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他特别喜欢在家里弄些花花草草的。每次他出差个把月,那些绿植就遭了殃。叶子发黄,有的甚至都枯萎了。他就跟我抱怨说,养个绿植咋就这么难呢?特别是那些需要精心照料的品种,稍微有点疏忽就不行了。这其实也是很多人的痛点,想在家里或者办公室弄点绿色植物美化环境,可又担心自己没时间照顾。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分享一种很棒的绿植养护方法,就是自循环盆栽养护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那些懒人,就算出差半个月,也不用操心绿植的状态。
先来说说这种养护法适合的绿植种类吧。像多肉植物就很不错,比如说玉露。玉露这种多肉,它的叶片晶莹剔透的,就像一颗颗小翡翠珠子。它不需要太多的水分,在自循环盆栽里能长得很好。还有十二卷属的一些品种,像寿,它的叶片顶端是透明的三角形,非常独特。和玉露比起来,寿的叶片更厚实一些,颜色也更偏向深绿色。
再讲讲自循环盆栽的种植要点。这种盆栽一般是有特殊设计的,底部有一个储水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可以用那种有双层结构的陶瓷盆。上层种花种草,下层用来蓄水。在种植的时候,要先在土壤里混入一些小石子或者珍珠岩,这样能保证土壤的透气性。像种植玉露的时候,土壤不能太湿,稍微有点湿润就行。如果是寿这种对水分需求稍多一点的,也只要保持土壤微微湿润,千万不能积水。
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在刚开始种植的前3天,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干预。就让它自己适应一下新的环境。比如说,在办公室里放这么一盆自循环盆栽,前三天它自己就能慢慢调整状态。到了7天的时候,就可以观察一下它的生长情况了。如果发现土壤有点干了,可以稍微在表面喷一点水。像在北方的干燥地区,可能7天左右就需要多关注一点。而在南方一些湿度比较大的地方,15天可能才需要进行同样的操作。
一个月之后呢,这种自循环盆栽基本就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我有个网友,他在成都的一个小公寓里,之前养绿植总是失败。后来尝试了自循环盆栽养护法,种了一盆佛珠吊兰。佛珠吊兰的叶子是圆润的,像一串串绿色的珠子。他跟我说,以前他出差个一周,回来佛珠吊兰就焉了。现在用了这个方法,出差半个月,回来佛珠吊兰还是好好的。它的藤蔓还顺着旁边的小架子爬得老长了。
和佛珠吊兰相对比的,还有琴叶榕这种绿植。琴叶榕的叶子又大又宽,像小提琴的形状。它对水分和光照的要求就比较高。在同样的自循环盆栽环境里,如果是在光照比较充足的阳台,琴叶榕可能生长得还不错,但要是光照不足,比如放在室内的角落,它的叶子就会慢慢发黄。而佛珠吊兰就不会这么挑剔,它在光线不太好的地方也能维持基本的生长状态。
再说说龟背竹,龟背竹的叶子很有特色,有很多孔洞,像龟背一样。它在自循环盆栽里生长,需要比较肥沃的土壤。如果是新种植的龟背竹,在开始的7天到15天里,要给它施一点稀薄的液肥。但是这个量一定要控制好,不然容易烧根。相比之下,玉露就不需要施肥这么频繁,几个月施一次薄肥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叫空气凤梨的植物,这可算是比较冷门的绿植了。它不需要土壤就能生长,直接挂在墙上或者放在架子上都可以。在自循环盆栽里,如果搭配空气凤梨和其他绿植,会有一种很独特的美感。空气凤梨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生存,和其他需要土壤蓄水的绿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居家场景里,自循环盆栽可以放在客厅的茶几上,给整个空间增添一份生机。在办公室里,放在办公桌上,工作累了的时候看一眼,心情都会变好。在咖啡厅里,摆在角落的花架上,也能营造出一种很惬意的氛围。
这种自循环盆栽养护法真的很神奇。它不需要我们每天都去浇水、施肥、修剪。就像玉露,它自己在一个稳定的环境里,靠着底部储存的水分慢慢生长。寿也是,只要水分和光照合适,它就会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佛珠吊兰在自循环盆栽里,藤蔓会慢慢变长,珠子一样的叶子也会越来越多。
那大家有没有想过,这种自循环盆栽养护法除了适合这些常见的绿植,还能不能应用到一些更特殊的植物上呢?比如说一些从热带雨林来的附生植物,它们有着独特的生长习性,能不能也在这种自循环盆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呢?这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