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十首巅峰之作,读完受益一生。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5-02-13 09:12:35

纳兰性德是清初词人,

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

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长子,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曾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帝赏识。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纳兰性德因寒疾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词作多为友情词、边塞词和悼亡词。其友情词深沉磊落,有东坡、稼轩之风;其边塞词多凄黯苍凉,在边塞诗词中亦别具一格;其所作悼亡词血泪交织,尤为感人。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其“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

纳兰性德,他的词作情感真挚,风格清新,尤其擅长写离别之情和悼亡之作。以下是纳兰性德的10首经典诗词:

1.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人心易变、情感无常的深刻感慨。全词意境凄婉,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初见的怀念,也有对背叛与变心的无奈与悲凉。纳兰性德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典故融为一体,创造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感人至深的佳作。

2.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孤独境遇的感慨。全词意境苍凉,情感真挚,展现了纳兰性德词作中特有的细腻与深情,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3.

《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以简洁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词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4.

《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赏析:

醉酒不能忘记心中的孤独,清醒却更加觉得生活的无聊,连梦境都不曾光顾那曾经热闹非凡的谢桥。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内心寂寞,也是对逝去繁华的一种追忆和感叹。

无论是哪个年代,人们总是在新与旧、变与不变的对立中,体味着生命的苦涩,感受着转瞬即逝的美好。

5.

《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

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赏析

这首描写爱情的《画堂春》与纳兰容若以往大多数描写爱情的词大不相同,以往容若的爱情词总是缠绵悱恻,动情之深处也仅仅是带着委屈、遗憾和感伤。

而这一首词仿佛换了一个人,急促的爱情表白,显得苍白之余,还有些呼天抢地的悲怆。难怪有男不读纳兰性德的说法…

6.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

曲阑深处重相见,匀泪偎人颤。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忆来何事最销魂,第一折枝花样画罗裙。

《虞美人·曲阑深处重相见》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写记忆中的美妙幽会,然而已经是别后凄凉。下片紧承上片词意,将失意一倾到底,用词精美婉约。

全词情真意切,情景交融,将词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7.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品。这首词把作者内心对爱妻的悲悼之情,尽情表露。不做作,无雕饰,缠绵凄切,感人至深。纳兰词既凄婉又清丽的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于康熙十六年(1677)重阳前三日,亡妇百日之后,自梦中得句。谓临别之时,妇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故此,即将天上月,作为歌咏对象。

8.

《临江仙·寒柳》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这是一首纳兰性德写给亡妻的悼念词,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五月三十日,纳兰性德的发妻卢氏因难产夭亡,卢氏死后,纳兰性德追念不已。直到一年之后的冬季,在一个层冰峨峨,积雪千里的冬天凌晨,一夜未眠的纳兰性德看着院中枯枝萧条的柳树,想起亡妻生前的音容笑貌,如今已如柳絮般不知随风消散到哪里,不由得悲从中来,创作了这首《临江仙·寒柳》。

赏析:

从整体上看,景与情贯穿词的始终,相互交综,这首先体现在以情入景。词的上片层层推进的空荡之景,正是表现出了情之痛到极致反而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9.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

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

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10.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

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

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

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

且由他、娥眉谣诼,古今同忌。

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

寻思起、从头翻悔。

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

然诺重,君须记。

《金缕曲·赠梁汾》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该词上片言风尘京洛,乍逢知己,青眼相加,门第并不能成为障碍;下片说两人以心相许,郑重约为知己,哪怕横遭风波,情谊不会动摇。全词慷慨淋漓,跌宕生姿,与他词之凄婉缠绵颇为不同,将重交谊、笃友情之执著展露无遗。

这些作品展现了纳兰性德深厚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情感世界,至今仍广为传诵。

0 阅读:1
书易聊文化方式

书易聊文化方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