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条离奇到简直有些离谱的新闻,信源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地方性媒体《棕榈滩邮报》,说的大概是这么件事:当地时间9月22日,一列“光线”号(Brightline)高速列车在佛罗里达州的德尔雷海滩(Delray Beach)地区撞死了一名行人。事故发生时,这列“光线”号列车正在前往佛州中部大城市奥兰多的途中,它此行的出发点是佛州的另一大经济中心迈阿密。
值得一提的是,这趟车也是“光线”号列车自迈阿密至奥兰多的线路开通以来发出的头一班车,结果没想到首发就撞死了一个路人。
据德尔雷海滩警方发言人泰德·怀特介绍,当地警方在当天早上 6:15分就获悉了这起事故。事故的发生地点位于德尔雷海滩东南二大道和东南四街的南行轨道上,距离市中心以南约半英里。而彼时距离“光线”号驶离西棕榈滩车站,也才过去了仅仅几分钟时间而已。
不过,别看“光线”号首发就捅出了这么大个娄子,但这个意外的小插曲并没有对车上乘客的北上之旅造成太大影响。按照怀特的说法,在当天上午9点以前,“光线”号列车所属的轨道交通运营公司就已将那列撞死了行人的事故列车从事发现场给拖走,并安排车上乘客前往另一辆列车落座。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么这辆列车现在应该早就到达终点站奥兰多了。
耐人寻味的是,这已经不是佛州棕榈滩县当地发生的头一起类似的交通事故了。据《棕榈滩邮报》介绍,算上如今发生在德尔雷海滩的这起事故,今年来棕榈滩县已经发生了6起和“光线”号列车有关的交通死亡事故了,而这里头有4起还都是集中发生德尔雷海滩的。其中,2月8日撞死两人,6月5日撞死一人,再然后就是9月22日,又撞死一人。
而且更加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按照《棕榈滩邮报》和美联社等媒体的统计数据,自2017年试运营以来,“光线”号列车在棕榈滩县及周边地区已经制造了28起死亡事故,造成了至少98人死亡。换句话来说,从试运营阶段开始,在往后的6年时间里,“光线”号平均每个月下来都要撞死起码一个人。
你问我为什么“光线”号的事故发生率会这么高?这就得从它的设计说起了。“光线”号号称是佛罗里达州最快的列车,在其行驶速度最快可达每小时201公里,最慢的路段也有每小时127公里。也正因此“光线”号列车在美国也获得了一个别称——城际准高速铁路系统,简称城际准高铁。
坐过城际动车的同志和朋友应该都知道,“光线”号这列所谓的城际准高铁的功能和定位,其实就和咱们的城际动车差不多,实际行驶速度可能还比我们的城际动车慢一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在我们的城际动车上鲜少会发生的重大人员伤亡事故,换到美国人那儿的“光线”号就变得如此频繁了呢?
答案是轨道规划。在中国,动车和高铁的行驶轨道采用的是全封闭设计,之所以要这么设计,一是为了效率,二是为了安全。动车和高铁的行驶速度比传统的绿皮车快太多了,如果不对行驶轨道作全封闭处理,分分钟就有可能会撞上冒失鬼。而且因为动车和高铁的行驶速度太快,所以哪怕司机都已经提前看到踩刹车了,最后基本上也是来不及的。所以为了将类似事故的发生可能性降至最低,就必须给动车和高铁设计高标准的全封闭轨道。
但是“光线”号的行驶轨道不是这样的,至少不完全是这样的。特别是在从迈阿密到西棕榈滩县这一段长达上百公里的轨道上,“光线”号在疾驰过程中很多地方都是无遮无拦的,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跑到它的轨道上来拍一段短视频发Tik Tok,又或者是拍几张照片发到Instagram。
即便是到了棕榈滩县人流密集的城镇地区,“光线”号的行驶轨道也是开放式。承包了“光线”号运营项目的美国私营公司为了节约成本,直接选择让“光线”号在棕榈滩县的传统FEC轨道上跑,而这种轨道在棕榈滩县的很多就是全开放式的。按照《棕榈滩邮报》的说法,行人可以在轨道上随意行走,抑或是横穿轨道,不管怎么着都没人拦着他们,事实上也没什么东西可以拦住他们。
这样的开放式铁路在我们国内有些地方也有,年纪稍微大点的同志应该还有印象。我们早年的铁路有不少都是规划在城市边缘的,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原本位于城市边缘的开放式铁路逐渐就跑到了城区来。为安全起见,这样的铁路能叫停的后来基本上就都叫停了,就算还有少数没叫停的,跑它的列车在进入城市时也得倍加小心。这种铁路如今连绿皮车都不怎么跑了,就更别说高铁和动车了。
年轻一点没见有这类铁路的朋友,大家在看日本一些影视或动漫作品的时候其实也能看到类似的东西。日本因为地方小没有那么多地方可以拿来修建铁路,所以他们的很多铁路干脆就是从城区穿过的。只不过日本人在这块的管理要精细一些,好歹还给你设置几个交通信号灯,再拉两道拦车杆。虽然在安全性上比不了全封闭式轨道,但再怎么说那也比无遮无拦的全开放式铁路强多了。
棕榈滩县的FEC轨道情况就和日本人的有点类似,但是美国人在管理上要比日本人粗糙得多。所以当地就老是有不明就里的行人和司机会跑到公路和铁路的交汇口去瞎溜达,最后溜着溜着就把人给溜没了。
但你要说美国政府和资本在这件事情上一点人事没干吧,那倒也不至于。《棕榈滩邮报》提到,铁路公司和棕榈滩县当地政府此前其实就曾采取过多项措施,试图提醒在铁轨附近行走或开车的路人注意避让列车,然而事实已经反复证明了,至少在佛罗里达,这些仅限于口头规劝的措施真的是没什么屁用。
这要换做是在我们国内,我根本无法想象,我们会在还未能保全行人和旅客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稀里马哈地让一列城际动车进入试运营,更别说是商业运营了。事实上,在过去6年来,“光线”号在试运营过程中所遭遇的28起重大事故,撞死的98条人命,其实就是一个个明显的警告信号:这趟列车在当地根本就不具备适合的运行条件,如果运营方愣是要硬着头皮跑下去,那么到头来一定还会酿出人命关天的惨痛事故。
而后来发生在今年9月22日的死亡事故,也确实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这样的猜想。
但是,这毕竟是在佛罗里达,毕竟是在美国,“光线”号毕竟是一列由私营资本负责运营的城际准高铁,我们不能用我们身为中国人的常识去衡量人家。
美国自有美国的国情,从过去疫情3年来美国发生的种种事情我们其实也能看明白了,这是一个有着低人权优势的国家。中国人会因为一场不幸导致了34位国人意外丧生的动车事故痛彻心扉,甚至还有人会假托这场事故的名义,特意写一首要求我们的高铁慢下来的现代诗。而这种情况在美国是不会发生的,“光线”号列车从2017年试运营至今都快撞死100位美国公民了,可我到直到今天都没有看到美国的舆论界会因为这些人的死去而泛起几朵水花的。
或许在如今的美国,一趟列车每个月穿过城区撞死一个人这种事情,真的不算什么新闻了。媒体把目光聚焦到枪击和毒品问题上,随便哪一个的死亡人数都能比这多得多。
从某种程度上讲,负责运营“光线”列车的美国私营资本是幸运的,还好他们在过去6年来撞死的那98个是人,而不是狗。如果是后者的话,那我估计这趟列车如今恐怕还没法投入试运营了。
《棕榈滩邮报》在他们那篇报道中提到过一个细节:在事故发生后,他们曾试过向负责运营“光线”号列车的私营铁道公司拨打电话询问情况,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石沉大海。
这其实也没什么可奇怪的,打不通才正常,要是有那么容易就打通了,我估计“光线”号在过去这么些年也就没那么容易撞死那么多人了。
行文至此,我不由得又想起了当年童大焕所写的,后来曾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的那首著名的现代诗——《中国你慢些走,等一等你的人民》。这首哪怕以当时的眼光来看也显得相当诡异的现代诗,放在现在那更是过时得有些腐朽发臭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批判性的思维对它加以解构和利用。这首诗再念给我们自己听是不合时宜了,但是念给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听我觉得还是很应景的。
所以,在今天这篇文章的最后,就让我也化用一下这首现代诗。既是作为本期内容的结尾,同时也是送给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寄语。
美利坚哟,请你慢一些走,停下飞驰的车轮,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不要让列车脱轨,不要让公寓倒塌,不要让剧毒化学品泄漏得到处都是,不要让小小的岛屿被烧成一片废墟。慢点走,让每一位美国公民,都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每一个美国公民的命都是命,每一个美国人的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位美国公民,都不该被“时代”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