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棺材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不得不说老祖宗心思太密了

紫山看历史 2023-02-22 11:30:05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平时为人所熟知的有传统戏曲、诗词歌赋等艺术作品,还有像殡葬文化这样的人文传承。

随着时代不断地变化,中国传统的殡葬习俗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但是在这千变万化中,棺材这一殡葬用品跨越千年的保留了下来。

棺材也称灵柩,并且作为整个殡葬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装载着遗体的这个箱子有着非常多的讲究。

不仅是从材质上分为柏木、松木、楠木、桐木五种常见木材,还有铜棺、石棺等材质的灵柩。

但棺材造型并不是简单的长方形盒子,造型设计上棺材是非常有讲究的。

无论逝者生前是什么身份、以什么规格进行下葬、用什么材质的灵柩,

所有棺材必须都是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就算是一品大臣在这一点上也和平民百姓是一样的。

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棺材的出现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在上古时期,人们是没有将人身埋葬进土地的习俗的。

人死后直接丢到山野之中任由野兽啃食,甚至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人的尸首就是食物。

这个阶段的人类就如同还未吃下智慧果的亚当和夏娃,全然没有任何当下人类社会所讲究的礼仪道德。

随着人类生产力劳动力的发展,食物供应也渐渐充足,啃食逝者尸体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事情也逐渐淡出人类视野。

镰仓实而知礼节,吃饱饭的人们有能力思考人死后尸首如何处理。

他们觉得把尸首直接丢到野外任由野兽啃食不太合适,于是开始对逝者进行简单埋葬。

但作为殡葬中必备的棺材还没有产生。

直到树干棺材的出现,人们把粗细足够将一个人类装进去的大树砍下来,再从把树干掏空,将逝者放入其中,殡葬文化开始出现。

从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殡葬之中又加入了代表阶级身份的内容,仪式上也变得更加繁琐。

在周朝的礼乐制度之下,殡葬变成了丧礼。

各阶级都严格划分不同的丧礼规格,成为周王室维护自己统治的一部分工具。

殡葬开始和孝挂上了钩,一个人为自己父母举行什么样的葬礼,就代表了这个人对自己父母孝不孝顺。

经常能听到古代某某官员因丧父或丧母,居家守孝三年。

因为官员的居家守孝与普通人不同,更多是带有一种政治性质的。

自汉朝后,多数朝代的皇帝都推行孝道,一个官员对自己父母是否孝顺,殡葬就是表现形式之一。

在对殡葬文化如此重视的而情况之下,与现代很多人认为棺材是不吉利之物的思想不同。

古人是对于提起棺材和置办棺材等相关物品是非常不忌讳的,因为棺材的谐音是“官”和“财”。

尤其是如果一个人做梦梦见棺材的话,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这代表着升官发财。

因此,棺材不仅代表着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代表着对生者此后生活的美好祝愿。

各朝代的统治者对民众的教化一定要趋近于简单实用和为民所用。

所以丧礼中的墓葬规格、陪葬内容、棺材的质地,守孝形式、祭祀礼仪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一旦违反就是违法,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这是在力求全国各地区文化上统一,与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是一个性质。

这也是我国一直以来是个大统一民族的体现之处。

棺材这种殡葬重要物品,自然是有着规定,一般棺材的长度都在八尺八,换算成当代计量尺度大约在两米四左右。

中国古人一般在称赞男人有男子气概的时候,一般用七尺男儿这样的形容词,所以能装下七尺男儿的棺材自然要大一些。

另外,古人在下葬时也会在棺材之中放一些逝者生前喜欢的物品和一些其他的东西作为陪葬物品,八尺的棺材容量才够。

故殡葬文化无论是从保护逝者尸身的角度,还是从庇佑生者的角度来讲,都满足了对物质的追逐和对精神的诉求。

棺材的设计非常科学实用

人们总是在追求着美好,得到美好以后又想着一直留住美好。

人活一世不过父母、儿女、亲朋、好友,而死亡要将这一切分开。

都说人死后灵魂不灭,会和已经故去的亲人团聚。

但是死后的世界只有人死后才能真正认识到。

留给生者的只有一具皮囊,可就是这具皮囊承载了生者的无限思念之情。

一具普通的肉身,单独埋葬在土地里很快就会腐烂,被土壤中各种虫子啃咬。

所以古人为了减少对人身的损害,故人们逐渐形成了为人身铸造一座房子的概念。

逝者的房子与人间房子的要求坚固、耐用类似,同时又加了一个防腐的特性。

平时在电视剧里面,能看到古代皇家贵胄遇到殡葬活动时,经常能听到的就是“上好的金丝楠木棺材”。

这所用的金丝楠木和檀香木就是非常好的耐腐蚀木材。

尤其是檀香木本身有一股非常独特的香味,能够驱赶虫子。

即使在地下也能让棺材免受虫子的侵袭。

古代檀香木经常被制作成箱子来保存重要东西,比如保护非常脆弱的书籍的书箱。

一块好的檀香木除了可以驱虫外,还能防止白蚁,以及防潮效果也很出众。

再加上木材上天然的金色花纹,这对以黄色为尊贵颜色的皇室来讲,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但普通百姓肯定是用不起金丝楠木和檀香木。

这时价格低廉且本身也算是质地坚硬和具有防虫的功效的柏木、杉木就成了人们最常用的两种木材,而且陵园中种植的树木也多为柏木。

其中红心的柏木质量相对更好,而杉木价格稍比柏木贵一些,防虫性能也更好,因此在普通民众之中是一种质量很好的棺材料子。

而木制棺材在设计上要一高一低,从而形成倾斜的棺材板并且要比棺材主体大一圈。

这是因为一旦遇到雨雪天气,当水分也渗透进入土壤中时。

棺材倾斜的设计就比较方便水流,不至于积攒在周围,从而可以保护木制结构的棺材主体。

究其根本,还是为了防止木制棺材遭到长时间的浸泡,从而被损毁,保护棺材之中的逝者尸体。

方方面面都充满讲究的棺材

殡葬之中,单纯找一个长方形盒子将逝者放进去是不可以的。

因为在中文之中,“棺”本身也和“关”同音,将逝者放进一个横平竖直大小一样的盒子里面,就对应了汉字“囚”字,四四方方的一个口,里面关了一个人。

所以如果将棺材设计成四方大小一样的形状,就如同将逝者关进牢房一般。

不仅生者心理上过意不去,棺材作为死后栖息之所,逝者灵魂也会不得安息。

中国古人有着朴素的唯心主义观点,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并且灵魂不灭,灵魂不断地在世间进行轮回。

活过一世再去世后,人的灵魂和这一世的记忆都还存在,不会立刻去喝下孟婆汤轮回转世。

而是与自己已经故去的祖先相见,在灵魂的世界继续生活一段时间,阴寿尽了以后才会进入轮回,再次开启全新的人生。

家族中祖先的灵魂是会保佑在世间的子孙,所以逢年过节古时都会祭司家族中已经故去的长辈。

一方面是缅怀哀思,一方面是乞求祖宗保佑子孙生活顺利。

因此当处在一个类似牢房的棺材之中时,灵魂会感到不舒服。

所以棺材在设计上为了逝者灵魂更好的安息,将最上层一块木板称为棺材盖,最下面的一块木板称为棺材底。

位于两侧的长木板称之为墙,两端一高一低的两块木板称之为回,取自轮回之意,人的生老病死都是世间正常的轮回。

此外这也和我们国家传统哲学思想有关,中国古人讲究天圆地方,棺材大头圆代表着天,为阳,小头方代表着地,为阴。

一大一小的棺材两头代表着阴阳两极,有地方的讲究逝者亲属在行跪拜之礼时,一般都位于棺材小头的位置,表示对逝者的尊敬。

还有一种从人类演变的角度来解释的说法,因为古人最早的棺材是由大树树干做的,一棵大树在我们的认知里面都是上面细,下面粗。

古人将树干掏空作为逝者的棺材,就是天然的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的棺材,此后的人类对制作棺材的工艺和想法逐渐成熟。

将棺材的形制和材料都做了很大的提升,但最开始依旧是仿照着天然树干棺材的样子制作的人工棺材。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一头大一头小、一头高一头低的棺材设计是对古人的殡葬历史的传承。

而此后的人们也将棺材和一些自然现象、中古传统的阴阳哲学思想等对逝者和生者美好的祝愿联系到了一起。

在中国人在几千年中途径朝代更迭和文化的变化,依旧选择土葬作为流传最广和久远的方式。

中原大地上拥有着广袤的平原,在此基础上演化出来的农耕文明,千百年来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养育了千家万户。

因此中国人对土地拥有着最深的眷恋,在安土重迁的传统思想下,连搬家都不是一件小事,更何况殡葬这种人生大事。

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将逝者重回大地母亲的怀抱才是真正的安息,所以中国人有句成语“入土为安”。

棺材这个最能体现中国人殡葬文化的用品,并不是封建迷信的恐怖象征,都是为了表现对逝者最大的尊重和对生者美好的祝愿,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结语

殡葬文化是传统文化,但不全是糟粕文化。

建国之初的我们为了更好的发展,大范围推行火葬,这是符合时代性质的。

当下的我们又重新了解土葬的信息,是从老祖宗的智慧中寻求能帮助我们今人发展的思路。

现在有少数思想道德败坏的人,希望中华文明断绝,而文明断绝的第一步就是让人们否认自己的文化。

所以我们能听到很多声音将传统文化打为糟粕,为了中华之复兴,所以我们要瞪大双眼仔细鉴别。

一套完整的丧礼亦是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要求新,但不能打破这种传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0 阅读:23
紫山看历史

紫山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