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解放军总后勤部李丕璋娶亲后,得知前妻和儿子还活着,他怎么做

非凡的黑索白 2025-04-15 11:58:59

1934年春天那会儿,17岁的陈雅芝,跟着她那已经是中共地下党员的哥哥,离开了熟悉的家乡,毅然决然地踏上了革命的征途。

兄妹俩从陕西宁强县动身,一路走夜路歇白天,餐风饮露,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红四方面军的根据地——四川北部。

陈雅芝小学念到高年级就毕业了,肚子里有点墨水,就被安排到团政治处干起了宣传的活儿。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写些宣传口号,还有负责鼓动大家的劲头。

第二年4月份,红四方面军接到命令,往西挺进嘉陵江,去迎接已经到达贵州的中央红军。过了大约两个月,红军的第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在毛尔盖这个地方胜利会合。

这天,陈雅芝收到了上面的消息,告诉她红军总医院会派宣传队来挑些女同志去学习医术,负责接人的干部名叫李丕璋。

为了准备这位领导的到来,上头吩咐陈雅芝他们得把卫生搞得干干净净的。

陈雅芝把李丕璋的名字听岔了,听成了“李排长”,她就跟身边的姐妹们讲:“团里传话下来,说有个叫李排长的要来,叫咱们把卫生搞好。真是的,就这么个小排长来一趟,至于这么大动干戈吗?”

这么说吧,尽管如此,大伙还是一丝不苟地把院子和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没过多久,三个穿着白色工作服的人走进了宣传队。经过团队头头的介绍,我们得知领头的名叫李丕璋,是红军总医院里很有名望的一位大夫。

李大夫时常负责给毛主席、董必武这些大领导瞧病。

选拔过程一开始,陈雅芝就凭借着她那机敏的头脑和敏捷的身手脱颖而出,成功被挑中。之后不久,她就被安排到了红军总医院工作。

在李丕璋手下干活,陈雅芝时刻都绷着根弦,丝毫不敢大意。一旦工作上有啥差错,立马就会迎来一顿狠批。

有一次,陈雅芝在洗绷带,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肥皂,结果洗得不太干净。当她把绷带拿出去晾的时候,被李丕璋给瞧见了。李丕璋说她干活不细心,直接让她拿回去重新洗一遍。

陈雅芝心里憋屈,偷偷地抹起了眼泪。

都说“严教才能出精英”,陈雅芝在李丕璋的指导下,医术进步神速。

跟李丕璋混得久了,陈雅芝慢慢就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

李丕璋来自福建长汀,家境殷实,家里不仅有大片的田地,还开着一家药铺。

李丕璋自小就跟在老爸屁股后面学医术,内科外科的门道他都略知一二。而且,他不停地动手实践,时间一长,医术也越来越精湛。到他老爸离世那会儿,李丕璋已经是个远近闻名的好大夫了。

李丕璋接手了老爸的事业,开了家名叫“福民”的医院。不少穷苦的农民会来这儿瞧病,但因为没钱付医药费,李丕璋就干脆不收了。

1927年,大革命遭遇挫折后,毛主席带着的红军在长汀周边频繁出没,跟敌人玩起了“躲猫猫”,进行游击式的对抗。

有人受伤了,就直接送到“福民”医院去。李丕璋不辞辛苦,带头安排人手,全力进行救治工作。

那时候,红军被国民党的大批军队团团围住,药品严重短缺。李丕璋想办法联系上了他在上海的亲戚,从他们那里搞到了许多西药,用来帮助红军解决困难。

所以,在红军战士们眼里,李丕璋是个有先进想法、热爱国家的医者。

1934年10月份,中央红军从江西和福建那边开始大转移,那时候,李丕璋特别爽快地把家里的东西全卖了,换成了药和治病的工具,一股脑儿地送给了红军。接着,他也没多想,就跟着红军踏上了那条既长又艰难的行军路。

李丕璋那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加上他对医术的不断钻研和提升,深深触动了陈雅芝。从那以后,陈雅芝对这位比她年长十岁的直接上司,心里充满了更多的尊敬和喜爱。

陈雅芝从旁人那儿得知,李丕璋在福建的故乡,跟一个叫贾婉素的女子成了家,并且他们还有一个儿子。

然而,红军走后,他们母子俩倒霉地落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手里,被关进了阴森的大牢。贾婉素在里面受尽了苦头,最后不幸离世,至于那孩子,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儿,至今下落不明。

李丕璋现在是自己一个人过日子了!

从那以后,陈雅芝心里头对李丕璋多了几分怜悯。

有时,她会搭把手帮李丕璋洗洗补补衣服啥的。她打心底里觉得,把这位备受尊敬的上司照顾好,那是自己分内该做的事。

当红军踏进岷州地界,总算是甩开了国民党大军一连串的追赶和拦截,这可真是个大喜讯!但还没来得及乐呵一下呢。

这天,红军管粮食的头儿何长江,给陈雅芝带来了个不好的事儿。他找到陈雅芝,跟她说,她亲哥以前是何长江的手下,结果在过那片大草地的时候,因为身体撑不住了,就走了。

快不行的时候,他跟何长江说:“我有个亲妹子,在总医院上班呢,还没嫁人,以后麻烦您多照应照应。”

何长江心里一直装着这事儿。因此,刚到岷州,他便直奔陈雅芝那儿去了。

陈雅芝得知哥哥不在了,心里头特别难受,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何长江宽慰了她一番,然后表示,往后他乐意当她的大哥,要是生活上碰到啥难题,他可以伸出援手。

何长江和李丕璋关系铁得很。后来何长江听说李丕璋的老婆不在了,心里就琢磨着给李丕璋和陈雅芝牵牵线,想让他俩走到一块儿。

何长江和那位姑娘心里其实早就有彼此了,他鼓起勇气表明了心意,两人的关系就这么顺理成章地确定了。没多久,党组织也同意了他们结为夫妻的请求。

红军走完长征艰难路程,成功抵达延安后,李丕璋和陈雅芝都在后勤卫生部一块儿上班。他们俩关系特别铁,整天形影不离,感情好得很。

1936年,轰动全国的大事“双十二事变”爆发了。那会儿,咱们中国的工农红军摇身一变,成了八路军和新四军。

这天,八路军在西安的联络点收到消息,说是从国民党管辖的地方传来,李丕璋的前妻贾婉素还有他们的儿子都还活着。

办事处把这事儿跟周副主席说了,也告诉了李丕璋。

听到老婆孩子都挺好的消息,李丕璋心里头那个高兴啊,简直没法说。不过,一想到自己已经和陈雅芝成了家,他心里就开始觉得过意不去了。

李丕璋觉得,自己那会儿听了风就是雨,急匆匆地结了婚,实在是做错了决定。他心里头那个悔啊,觉得这样既对不住贾婉素,也对不住陈雅芝。

陈雅芝在知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表现得相当平静。她直接跟李丕璋讲:“这事儿啊,都怪以前那些陈年旧账闹的误会,我心里头不怨你。现在最关键的是,咱俩得合计合计,咋样才能让她们母子俩日子过得好点呢?”

这事儿,党组织其实早就考虑周全了。

贾婉素在红军那会儿,伸出了援手帮了红军大忙,更别提她还豁出性命去守护了一位中央大领导家的娃儿。说真的,她立的功劳可不小,真是吃苦耐劳又立功无数。

因此,周副主席吩咐中央组织部,要他们按时给贾婉素打钱,确保她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李丕璋和陈雅芝一块来到了北京。他们俩都在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的卫生部门上班。

李丕璋心里一直惦记着老家的亲人,于是和陈雅芝一块儿回了福建。他们专程去探望了贾婉素,还有他们的儿子李子平。

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英雄们,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感。陈雅芝把贾婉素当作亲姐姐一样尊敬,而贾婉素也同样亲昵地称呼陈雅芝为“小妹”。

夜里,姐妹俩挤在同一张床上,聊了好多心底的悄悄话。

过了一个礼拜,李丕璋和陈雅芝准备走人了。在要走的那天,陈雅芝掏了500块钱给贾婉素,说是让她平时花销用的。

李丕璋把儿子李子平接回北京,直接给送到了干部学校念书。

那时候,陈雅芝和李丕璋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再加上李子平,这一大家子人真是热闹非凡。

六十年代初那会儿,李子平刚大学毕了业,就被派到上海的一个研究所去上班了。而贾婉素呢,因为是党的红军干部,就从福建调到了上海,给安排了离职休养的待遇,每个月能领八十块的生活补助。

贾婉素跟儿子住到了一块儿。没过多久,儿子就娶了老婆,有了娃,祖孙三代过得其乐融融。

岁月匆匆,一晃眼就迈进了那个不一样的时代。

李丕璋被认为和林彪有牵连,结果被送进了秦城监狱。没多久,陈雅芝也遭了殃,被关在了同一所监狱里。

一个月后,陈雅芝因为证据不够,终于被放了出来。当她踏出监狱大门时,才知道李丕璋已经离世了。

那时候,陈雅芝心里头别提多难过了,满心忧伤地离开了北京,奔向了上海。他们夫妻俩被关起来后,孩子就托付给了贾婉素帮忙带着。

现在,陈雅芝打算前往上海探望孩子,同时还得把李丕璋去世的消息告诉贾婉素。

陈雅芝的老公走了,在北京也没啥亲人了,她不想再住那个老房子了。跟贾婉素商量后,她下定决心,把户口从北京直接迁到了上海。

从那以后,这两位老朋友就住在了一块儿。

1978年年底的时候,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相关部门给李丕璋家人补发了他生前应得的薪水和抚慰金,加起来总共有24000块钱。

两姐妹合计了一下,打算把钱分成四份,每个孩子都能拿到一份。孩子们特别贴心,说想留给两位妈妈各一份。

陈雅芝跟贾婉素明确表示,她有收入,硬是不肯接受帮助。

两位老人,一个83岁高龄,一个也已经73岁了,他们选择晚年共同生活在一起,这真的是个很美满的归宿。

0 阅读:0
非凡的黑索白

非凡的黑索白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