间隔装甲。舰首方向,上部装甲带只有75毫米,舰尾方向则根本没有!为了弥补这一弱点,1号炮塔面向舰首的部分加厚到125毫米,4号炮塔面向舰尾的部分加厚到200毫米。因此,从舰首和舰尾方向看,这些炮塔也有200毫米的装甲,区别只在于:舰首:75毫米装甲带 + 125毫米炮塔座圈舰尾:200毫米炮塔座圈实际上,可以说4号主炮塔的炮塔座圈从舰尾方向获得了最好的防护,因为200毫米的装甲板比200毫米的间隔装甲更耐用。同时,根据示意图,4号炮塔座圈的一部分,位于上甲板上方并面向舰尾,也与其他三个主炮塔不同,厚度为200毫米。

这里确实有一个问题:

舰尾100毫米的横向装甲似乎只保护4号主炮塔的供弹管到中甲板的高度。由于厚度为200毫米的炮塔座圈面积非常有限,而4号主炮塔的其余部分仍然只有75毫米,因此似乎出现了一个“漏洞”——炮弹可以飞入上甲板下方并击中75毫米的炮塔座圈。资料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示意图中显示了一个125毫米的横向装甲,连接着上部装甲带的边缘和200毫米炮塔座圈的装甲。

很可能它确实存在,尽管没有文献记载。在这种情况下,75毫米后主炮塔区域的炮台仍然由 200毫米分散式装甲保护。

现在让我们看看主炮塔下方的输弹管防护,位于中甲板和下甲板之间。这里只有 1 号和 4 号主炮塔的情况比较清楚。它们各自的输弹管位于一个“盒子”中,由前(后)100毫米斜面和侧面的 50毫米装甲隔板构成。因此,即使输弹管本身没有装甲,从前部方向也有 125毫米端部装甲带和 100毫米斜面,以及从舷侧方向有 225毫米主装甲带和 50毫米装甲隔板,即分别有 225毫米和 275毫米分散式装甲防护。需要注意的是,斜面和 125毫米装甲板,保护舰首,以接近 90 度的角度布置,即使是 305毫米炮弹也很难击穿。

然而,3 号和 4 号主炮塔位于舰体中部,此处“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舰体明显更宽,50毫米装甲隔板距离输弹管相当远。如果它们确实没有装甲防护,敌方炮弹需要穿透 225毫米装甲带和 50毫米隔板(斜面),或者 125毫米上部装甲带、37.5毫米隔板和 25毫米甲板,或者 37.5毫米和 25毫米装甲甲板,总体而言,也不能算是太差的防护。

最后,在描述这些俄罗斯战列舰的垂直装甲时,需要注意的是,它们没有单独的炮廓,因为它们与 125毫米厚的上部装甲带“结合”在一起。此外,炮之间还有 25 或 25.4 毫米的装甲隔板。但这里也不清楚。示意图显示,每个炮都被这样的斜面隔开,但有资料显示,一个封闭的炮廓里有两门炮。“塞瓦斯托波尔”级的防空炮被放置在 125毫米正面装甲、37.5毫米顶部装甲、25.4毫米装甲隔板和 19毫米甲板的炮廓中。

水平防护

水平防护方面相对简单,但也存在一些争议,是“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防护中的“最大谜团”。

上甲板是水平防护的基础,由 37.5 毫米装甲组成,这一点没有争议。中甲板被认为是防破片舱,在 50 毫米装甲隔板之间的全长为 25 毫米(更可能是 25.4 毫米,即一英寸),在 125 毫米上部装甲带和 50 毫米左舷和右舷防破片舱壁之间的区域为 19 毫米。下甲板的水平部分没有装甲,而是由 12 毫米钢板组成。但是下甲板也有倾斜部分,这些部分是有装甲的,但是…装甲厚度仍然是一个谜。

茨维特科夫和巴扎诺夫在他们的著作《波罗的海的无畏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革命中的“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1914-1919 年)》中给出了这些倾斜部分的最大厚度。他们声称,俄罗斯第一批无畏舰的倾斜部分由 50 毫米装甲板组成,铺设在 12 毫米钢板上。许多其他历史学家,例如维诺格拉多夫和瓦西里耶夫指出,“塞瓦斯托波尔”级下甲板倾斜部分的总装甲厚度为 50 毫米。但与此同时,在瓦西里耶夫的同一专著《“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装甲示意图》中,显示这些倾斜部分由 25 毫米装甲板组成,铺设在 12 毫米钢板上(更可能是 25.4 毫米装甲,12.7 毫米钢板)。本文作者花了很长时间试图找到可以明确回答“塞瓦斯托波尔”级倾斜部分厚度的图纸。遗憾的是,互联网上的现有副本分辨率不够高,上面有我们感兴趣的数字,但无法辨认。

其他装甲防护

“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战斗舰桥拥有相同的装甲:侧壁254毫米,顶部100毫米,底部76毫米。保护电线的装甲管在战斗舰桥内为125毫米,在外为76毫米(这有点奇怪)。炮塔的装甲如下:正面和侧面203毫米,顶部76毫米,后部装甲板305毫米。烟囱外壳,很遗憾,不清楚。据推测,它们在中甲板和上甲板之间有22毫米的装甲防护。但是,根据装甲示意图,在上甲板以上,大约与305毫米炮管的高度(直瞄)相同,它们有38.5毫米或75毫米的防护。

两战之间

毫无疑问,“塞瓦斯托波尔”级首批国产无畏舰的装甲防护还有待改进。但它并不像今天人们认为的那样“纸糊”,俄罗斯舰艇的装甲比英国“费舍尔海军上将”要好,但不如“毛奇”级战列巡洋舰。总的来说,“塞瓦斯托波尔”级对280-305毫米炮弹的防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可以接受的。然而,问题在于,当俄国的无畏舰服役时,主要的海上强国已经开始建造配备更强大的343毫米、356毫米甚至380-381毫米火炮的战列舰。

原则上,“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防护可以抵御343毫米半穿甲弹,其瞬时引爆器被许多皇家海军视为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的主要武器。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制造了常规的、完整的穿甲弹。德国人从一开始就拥有这样的炮弹。

可以说,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几乎所有世界上主要的舰队最终为其最新战列舰的343-410毫米火炮制造了穿甲弹。对于这样的弹药,“塞瓦斯托波尔”级的装甲在主要交战距离上完全没有防护能力。

此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海军航空兵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包括可以投放到战舰上的炸弹重量,这也需要加强战列舰的水平装甲防护。

战列舰装甲防护的战间现代化

战争时期,对“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进行了最小限度的现代化改造。实际上,只有“马拉特”号和“十月革命”号战列舰的主炮塔顶部得到了加强,从76毫米增加到152毫米。“巴黎公社”号战列舰也进行了同样的改造,但它还获得了显著的水平装甲加固:25.4毫米的中甲板装甲板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为“阿德米拉尔·纳希莫夫”号轻型巡洋舰建造的75毫米装甲板。这显著提高了该舰对飞机和敌方炮火的防御能力。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所表明,37.5毫米上甲板和25.4毫米中甲板的组合能够相当有效地抵御250公斤航空炸弹的攻击:炸弹会穿透上甲板并在甲板间空间爆炸,而中甲板则能够有效抵御弹片。而“巴黎公社”号甚至有能力抵御500公斤航空炸弹。

此外,从波罗的海调往黑海的战列舰获得了像水下防护舱这样的重要防护手段。严格来说,“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没有多少反鱼雷防护,尽管沿着舷侧布置的燃煤舱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在战间时期,战列舰改用液体燃料,因此它们的“反鱼雷防护”变得更加可疑。而“巴黎公社”号的144米长的“水泡”应该能够抵御装有150-170公斤炸药的450毫米航空鱼雷。现在很难说这些计算是否准确,但毫无疑问,黑海战列舰的反鱼雷防护得到了显著加强。

额外改造:

“巴黎公社”号安装水下防护舱后,解决了因现代化改造导致舰体上部重量增加而造成的稳性问题。舰体垂直防护也略微增强。部分水下防护舱位于225毫米装甲带外侧,与装甲带等高,并拥有50毫米厚的钢制壁板。虽然50毫米钢板(可能为装甲钢)无法显著增强战列舰防护能力,但也聊胜于无。其他改进:由于“塞瓦斯托波尔”级战列舰的海上适航性并不理想,因此决定在舰首安装特殊结构,以减少在高速或恶劣天气下主炮塔进水的情况。为了补偿结构重量,三艘苏联战列舰的舰首都拆除了部分75毫米上部装甲带(例如“马拉特”号拆除了0-13号肋骨之间的装甲)。为了弥补防护缺失,安装了100毫米厚的斜面装甲(“马拉特”号)或50毫米厚的斜面装甲(“十月革命”号)。“巴黎公社”号的相关数据未找到。但这些改造显然与增强防护无关。

毫无疑问,苏联战列舰装甲防护现代化改造有限的最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年轻的苏联国家能够用于海军建设的资金有限。但需要明白的是,即使苏联领导层拥有充足的资金,也无法通过技术手段确保最初设计排水量不到23000吨的战舰抵御当时356-410毫米口径穿甲弹的攻击。

从性价比来看,“巴黎公社”号的改造最为合理:增加水平装甲和安装水下防护舱是真正有益的创新。遗憾的是,苏联没有找到足够的资金对“马拉特”号和“十月革命”号进行类似的改造。

当然,波罗的海战列舰在卫国战争中没有机会发挥显著作用,但如果“马拉特”号拥有75毫米装甲甲板,或许它就能在1941年9月23日德国空军的袭击中幸存下来。

这艘战列舰是“甘古特”级战列舰的四艘舰艇之一,在俄罗斯建造。它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1-1942年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期间为盟军提供了炮火支援,抵抗纳粹德国的进攻。

0 阅读:835

胡侃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