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首三月经典古诗词: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绮菱评情感生活 2025-03-16 13:26:36

—【01】—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唐·贾岛《三月晦日送春》

春的尾声悬在三月最后一日,仿佛一松手,便坠入夏的深渊。

眼见春日风光渐次褪去嫣红,枝头的残香被暮色裹挟,一寸寸暗了颜色。

深知,这一夜是春与人间的诀别。莫要睡去,莫要闭眼,将春的气息挽留至最后一刻。

夜露渐浓,诗人与友人对坐无言,“未到晓钟,犹是春。”仿佛只要钟声未响,春便不曾离去。

原来春的告别,竟比冬雪更叫人怆然。

贾岛并非简单地描绘春日风光,而是以“风光别我”四字,将自然之景赋予了情感色彩,仿佛春天也在为诗人的苦吟生活而叹息。

更是将人与春紧紧相连,共同守望着这即将逝去的春光,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02】—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唐·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四》

二月已逝,三月接踵而至。杜甫倚杖江畔,见新柳垂丝,碧水东流。

岁月匆匆,人渐老去,春去春回原是寻常,可于他这般漂泊半生的老叟,还能有几次与春天相遇的机会呢?深知岁月不饶人,每一次逢春都可能是最后一次。

仰头饮尽,长安的宫阙、鄜州的月色、夔州的猿啼,皆化作浮沫,在酒面上倏忽而散。身外事如蓬草,随风乱卷,何须再念?唯有这杯中物,能暂掩额间沟壑,能假作片刻逍遥。

此诗,以时间的流逝为引子,缓缓道出人生的无奈与豁达。

岁月不饶人,何不选择了放下那些无尽的烦恼,转而珍惜眼前的美好。

在面对春天时,更加珍惜每一次与自然的亲近,也更加懂得如何享受生活的每一刻。

—【03】—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唐·白居易《三月三日》

三月初三,长安的曲江畔,连风都裹着脂粉香。

白居易的宅邸内,柳絮似雪,扑向茜纱窗棂,屋檐下的新燕斜斜剪过,翅尖蘸了三分春慵。

他斜倚胡床,指尖叩着青瓷盏,盏中是浸了莲子的冷酒,清苦里渗出甘甜,恰如这暮春天气——暖中带寒,醉里藏醒。

阶前池水如镜,映出满园芍药,索性卷起竹帘,任花影倾泻入室,衣袂间仿佛缀了千朵红云。

忽有琵琶声起,柘枝舞急,屏风后转出舞姬,春衫薄如蝉翼,旋身时似蝶穿花雾。抚掌而笑,又指楼南新月如钩,道:“此钩不钓鱼龙,只钓诗魂。”

座中女伎掩袖低眉,素手如玉,轻拈银壶斟酒。他忽而怔住——这纤纤十指,与当年江州司马青衫泪湿时,为他拂去琴上尘埃的手,何其相似?

白居易描绘了三月三日的画堂之景,既有柳絮、燕子等自然之景的灵动,又有莲子冷酒、柘枝舞曲等人文之趣的雅致。

更是将自然与人文巧妙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04】—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宋·刘克庄《莺梭》

洛阳的三月,是莺梭织就的春日锦绣。

黄莺掠过柳梢,翅羽如梭,在春光间来回穿梭,显得特别有情致。

它们不时发出清脆的叫声,“交交——交交——”莺啼忽急忽缓,恍若织机轧轧。一声啼脆,抛出一段翠柳;再一声清啭,牵来几簇桃霞。

这一声催开牡丹,那一声唤醒棠梨;高音处勾连金乌,低音处缀补银蟾。整座洛阳城在莺声中舒展,宫阙、街巷、溪桥皆成了纹样,镶入这匹名为“春”的罗缎。

轻叹:“如此繁花,需耗尽多少莺声燕语,方织得圆满?”

——原来天地本是无心匠,却借莺梭作巧手,织就人间最盛大的别离与相逢。

以在柳间嬉戏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洛阳春日美景。将花朵比作锦绣,既形象又生动。也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美。

—【05】—

三月春如年少时,了知造化最儿嬉。

智行无事柳飞絮,道发自然花满枝。

锦绣园林添富贵,神仙院落斗清奇。

老夫长似春三月,游戏人间不皱眉。

——宋·曹勋《三月二首》

三月的春光,犹如青春年少之时,那份纯真与肆意,尽在天地间自由挥洒。大自然仿佛也回到了它的孩童时代,嬉戏于春风之中,无拘无束。

柳絮随风轻扬,是智慧与逍遥的化身,无需刻意,便能成就一番飘逸之景。

花开满树,是大道自然成章,不争不抢,却将春色装点得富贵堂皇,满园锦绣,神仙居所纵有琼楼玉树,也要逊色几分,清奇之景竞相斗妍。

我虽已步入暮年,但心境却如这三月春光,永远年轻,永远热爱生活,游戏人间,笑对沧桑,从不轻皱眉头。

世人叹他痴顽,他反笑众生眉锁千山——不如且随柳絮飞,且共桃花醉,横竖人间一场嬉游,何必蹙额如赴刑?

—【06】—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元·胡祗遹《阳春曲·春景》

墙头之上,几枝红杏如雪般绽放,点缀着春日的生机;远山如黛,为茅檐缀了画屏。推开柴扉,见晴光如酒,倾满人间。

春天里,能有几个晴朗明媚的日子呢?三月的景致,醉人心扉,让人沉醉其中,不愿醒来。

醉到桃李嫁东风,醉到柳丝钓新月。醒时看花是花,醉时看花是劫,不如闭眼听蜂吟,任残蕊在蜜瓮里酿成甜蜜。细雨绵绵,调和着燕子筑巢的泥。

绿纱窗下,春眠沉酣。醒来已是日高时。是谁唤醒了这春日的清晨?是那窗外清脆的莺啼声。

莺啼破晓,惊得他翻身而起,衣襟犹带海棠香。推窗望去,桃花已谢作红雨,柳荫漫过十里长堤,他怅然举杯:“洛阳的酒,终究留不住春。”

一时之间,仿佛都成了过往。春去也,那些旧日的蜂蝶,也只好闲度时光。

—【07】—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曾记得在蜀国,听过那子规鸟的啼鸣,其声哀切。如今在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的盛开。

“不如归去”,子规在蜀山这般啼;“何必归去”,杜鹃在江南这般笑。

每一声杜鹃的啼叫,都让人肝肠寸断,仿佛能勾起无尽的乡愁。

竟浮起半生漂泊:夜郎的瘴气、长安的朱门、采石的孤舟……皆在花影中摇晃。

三春三月,本应是秾李夭桃斗艳的时节,我却数着三巴旧事。

那杜鹃的啼声,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让人不禁想起远方的故乡,那些曾经的美好与过往。

在这异乡之地,杜鹃花的盛开,更添了几分乡愁与思念,让人久久难以释怀。

看断肠花,听断肠鸟。原来最痛的相思,不是不见,是处处见。

—【08】—

江南三月听莺天,买酒莫论钱。

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

欲寻旧梦前溪去,过了柳三眠。

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

——清·吴锡麒《少年游》

江南的三月,连铜钱都沾了莺声,叮当作响。

“春色无价,何须论钱?”聆听黄莺歌唱的美好时节,此时置酒欢聚,无需计较花费几何。

晚春时节,竹笋已长成,残花犹自点缀其间,绿叶间挂满青涩的果实,夕阳斜照,春意正浓却也预示着春将老去。

沿溪而行,欲寻年少时折桃簪发的旧梦,却见溪畔老柳垂绦,枝条倦懒,似睡过三场大梦才肯抽芽。桑林小径,行人稀少,唯有新蚕啃叶声沙沙如雨。倚着竹梯望向远处,见炊烟与山岚纠缠成带,寒津津地缠住半截落日。

—【09】—

辛夷才谢小桃发,蹋青过后寒食前。

四时最好是三月,一去不回唯少年。

吴国地遥江接海,汉陵魂断草连天。

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唐·韩偓《三月》

辛夷花刚谢,小桃花便紧接着绽放如胭,踏青归来,已是寒食节前夕。

独坐野亭,看春色如贼,偷换人间颜色。四季之中,三月最为美好,然而一去不复返的,唯有那青春年少。

吴国之地遥远,江河与大海相接,汉陵之上,荒草连天,令人魂断。

历史的骸骨在春风里咯吱作响,而他杯中盛不下这般苍茫,唯能倾入愁肠,酿成苦醪。

新愁旧恨交织在一起,真是无可奈何,只能借酒消愁,到邻居家的酒瓮旁一醉方休。

梦里,他仍是那个策马折花的少年,而醒来时,瓮底只剩一轮瘦月,冷冷照着白发。

—【10】—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

恹恹醉,长日小帘栊。

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

——宋·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三月将尽时,心中的情意却愈发浓烈,连落花都成了迟暮的美人,一颦一笑皆带决绝。

人去楼空,秋千闲置,月光如水,静静地挂在上面;风起时,杨柳轻摆,树下马儿垂首啃食青草,偶尔对风嘶鸣,声也倦怠,似在埋怨春衫太薄,载不动许多愁。

柳堤畔,画船载满往昔笙歌,无人问津。

恹恹欲睡,掩了帘栊,任长日昏昏入梦。

夜幕降临,半醒时,听得梁间宿燕啁啾,银烛爆芯声与之应和,竟成残春的挽歌。绿荫深处,莺啼忽远忽近,然而,阶前无红,砌下无香,唯有风过竹梢,抖落一地碎玉般的月光。

那凋零的花瓣,却已无处寻觅,只留下一地的春愁,萦绕在心头。

—【11】—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宋·晏殊《玉楼春·春恨》

长亭外,绿杨系不住马蹄,芳草缠不住行舟。

少年郎打马过青芜,衣角带走的不是尘土,是一寸寸鲜活的光阴。年少轻狂的我们,轻易地便抛下了彼此。

夜深人静,五更钟声敲醒了楼头的残梦,而三月里绵绵的细雨,原是离愁凝成的针,细细密密,将心扎成千疮百孔的茧。

无情者如风过疏竹,多情者似雪陷泥潭,但多情之人总比无情之人更觉痛苦,情丝本只一缕,偏被岁月纺成乱麻,化作千万缕,缠住天涯,缚尽地角。

即便天涯地角有尽头,唯独相思如野草,烧不尽、斩不绝,春风吹又生。

—【12】—

行春莫放一日一,修褉仍逢三月三。

忍遣晴光作阴雨,更将急溅涴春衫。

——宋·杨万里《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春天里,莫要错过一日的美好时光,尤其是在这三月三的上巳之日,本该是兰汤祓禊、曲水流觞的好时节。

偏遇天公泼墨,将晴朗的春光化作阴雨连绵,更不忍让那些急溅的雨点玷污了春日的衣衫。

看雨箭射穿桃李,满地残红似血。本欲携酒寻春,如今雨珠砸向春衫,溅起银花万点。

阴雨能污罗裳,却污不得诗骨;能阻步履,却阻不得春心。

杨万里以诗抒怀,表达了对春日美景的珍视与留恋,即便天公不作美,也要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不让一丝阴霾笼罩心头。

—【13】—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究竟有多深呢?深似古井,连天光跌入都被青苔吞尽。

杨柳依依,烟雾缭绕,帘幕垂落重重,仿佛隔绝了尘世的喧嚣。

那些曾经骑着玉勒雕鞍的游冶之处,登楼远眺,再也望不见那通往章台的路。

三月暮春,暴雨狂风,撞得门扉砰砰作响。黄昏时分,门扉紧掩,却无计可施留住那即将逝去的春光。

泪眼朦胧中,我向着花儿诉说心中的哀愁,可花儿却默默无语,只见那纷飞的落红,掠过秋千,渐行渐远。

那架上曾坐过戴花人,如今只剩铁索吱呀,荡碎一地月光。

春何曾愿为人停留?它本就是无心的浪子,笑闹间抛尽嫣红,转身便策马天涯。

【免责声明】插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0 阅读:19
绮菱评情感生活

绮菱评情感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