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和沉迷手机的孩子较劲,父母做好这3件事孩子游戏瘾就少了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9-24 16:12:41

曾经看到央视新闻媒体转载了一段电竞俱乐部的采访,几百名电竞爱好者参加训练,每天16小时,训练一周后就剩下几十人,有人甚至哭着说:“我不打了,我要回家……”

可现实呢?是孩子们昼夜颠倒几个月,几年停不下来,下面是一些家长的求助截图。

那么,沉迷手机和游戏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父母该如何做呢?

沉迷,是在沉迷什么

在生物学层面,游戏能够激发大脑释放大量“多巴胺”,从而进入一种被称为“心流”的专注状态。

这种状态要求孩子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从而实现。

游戏因此成为了孩子们迅速获得满足感和掌控感的途径。

在家庭环境中,有的父母经常唠叨、吐槽孩子“笨”“成绩不好”“家务也不会做”,孩子在现实中没做好一件事情时,会被父母批评责骂,哪怕努力了也得不到肯定;也有的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无法给孩子提供高质量陪伴……

游戏世界为孩子提供了一种确定性:他们在这里被认可、被关注、被奖励、被接纳,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理想。

因此,孩子们沉溺于虚拟世界,或许只是他们在寻求现实世界中缺失的情感补偿。

控制,到底有用吗?

在往昔,父母或许能够轻易地将电视和电脑锁起来,以限制孩子们的屏幕时间。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这一代年轻人已经将网络融入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面对这样的变化,如何进行有效的控制成为了一个挑战。

如果你采取没收手机、拔掉网线等强制措施,很可能会激化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1月21日,宿迁的一位小朋友因不满家长控制其玩手机,于是一气之下翻过窗户欲跳楼。

类似的亲子冲突屡屡上演,其中的教训值得每个父母深思,以暴制暴,只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当父母的鲁莽遇上青春期,其危害不言而喻。

焦虑,父母急什么

学习,依旧是改变个人命运、实现社会阶层流动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衡量一个孩子的成功不再仅仅是他们自身的优秀程度,而是他们的优秀程度超越了多少同龄人。

这种背景下,父母们更加坚信这样一个观点:“宁愿让你的童年少些欢笑,也不愿让你的成年生活充满艰辛。”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孩子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远远超出了父母的预期。面对未知,人们往往会感到恐惧。

父母们恐惧的,正是孩子们的自控力。

但自控力真的一定会在游戏面前失效吗?父母的看法就一定是正确的吗?这并非绝对。

孩子们沉迷游戏,或者偶尔玩游戏,也可能被贴上“网瘾”的标签。

实际上,所有的成瘾都有一个过程,不是我们的孩子这个阶段沉迷手机,他就一定是成瘾,我们不能给孩子随意贴标签。

网络游戏成瘾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对游戏行为的控制力受损

·这种行为模式导致个人、家庭、社会、教育、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显著受损

·优先度提高,将玩游戏置于其他兴趣和日常活动之上

·不顾负面影响而继续玩游戏

以上特征通常需持续至少12个月(如果症状非常突出,也可以低于12个月,要根据临床诊断)。如果你发现孩子有障碍倾向,不要擅自定义增加家庭焦虑,交由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和干预。

解决,父母该怎么做?

那,要父母撒手不管吗?当然不是。

回归到开篇提到的电竞体验俱乐部,为什么一周的集训过后,几百人只剩下几十人?

极度的满足后,便没有了好奇,没有了寄托,反而想到了现实的美好。

所以,父母要帮孩子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找到平衡。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关系。

精神分析心理学说,童年亲子关系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

所以改变孩子,请先改变自己!

具体如何做呢?

父母要及时退回自己的位置

心理学家阿德勒提过一个观点叫课题分离,也很适用于孩子和父母。

玩游戏是孩子的选择,一定是在玩的过程中,让他开心了,或者让他逃避了暂时的烦恼,不管父母如何对游戏排斥,都得看见孩子在游戏中玩得很开心这个事实。

玩是孩子的选择,父母如何接受孩子玩游戏的事实,是父母的课题。

换句话说,不管父母接不接受,难不能受,都改变不了孩子想玩这件事实。

与其在游戏问题和规则中拉锯,不如后退一步,先来解决父母自己的问题,疏导自己的情绪,尝试理解孩子玩游戏的心态和心情。

无条件接纳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现实的美好。

游戏宜疏不宜堵,当孩子的需求被关注,他们的处境被理解,他们的心声被倾听,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得到了支持。

有些父母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会感到困惑:“我为孩子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他不感激呢?”根本原因在于,父母可能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对孩子来说,父母的陪伴,哪怕是一起静静地坐着,或是在公园里散步,都能让他们的情感得到满足。

情感的丰富是给孩子最好的精神滋养,也是他们前进的动力。

正确的引导,从有效约定开始

建立有效的家庭规则需要三个关键要素:一个基础,一个有效和一个坚持。

首先,必须有一个坚实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

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他们不太可能遵循父母的指导,包括家庭规则。信任是合作和遵守规则的前提。

其次,规则应该是合理的,并且是与孩子共同商定的。

规则不应该是基于一时的冲动,而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实际需求和兴趣。

例如,如果孩子玩一局游戏通常需要40分钟,而父母单方面决定限制在20分钟,这可能会导致冲突和不满。

最后,父母需要坚持规则并遵守承诺

一方面,父母应该坚守规则的底线,确保规则得到执行;另一方面,父母应该信任孩子,不要在规则规定的时间内无故打扰他们。

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可以与孩子建立一个基于信任和尊重的合作关系,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遵守规则。

方法很重要,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教育的本质没有捷径,需要父母用耐心、细心和爱心,才会换来孩子的安心、放心和舒心。行动起来吧。

0 阅读:10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