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平果市四塘镇小村庄里隐藏着一座哨所,现已列入县级文保

微笑的向阳而生 2024-12-30 17:36:30

乡镇游前往四塘镇的路上,经过叫那练的地方看到有栋相对较独特的房子,而且非常的有年代感,为此还走进过去看个究竟。原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老房子,看到文保牌后有些不淡定,当看到房子的二楼有射击孔时对这栋老房子更加的感到神秘。这栋老房子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古代的军事设施,看到墙边的介绍后才得知是一座哨所。

那练,也就是四塘镇印山村的那练屯,哨所位于那练屯内,文保登记时亦叫那练哨所。看到正面大门上“和气”两个字就得知此哨所并非是古代地主恶霸或者土匪修建的防御工事,而是当地村民为预防地方恶势力前来侵犯而修建的工事。那练哨所其跟碉楼或者炮楼更贴切,起名哨所也就证明修建此防御工事只为自保并非军事用途。

那练哨所修建的初衷只为抵御,所以构造上的功能亦相对较单一,二楼上正门的两个高80厘米,宽40厘米的大孔只是瞭望台而不是射击孔。那练哨所整体高度为9米,瞭望台距离地面为7米,7米的高度对于古代建筑物普遍较低来说,视野上足够观察100米以外的敌情。100米以外发现敌情足以能够将通知村民做好预防准备,尽管出于防御而修建,但不排除带有攻击能力。

听当地村民讲哨所修建于民国20年左右,因参与修建哨所的村民全部不在人世,所以具体时间不详。主要用的石砖和瓦片都是那练村民亲自烧,木头则是村民到山上去砍伐。此哨所修建只为保护村民而修建,听到村民这么说打消内心是地主老财或者土匪头目出资修建的余虑。询问哨所当年有何战斗经历时询问的村民说没经历过。

可能询问的只是一位村民,对于哨所有过任何战斗经历不知情,要是问多问几个,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不过当时还要赶路就没有询问更多的村民。听村民说哨所没有发生任何战斗深感失望,即便没有发生过战斗,随便编一个故事也好,好让喜欢写作的我写个比较丰满的故事,村民这么一说喜欢编故事的我更不知如何往下写。

尽管没有攻击能力,但哨所一层距离地面1米高的墙壁上有射击孔,射击孔的结构跟很多碉楼、炮楼相似,都是内宽外窄。射击孔内宽外窄设计的主要作用是里面可以攻击外敌,外敌攻击受面较小而得到更好的保护哨所内的战斗人员。观看哨所四周并没有发现任何战斗留下的痕迹,想来村民说的应该是真的。哨所拥有攻击功能但没有发生过战斗,看来那练哨所应该是一座“善良”的哨所。

哨所内的墙壁上写有很多的集体,目测看得有上千字,可能是本人书念得少,大部分的字都认不得。看字体都是白文,想来这些字是解放后写上去的,同时看到有毛主席语录,墙体上的这些字可能是集体经济时期写上去。不管这些字是哪年写上去,感觉当时能有人写上这些字,这个人在当时应该是知识分子,用古代人的话说是个秀才。

门口的两侧各有三根石板柱,外两根石板柱则有四方形的小孔。小孔的作用没细问,以个人肤浅的认知应该是门扣。哨所关门前专人用木头穿过石板柱的孔将大门拦住,主要作用就是牢固大门,外敌前来侵犯的时候门扣起不到抵挡外敌作用,但能够减缓外敌冲进哨所的时间,为村民逃生赢得救命时间。门脚下的方石板消磨的非常的光亮,不知坐坏了多少条裤子,一两个后臀被磨破都有可能。

深感疑惑的是大门前的两头石狮,石狮的正面并不是向着大门的前方而是向右边,两头石狮都向右边,莫非是有何讲究。石狮是村民的保护神,石狮向右边望,有可能是外敌前来侵犯都是从哨所的右边攻击过来,石狮向右主要是为了威震外来侵犯之敌。另一种解释就是风水问题,古人修建房子讲究风水,哨所前的石狮这么摆放想来应该用重金聘请风水师,风水师则是收获一笔不小的劳务费,

那练哨所2011年列入平果县文保单位,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文保单位立牌保护,此时的平果已经升格为市,不知那练哨所是不是也从县级文保升格为市级文保。参观那练哨所后前往明江村那定屯,听说那里有座那拜山,山上有座明朝时期的二品将军墓,那定屯转一圈找不到那拜山,又看不到村民只好返回。那拜山二品将军墓的详细消息敬请知情者告知,有时间再去参观。本文非摸金校尉,只为宣传地方保障和历史文化,谢谢观看此文稿。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0
微笑的向阳而生

微笑的向阳而生

微笑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