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充满喜悦和骄傲的时刻,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两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及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建校25周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们以无比自豪的心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在2024年11月29日与广州涉外学院同庆25周年这天,再青春“涉外文艺座谈会”暨再青春艺康学院启动仪式圆满成功,这是一场文艺的盛宴,更是一次思想的升华。
热烈庆祝再青春“涉外文艺座谈会”圆满成功
今天,我们汇聚了文学界的精英和热爱文艺的朋友们,共同探讨了文学的力量与青春的不朽。我们有幸邀请到了众多重量级嘉宾出席:
•著名作曲家、前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刘长安先生
•著名旅美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钢琴、手风琴演奏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全国钢琴、手风琴考级评委,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副团长、广州军区歌舞团团长,中国涉外教育集团再青春艺康学院名誉院长许敏男教授
•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罗渊先生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理事、广东省书协理事、广东省中国画会理事、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文艺志愿者协会名誉主席、广州市美协第七、第八届副主席、广州书画专修学院教授、广州市白云区文联副主席、广州市白云区美协主席李晓白先生
•著名合唱指挥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协合唱联盟副主席、广州市合唱协会名誉会长、“广东省优秀音乐家奖”、“羊城优秀音乐家”苗向阳先生
•广州民建文化艺术院副院长、书画篆刻院院长、民建中央画院广东分院院士、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缘中园艺术馆馆长李冰山先生
•中国国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中国艺术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港珠澳大桥》文化策划执行人及《中华大藏经》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景秋教授
•国家一级演出监督(正教授)、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中国东方歌舞团)党委委员、艺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哈日巴拉先生
•南方医科大学前纪委书记陈金波先生
•中国老年事业发展基金会副主任、老年科技文化发展基金管委会主任张永信先生
•广东省台湾研究会会长麦沃良先生
•广州市白云区文联主席徐翠娟女士
康正主席致辞
座谈会上,康正主席发表了讲话:中国文化,历经千年,如今以新形式焕发生机,犹如一座巍峨的高山,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和智慧结晶。文化,是民族的根和灵魂的再青春之舞。
中国文明,精神力量的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明的继承与发展。古代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让我们在社会治理和科技发展上不断创新。
“中国再青春”,是文化、文明、智慧的共同再青春。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中国再青春贡献力量!
重要嘉宾讲话
许敏男教授
《音乐与情感》
音乐,人类情感的共鸣器。许敏男教授在《音乐与情感》主题发言中,深刻阐述了音乐对人类情感的深远影响。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的组合,它是情感的表达,是心灵的触动。许敏男教授强调:“音乐是一剂治疗心灵的良药!”它能够缓和神经,激发情感,甚至激发斗志。从高山流水到下里巴人,音乐以其多样性和普遍性,跨越文化和社会阶层,触动每个人的心弦。
罗渊先生
《艺术创作与生活》
罗渊先生强调艺术与音乐的内在联系,指出艺术能积极影响个人情绪与创造力,特别分享了自己在诗、书、画领域的40多年研究,特别是松树绘画的创新。并强调艺术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通过个人经验,证明了艺术对提升生活品质、发现美、养护心灵和保持创造力的重要性。
李景秋教授
《文艺创作与新质生产力》
在广州涉外学院庆祝建校25周年之际暨再青春文艺座谈会上,李景秋教授强调了中国文化与艺术的无界性以及中华大藏经工作的进展,特别突出了中华大藏经与日本大藏经的比较,强调其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的重要性。
李景秋教授还强调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呼吁注重独创性,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最后,表达了对座谈会圆满成功的祝愿及对主办方的感谢。
欧阳亚涛教授
《音乐艺术与养生康复》
在老龄化、慢性病和亚健康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深知,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更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再青春艺康学院”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不谋而合,致力于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艺术,作为健康的无药处方,为中老年朋友重拾梦想,为亚健康人群带来希望。
音乐,作为跨越文化的语言,其在健康养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从古埃及的“人类灵魂妙药”到古希腊的神与音乐的交流,音乐一直是健康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养生,选择柔和悠扬的古典乐曲或冥想音乐,有助于镇静催眠、缓解压力,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
本次座谈会以“艺术无龄界:启程青春新篇章”为主题,我们共同见证了艺术如何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激情与创造力。在这里,我们以艺术为纽带,跨越年龄的界限,共同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让我们共同为艺术与青春奏响最美的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