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张改平则将目光投向了基础教育。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革新,当前的基础教育模式难以和未来的发展相适应,也催生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很多博士毕业时已经30岁左右,他们进入社会晚,有效服务社会和贡献社会的时间短。这是很大的一个遗憾。”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行12年制,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张改平介绍,当前知识的获取渠道多元,比如网络公开课等,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加之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小学6年的学制偏长。同时,对初、高中来说,大多数学校的初三、高三年级几乎都是安排复习,来应对中考、高考。“12年的基础教育学制可以缩短为10年,甚至是9年,让我们的年轻人能够在25岁左右博士毕业,在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活跃的阶段为社会多作贡献。
这种教育改制实际上早就有了,30年前合肥有一所试点学校,叫合肥实验学校,小学4年,初中3年,高中2-3年,高中毕业一般16岁。问题在于,大部分学生现在只满足于高中毕业么?既然要参加高考考大学,那你前面多少学制是没有意义的,最关键的只能是你教育学生的资源和方式能不能满足学生或者家长对于考高分的需要,缩短一年小学实际上就已经增加了对孩子们高学段的压力,何况还要缩减初中高中呢?
从知识的理解掌握来说,小学不需要6年,这是教育界公认的道理。 我自己80年代上小学时,五年制,没有任何问题。当年小升初还要统考,最后一个学期总复习,非常恐怖,比中考有过之无不及,至今尤有余悸。 如果再把小学压缩到4年,因为现在取消了小升初升学考试,其实问题也不大。 但是,小学可能是人生最快乐的阶段。既有功课安排,学习负担又很轻,可以无忧无虑地参加各种活动,和同学嬉戏。
基础教育阶段把学制刻意拉得这么长,或许是考虑孩子的心理成熟需要时间。 如果让十五六岁甚至更小的孩子都去卷高考,恐怕卷出心理问题的人会变多。 还没好好享受过童年,就急匆匆步入社会,这样真得好嘛?
中学6年学制,还分两段,我看不出有任何可压缩的空间。 而大学本科四年,学制有些短了,改成五年更合适。 四年时间过于紧凑,导致课时多,自主学习时间少,门门功课最多只能勉强学个皮毛。不少学生要么索性放弃学习。即便是认真学习的学生,也往往只能追求时间利用的高效,以应付考核,难以沉下心来。
有些大学五年制,(如医学)功课就从容得多,有时间静静思考和深入钻研所学知识。 有些专业始终坚守五年制至今,是有原因的。
该政协委员提议缩短整体学制,这样会导致青年劳动力人数整体显著增加。由此带来的潜在就业问题,包括就业难度变大,年龄歧视加剧等,能否被市场消纳,也需要论证。
同时如果缩短时间会出现以下一系列问题:
1.意味着教师岗位进一步缩编
2.意味着会出现至少两年毕业人口就业压力
3.意味着学生要用10年时间学习原本12年的知识量,会更卷
4.意味着一个人的一生要多工作两年,这两年有可能进一步缩短可以领取养老金的时间
反对派急得跳脚: 1. 普通家长担忧:北京朝阳家长陈女士反问:“现在高中知识都学不完,再压缩两年?难道让娃15岁就高考?到时候大学里全是一群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孩?”
2. 县城教师现身说法:河南某县重点中学老师说:“我们这届高一学生,三分之一连初二数学都没搞明白。再缩短学制,恐怕要出现大批‘小学历青年’。”
3. 打工人泼冷水: 在电子厂打工的小刘说:“现在大学生找工作都难,要是只读10年书,怕是连快递站都不要你。
没看招聘启事都写着‘大专起步’吗?” 这事到底能不能成?
看看现实就明白了: - 深圳某私立学校搞过“2+2”实验班(2年初中+2年高中),结果80%家长中途退出,怕孩子跟不上。
- 德国双元制教育成功,是因为有西门子这类企业兜底实习,咱们的职校还停留在“教室看机床图纸”阶段。
- 韩国曾缩短学制,结果催生出更疯狂的课外补习班——白天少上2年学,晚上多补4年课。
说句大实话:改学制就像给高烧病人换衣服——关键得治病根。
要是不解决“文凭歧视”“职校质量差”“35岁失业”这些真问题,哪怕改成5年义务教育,家长们照样会挤破头让孩子去考研考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