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下葬后负责修建皇陵的工匠如何出来?他们面临怎样结局?

山灵聊历史 2023-03-19 00:44:04

现代人很多都认为在古代给皇帝修建皇陵的工匠会很惨,因为皇帝都多疑,害怕自己死后陵寝被盗,所以为了保险起见都会把修建皇陵的工匠杀掉灭口。

其实这是对古代皇帝的误解,在古代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像这种杀掉修建皇陵的工匠灭口的事是属于失去民心的事情,皇帝当然不会去做了。况且古代工匠的智慧也能保证自己的安全,所以在大多数时期古代给皇帝修建皇陵的工匠都是大摇大摆的从皇陵中走出来。

其实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将修建皇陵的工匠杀掉灭口的事情,但是这类事情很少发生,有史料记载的也只有秦始皇和成吉思汗干过这种事。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葬既下,或言工匠为机,臧(也就是奴隶)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这意思就是说秦始皇去世下葬后,他的儿子秦二世胡亥担心修建皇陵的人泄露皇陵的机密位置,于是秦二世就下令在秦始皇下葬后关闭地宫,把所有参与修建皇陵和下葬秦始皇的人全部锁在了地宫中,这些人最后结局当然是饿死在地宫中给秦始皇陪葬了。

同样成吉思汗铁木真死后也是如此,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时去世,他的儿子窝阔台和托雷把西夏当成了发泄对象,对西夏皇室和当地平民进行了血腥屠杀,并且窝阔台和托雷为了让成吉思汗的葬身之所得到保密,他们命令护送成吉思汗下葬的军队沿途中所有的人全部杀光,就这样别说帮成吉思汗修建皇陵的工匠,连在路上看到过蒙古军队护送成吉思汗遗体的人都被杀光了,所以成吉思汗的陵寝至今下落成谜。

历史上有记载的皇帝中也只有秦始皇和成吉思汗死后敢这么肆无忌惮的屠杀修建皇陵的工匠。

其实古代皇帝不会将修建皇陵的工匠灭口,很多是受到儒家思想的约束,汉朝之后才开始独尊儒术,秦始皇那个时期并不信奉儒家思想,而成吉思汗那个时代的蒙古人也不信奉儒家思想,所以在他们俩去世后才会出现屠戮修建皇陵的工匠事情。

而秦汉时期之后,中国的历代皇帝都信奉儒家思想,受儒家思想的约束,像随意杀戮修建皇陵的工匠这种事情属于残暴不仁的事情,肯定会在历史上留下恶名,所以很少有皇帝会干这种事。

况且历朝历代都有专门守护皇陵的官员和军队,有这些保障在也不会担心皇陵被盗,那么也就不需要担心修建皇陵的工匠会泄密。看看历史上凡是皇陵被盗,都是王朝被终结了,在王朝交替的乱世才会出现盗挖皇陵的事情。

还有就是在古代盗挖皇陵是很严重的罪名,是要被株连九族的重罪,所以谁敢在一个王朝没有终结时就去盗挖皇陵,那得把自己家族的亲戚全都连累死。

因此在古代修筑皇陵的工匠没有大家想得那么惨,他们大多数都是可以平安无事赚一笔钱走出皇陵的。

其实古代的工匠去给皇家修建皇陵,也害怕会被皇室杀掉灭口,他们知道皇家最害怕的就是墓址被泄露出去引来盗墓贼,所以工匠们就在防盗技术上进行了技术研发,工匠们特意为了防盗研发出了从外面关闭地宫大门,却不能用人力从外面打开的技术。

这个防盗技术就在于地宫的石门上,其原理就是将墓门的门轴的上下端被制作成球状,两扇石门中间齐门缝的相同部位被凿出一个突起的槽,门内不远的石板地面上同样也有一个槽洞。

把去世的皇帝下葬之后,负责关闭地宫大门的工匠会把一根汉白玉石条放在地面上让其慢慢倾斜,当地宫的石门关闭之后,汉白玉石条就会沿着球状轴滚动到槽内,直到最后汉白玉石条会顶住石门。

这样一来地宫的墓门在关闭之后,人力想从外面推开是根本不可能得了,也就解决了皇陵防盗问题。而这样关闭墓门的方法在古代叫作自动门,用来顶住墓门的汉白玉石条则被称为自来石。

修建皇陵的工匠们苦心孤诣研发出这种防盗技艺也是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只要能防盗,任何人从地宫外面打不开地宫大门,那么皇家也就不用再把他们杀掉灭口了。

这个自动门和自来石的工艺在明清时期发展的最为兴盛,明清时期的皇陵基本都用了这个方法。

最能证明自动门和自来石的高明就是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盗挖清东陵的事,孙殿英盗挖了清东陵乾隆皇帝的清裕陵和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在找到乾隆的裕陵地宫时,孙殿英及其所部的盗墓军队都被眼前的地宫石门难住了。

他们用尽任何办法也推不开地宫石门,即便孙殿英使用了古代攻城用的冲车都撞不开裕陵地宫的石门,最后孙殿英气的没有办法了,下令用炸药才炸开了石门。

从孙殿英这也能看到这个自动门和自来石的技术有多么强大,即便像孙殿英这样有着庞大的盗墓军队,用上攻城的冲车都撞不开地宫石门,最终只能用上炸药才能炸开。

这个自动门和自来石别说让孙殿英这种盗匪束手无策,连现代的考古学家都曾被难倒过。在1956年时,我国现代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怀疑明成祖朱棣的明长陵内藏有全套的《永乐大典》,郭沫若先生为了进行学术研究,向国家提议申请发掘明长陵。

得到批准后,郭沫若先生就带着团队对明长陵进行考察准备发掘,可是在考察期间他们遇到了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始终没找到明长陵的地宫入口,因此也一直没能进行发掘。

在考察明长陵期间,发生了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明定陵坍塌事件,于是郭沫若先生联合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向国家建议发掘拯救明定陵,郭沫若先生想用发掘明定陵来带着团队锻炼经验,为以后发掘明长陵做准备。

当考古团队找到了明定陵地宫入口时,大家就被难住了,原来考古团队遭遇了和孙殿英当时一样的难题,那就是任凭多少人力也无法打开地宫石门,从外面用多少人都打不开地宫石门那就意味着只能用孙殿英当初盗墓的办法,用炸药炸毁石门。

但是这是考古发掘不是盗墓毁坏,因此考古团队不舍得用炸药炸毁石门,怕破坏地宫中的文物,那可怎么办呢?

没有办法之下郭沫若先生和吴晗先生只能带领团队遍寻明清时期的古籍,希望从古籍中能找到破解自动门和自来石的办法。

在经过考古团队不懈努力钻研下,他们终于在清代的文献记载中找到了答案,也是从这个文献记载中他们才知道石门叫作自动门,门后面倚的是自来石,而想从外面打开墓门就需要用到一个名为拐钉钥匙的东西。

其实文献记载中所谓的“拐钉钥匙”,就是将钢丝卷成一个弯钩,然后从门缝伸进去,把自来石套住,用力顶起石条,门就可以打开了。

清代文献之所以会记载下这个打开墓门的办法,还得感谢明末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当年闯王李自成攻入京城,崇祯帝在景山自缢殉国,李自成感慨崇祯的刚烈殉国精神,于是命人收葬崇祯。

可是崇祯生前没有修建皇陵,所以负责安葬的官员只得把崇祯和周皇后葬进其生前宠爱的田贵妃墓中,崇祯的明思陵也是由田贵妃墓改造而来。

但是当时田贵妃已经去世多年,其墓门早已关闭,安葬崇祯的人打不开墓门,后来这些人遍寻民间的能工巧匠,终于找到了用拐钉钥匙来打开墓门的办法。当时参与安葬崇祯的文人就把这个办法记录在了文献中,这个记载也让现代考古团队发掘明定陵起到了决定性的帮助。

于是考古团队就按照文献中的记载使用拐钉钥匙很顺利的就打开了定陵地宫大门,1958年时,考古界对外宣布正式发掘打开了明定陵,而葬在其中的明神宗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的尸身也公之于众。

可是由于当时技术有限,明定陵中很多的出土文物没有得到妥善保存,最终要么因出土风化而“见光死”,要么就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被当作封建残余毁坏,酿成了考古悲剧。

此后国家看到了明定陵的考古悲剧,因此也不再允许继续发掘其他皇陵古墓,在八十年代时更是出台了规定,不再主动对古墓进行发掘,只对已被盗挖的古墓进行抢救式主动发掘。

因此有了自动门和自来石的防盗技术,给皇帝修建皇陵的工匠们自然是大摇大摆从皇陵中走出来了,这项技术既保证了皇陵不会被盗,也让修建皇陵的工匠们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再加上古代的皇帝也不想背负恶名,而每个朝代皇陵都有重兵护卫,所以也就不会去做这些杀掉修建皇陵工匠灭口的事,只有像秦始皇和成吉思汗这些极少数的皇帝做过这种事,剩下传言杀掉修建皇陵的工匠灭口的事情,大多是小说里面的情节或者民间野史谣传。

0 阅读:1

山灵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