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南水北调工程中的西线规划,旨在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引长江与雅砻江之水注入黄河,以此从源头上增强黄河的水量,进而补给北方地区。
然而,有一个令人颇感意外的事实是:
在黄河与长江的源头附近,尽管地理上黄河位于北方,长江位于南方,但黄河的源头水量之充沛,丝毫不逊色于长江。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主干河道上游,长江的水量竟然还不如黄河充沛。
长江通天河及以上河段1100多公里,加上一部分昌都市境内的金沙江河段,到岗托水文站年均流量529立方米/秒,大约166亿立方米。
黄河源自青藏高原,流经九省,全长5464公里,最终注入渤海。与长江相比,黄河流经区域多为半干旱、干旱地区,流域面积较小,但黄河源头到玛曲县河段年均水量高达200亿立方米。
黄河源头附近的降水量相较于长江更为充沛,而长江的金沙江及其以上河段则呈现出典型的干热河谷特征,降雨量相对较低。
黄河源头位于大约4500米的高海拔地区,而长江源头则高达6000多米。长江自源头起,由于巨大的落差,水流湍急,河道相对黄河而言更为笔直。相比之下,黄河则以其“九曲十八弯”著称,从源头开始,其海拔变化较为平缓,在青海高原、草地以及沼泽地带蜿蜒曲折。
若尔盖草原被誉为“固体水库”,其储存的水量相当可观。此外,黄河源头还拥有“双肾”——鄂陵湖和扎陵湖,这两个湖泊在调节和蓄积水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上游地区,洮河、湟水-大通河等支流为黄河提供了大量的水量补给。然而,在中下游地区,除了渭河这一流域范围广泛、二级支流众多的河流外,其他支流,包括著名的汾河,其水量都远远无法与洮河、湟水相提并论。
直到三门峡附近,黄河接纳了渭河、汾河、洛河、沁河等众多河流后,其水量才逐渐恢复并达到最大。在下图中,两条红线将区域分为三部分:南部为山地多雨区,是黄河水的主要来源;北部最上为少雨区,水量消耗大于补给;中间则是黄土高原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