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山东滨州全福元超市的44周年店庆,愣是把超市促销搞成了"菜市场抢特价鸡蛋"的魔幻现场。视频里,白花花的馒头裹着塑料袋,被超市员工"啪嗒啪嗒"往地上扔,大爷大妈们或蹲或趴,跟抢散落一地的金币似的。这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是饥荒年代抢救济粮呢!
超市倒是振振有词:"一元四个多实惠啊!不这么扔,后面排队的老太太够不着!"这话听着,怎么跟"我为你着想"的道德绑架似的?敢情在商家眼里,老年人就活该当"人体传送带"?塑料袋是包住了馒头,可也裹不住老人们弯腰屈膝的狼狈啊!
这事儿炸出两派网友隔空对骂。挺超市的觉着"便宜没好货,不抢白不抢":"有塑料袋怕个啥?""超市愿意顾客乐意,网友瞎操啥心?"这话听着解气,可细想不对劲——难道因为东西便宜,就可以无视人的尊严?菜市场大妈抢特价菜还知道排队呢,这超市直接搞"空投",把老人当什么?
骂超市的网友直接搬出"嗟来之食"的古训:"跪着抢馒头,这和要饭有啥区别?""超市想烘托气氛,别拿老人安全开玩笑!"最扎心的评论是:"要是抢馒头的是你爸妈,你心疼不?"这话像根钉子,扎破了"促销狂欢"的虚假繁荣。
最该挨骂的是超市这波骚操作。搞促销不是搞行为艺术,塑料袋能包住卫生,包不住对老人的尊重。视频里那些踉跄的身影,万一摔个骨折,这"店庆大礼包"可就成了"医患纠纷导火索"。促销创意千千万,非得选这种践踏尊严的?
4月14日凌晨的通报来得倒快,涉事员工被停职检查。可这事儿真该员工背锅?超市策划活动时就没想过后果?促销方案过审时,没人觉得往地上扔馒头有问题?这种"甩锅式道歉",跟那些"临时工干的"说辞有啥区别?
这事儿暴露了商业促销的底线失守。当商家把"人性弱点"当营销工具,当"流量密码"凌驾于基本尊重之上,再便宜的馒头,吃进嘴里都是苦的。那些抢馒头的老人,或许省下了一块钱,却丢掉了买不来的体面。
更可怕的是这种"道德麻木症"正在蔓延。有人为超市辩解:"存在即合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这种"实用主义"正在腐蚀社会文明。今天能接受老人抢馒头,明天就能容忍更离谱的促销闹剧。当商业利益开始消费人的尊严,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抢馒头的人"。
值得玩味的是,网友吵架的焦点早已偏离事件本身。有人算经济账,有人谈文化尊严,有人担忧安全隐患。这场闹剧像面照妖镜:照出了商业社会的急功近利,照出了代际认知的鸿沟,更照出了某些人骨子里的"实用主义"癌。
超市道歉了,员工停职了,但真正该反思的是整个商业环境。促销不是耍猴戏,营销不该突破人性底线。当我们为抢特价商品失去体面,为流量甘愿当小丑,这种"成功"不要也罢。毕竟,商业可以计算利益,但文明需要守护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