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式主要取决于患者自身实际情况,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有很多益处:控制健康体重,改善骨骼肌功能、预防肌肉萎缩,运动能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改善脂肪蛋白质代谢,能有利于控制或延缓并发症,运动能增强体质,给患者带来自信。
跑步
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间安排糖尿病患者最好每天都坚持运动,但不要空腹或饥饿状态下运动,也不要在餐后马上运动,可在三餐后适当的运动。
有许多糖友习惯早上空腹运动,认为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把空腹血糖降下来,其实这样危害比较大,容易发生运动低血糖。另外,运动后检测到的空腹血糖值并不难反映患者真实的空腹血糖水平。
跑步
一般的,患者的血糖在餐后1小时到3小时之间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这个时间段运动,既能降糖,又能避免低血糖发生。血糖不会因为运动而出现大的波动幅度。餐后运动时间控制在1小时内,40分钟左右即可。如果是运动强度大的话,时间应减少;运动强度小的话,时间可适当延长。
扩胸运动
糖尿病患者做运动的时候,应该从强度小的运动开始,并且一开始不能持续太长时间,要身体逐渐适应了,再增加运动量和强度。
有的患者急于控糖,从前不怎么运动,一开始就进行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容易发生运动损伤,产生过度疲劳。
我之前接触过一位糖友,她以前很少运动,确诊后,一开始就选择快走和跑步的运动方式,很不幸脚底起血泡,并且膝盖月牙板受损,之后的运动很难进行。
爬台阶
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选择患者运动之前,应做一次身体全面评估,结合病史、并发症、年龄及身体运动基础、运动意愿及耐受力等内容,排除一些运动禁忌,选择时候自己的运动方式,制定合理计划执行。
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年轻、病情稳定、体力好的患者可以采用强度大,时间短的运动;年老或肥胖者可选择强度小、时间长的运动。
快走运动
运动方式应以有节奏的中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走、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踢毽子、打太极、乒乓球、羽毛球等。还可以做哑铃、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抗阻运动,或瑜伽等柔韧拉伸运动。老年人以及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选择散步等舒缓强度小的运动。肢体下端不利于负重运动的话,可以选择上肢运动,比如哑铃、臂力拉伸等,也可以选择游泳或骑自行车。
运动也存在个体差异,要因人而异。有的人身体条件好,有运动基础,慢跑只是中等强度,可以耐受;有的人身体条件弱,缺乏运动基础,慢跑可能就属于高强度,无法耐受。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不要盲目效仿别人。
骑自行车运动
需要提醒糖友们3点:1、运动之前选择舒适合脚的鞋子和袜子。
2、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条件具备的话,时间较长的运动过程中也要注意检测。
3、警惕运动低血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