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菜豆腐、味噌豆腐、娘惹豆腐、豆腐沙拉、豆腐汉堡……当“最中国”的豆腐远传他乡,与异乡的文化碰撞而后渐渐在当地本土化,就会变得让我们既熟悉又陌生。不断征服异域先民或当世者饮食习惯的豆腐,一次次成功地植入了当地人民的日常生活。被国外消费者称为用大豆制作的中式奶酪——豆腐,是怎样开启环球之旅的呢?


豆腐的对外传播是伴随着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开始的。唐玄宗天宝十二年(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佛学、律法等先进知识,更带去了“唐符”的制作方法和饮食文化,并迅速得到当时奈良时代贵族和武士阶层的推崇。因此,鉴真被尊奉为“日本豆腐的祖师爷”。

明末清初,高僧隐元大师(左图)受邀前往日本弘扬黄檗禅,带去的福清豆腐卤水工艺更是极大地丰富了日本人民的饮食文化生活。
同时留下了《豆腐赞》、普茶料理(日语“福清料理”的谐音)招牌菜“隐元豆腐”和卓袱料理必备品“胡麻豆腐”。江户时代后期,豆腐更是进入日本寻常百姓家。1782年,汉学家曾谷学川编著的食谱《豆腐百珍》集中介绍了100种豆腐料理的做法,除蒸、酿、煎、炸,还有串烧、热荤、冷盘、上汤及甜晶糕饼等。

胡麻豆腐
继日本之后,豆腐于宋代末年(朝鲜高丽王朝时期)传入朝鲜,时称“泡”,并在当地建有专门做豆腐的寺庙,谓之“造泡寺”。在朝鲜的豆腐文化中,明太鱼炖豆腐、烩豆腐、豆腐卷等成为朝鲜酒文化中最好的下酒菜,普通百姓的日常更是离不开白豆腐、油炸豆腐、豆腐汤、豆腐花、豆腐炒饭、豆腐火锅等美食。在韩国的豆腐文化中,豆腐寓意着传统和真诚,因此祭祖必须奉上豆腐。


泡菜豆腐汤
元明时期,豆腐又随着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的移民传到东南亚国家。泰国人的豆腐食谱上常见的有油炸豆腐、泰式豆腐汤、豆腐爆炒碎肉、豆腐椰子咖喱等。缅甸传统饮食有拌豆腐,缅甸掸族有炸豆腐、温豆腐。

越南占城人民制作豆腐始于明代郑和下西洋。如今越南的豆腐普及南北,吃法更是多样,有豆腐沙拉、香蕉焖豆腐、虾酱炸豆腐等菜式。
马来语中豆腐被称为“Tauhu”,马来人和新加坡人都喜爱客家豆腐美食“酿豆腐”和“肉骨茶”。
印度人爱吃香豆腐、菠菜奶豆腐和具有本土特色的咖喱豆腐。
豆腐在印尼语为“Tahu”,与闽南语的“豆腐”发音相同,印度尼西亚的豆腐名菜是酱拌炸豆腐和苏木当地区的炸豆腐。

菲律宾随处可见一种名叫“Taho”的甜豆腐脑,被当成早餐食用。
综上,中国豆腐文化在亚洲的传播历史久远,范围甚广,亚洲几乎所有国家语言中的“豆腐”都是由中国潮汕或粤语方言借词而来。豆腐在中华文化圈及亚洲国家的影响可见一斑。


粤菜 客家酿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