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低调单位:拥有高射炮和火箭弹,还可以发射,但不是军方!

江卿曻啊 2025-01-19 09:16:40

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

在中国,存在着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它拥有数量惊人的重型装备,规模之大足以与一些小国的军队相比。

每天这支队伍都在进行着各种“发射任务”,但他们不属于任何一支军事力量,他们的装备有着惊人的火力,但从不用于战争。

还拥有尖端的制导技术,目标却不是敌人,这支队伍遍布全国各地,却极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存在。

他们默默无闻地坚守岗位,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守护着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究竟是什么样的单位,需要如此强大的装备实力?他们又在执行着怎样的使命?

令人意外的实力部署

这就是国家气象局,在中国气象系统中,存在着一个令人惊讶的武器装备,全国气象部门现有高射炮,火箭弹,制导火箭,无人机,火箭发射器等多种军事装备。

尤其是在众多网友的传言下,什么坐拥七千门高射炮,八千具火箭弹发射器,一年发射数十万发炮弹,上万枚火箭弹,现实没有那么夸张。

装备具体分布在全国49个省级行政区,平均每个地区都配备了3台专业气象作业装备,每台装备都配有6名专业人员。

一支队伍的规模达到几万人,他们不是军人,却要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既要掌握气象知识,又要精通装备操作,这支特殊队伍的装备水平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以65式双(单)37高炮为例,它能在复杂天气条件下精确打击目标云团,实现定点增雨,这种技术引起了国际气象界的广泛关注。

多个发展中国家纷纷引进中国的气象改良技术和装备,对于这种独特的发展模式,它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创新思维。

首先这支队伍打破了传统气象部门的工作模式,将主动干预天气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其次,通过建立专业化队伍和标准化培训体系,确保了气象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的成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展现了中国方案的国际价值,气象部门的这种创新实践,为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服务提升开辟了新路径。

那么这支装备精良的队伍,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军到民一场独特的转型蜕变

其实这支特殊队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1958年,为了应对严重的自然灾害,中央气象局从军方调配了一批高射炮和火箭发射装备用于人工增雨。

原本是执行防空任务的,却因一场特殊使命开启了崭新的征程,当时许多操作人员都是从部队转业的老兵,他们带来了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经验,为这支队伍奠定了规范化运行的基础。

和平年代的到来,为这支队伍带来了转型机遇,上世纪80年代,气象部门开始系统性改造军用装备,他们保留了发射系统的核心功能。

但却对弹药进行了重新设计,原本用于战争的炮弹被改造成催化增雨的专用弹药,火箭弹则被改装成探空火箭,这种改造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作业效率。

另外在技术创新方面,气象部门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他们研发出新型的催化增雨装置,将高精度制导系统用于气象作业,甚至开发出专门的气象火箭。

既保留了军用装备的可靠性,又增加了气象作业所需的专业功能,对于这次转型实践,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理念,这不仅是装备用途的转变,更是一次深刻的理念创新。

军用装备服务民生的转型模式,展现了中国在和平时期对军事资源的创造性利用,同时,这种转型也为其他领域提供了宝贵经验。

证明了军民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些改造后的装备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们又是如何助力国家发展的?

守护民生的特殊力量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拥有广袤的农业区域,这支特殊队伍就像“天气管家”一样守护着农业生产,春耕时节最需要及时雨水,便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农作物提供关键时期的水分补给。

每年在华北平原地区,他们实施数百次增雨作业,为农田带来超过10亿立方米的降水量,这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蓄水能力。

并且这支队伍的作业范围覆盖了全国70%以上的农业区域,成为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在防灾减灾领域,这支队伍也发挥着更加关键的作用。

遇到严重干旱时,他们通过人工增雨作业缓解旱情,为农作物“解渴”,在冰雹多发地区,他们利用专业装备开展防雹作业,每年为农业避免数十亿元的损失。

2023年,仅在西北地区的一次消雹作业中,就保护了价值超过5亿元的果园,在森林防火期间,他们还承担着增湿作业任务,通过人工降雨提高林区湿度,有效降低火灾风险。

值得关注的是,这支队伍在城市服务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北京奥运会,上海进博会等重大活动期间,他们通过科学干预确保了活动期间的晴好天气。

空气重污染天气时,他们利用特制催化弹增加降水,加速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这种服务让城市管理有了新的科技手段。

对于这支队伍的实践贡献,它体现了科技服务民生的深刻内涵,通过精准的科技手段干预天气,他们把自然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

为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提供了新型的科技保障,这种服务模式不仅提高了气象工作的主动性,也拓展了公共服务的新维度。

创新发展面向未来的升级之路

2024年这支队伍的装备现代化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作业精度已经提升到公里级水平,他们研发的新型催化增雨弹能够根据云层特性自动调整催化剂释放量。

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的同时,无人机和固定式火箭发射装置的引入,使作业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特别是在山区等复杂地形区域。

无人机作业展现出独特优势,在智能化建设方面,这支队伍建立了全国联网的气象作业指挥系统,通过卫星遥感、天气雷达等先进设备,他们能够精确识别和追踪目标云团。

自动生成最优作业方案,系统还能够实时监测作业效果,及时调整作业策略,这种智能化的作业模式,使决策更加科学,效果更加精准。

国际合作领域,中国的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和装备已经走出国门,在中亚地区,中国帮助多个国家建立了人工增雨网络,为改善当地水资源条件作出重要贡献。

合作不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更展现了中国在气象科技领域的影响力和担当,许多发展中国家都表示希望引进中国的气象作业技术和装备。

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这种主动干预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国际合作的深入开展,也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责任担当。

结语

支原本用于战争的力量,通过智慧的转型,成为了造福人民的科技之师,他们用创新思维打破了军民界限。

用科技手段服务国计民生,诠释了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这他们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其他领域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经验,更彰显了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的坚定信念。

参考资料

中国气象报社2020年2月27日《抓好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更好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职能作用》报道

光明网2024年7月4日《市长热线电话被求雨“连环 call”?气象局:增雨时机等到了,安排!》报道

封面新闻2023年7月10日《降雨量最高减少近7成 四川眉山多地村民向气象局“求雨”》报道

0 阅读:0
江卿曻啊

江卿曻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