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非常著名的一段话,其中西伯指的是周文王,此处说他在被囚禁期间撰写了《周易》。
周文王那么周文王是被谁所囚禁,又是为什么被囚禁呢?要想了解这些,首先要了解他的生平。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文王姬昌,姬姓,名昌,周太王之孙,季历之子,周朝奠基者,岐周人。其父死后,继承西伯侯之位,故称西伯昌。过了四十二年,姬昌称王,史称周文王。
周文王在位期间,“克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周文王五十年,文王崩,葬于毕原,十年后,姬昌嫡次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立周朝,追尊姬昌为文王。
从史记的记载中可见,周文王在统治周部落期间广施仁政,任用贤才,并且积极开疆拓土。
当时的“周”名义上还是商朝的一个“方伯”,表面上臣服于商朝,可暗中却积极实施灭商战略。周文王依据姜尚的谋略,对商朝的附庸方国进行分化瓦解,先争取到了与国的归附,又成功地调解了虞、芮两国争田纠纷,使“周”的声望大增,各诸侯小国纷纷前来归附,把周文王看成取代商纣王的“受命之君”。
在虞、芮归附的第二年,文王向西北和西南用兵,为灭商建立了巩固的后方。接着向东发展,过黄河进攻耆、邗等国。又沿渭水东进,攻占了商朝在渭水中游的重要据点崇,扫除了周在东进道路上的障碍,并且占据关中的膏腴之地。在伐崇的第二年,文王在沣水西岸营建丰邑,把迁都于丰。
据《尚书》《诗经》《史记》记载,周文王迁都后的第二年就发起一系列军事行动。首先攻灭了岐山附近地区的“犬戎”,然后向北七十公里进攻甘肃灵台地区的“密须”,以及甘肃泾川地区的“阮”“共”等方国,解除在西方和北方的后顾之忧。至此,“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周”的大肆扩张,使商王朝感到了恐惧和焦虑,准备用行动遏制“周”。
然而周文王并没有停下攻城略地的脚步,他继续率军向东发展,一路推进到位于今天山西长治地区的黎国,距商朝位于今天河南淇县的首都朝歌只有一百多公里,剑指商朝心脏。商朝朝野震动,大臣祖伊一边跑着向纣王报告这一消息,一边惊呼:“天既讫我殷命!”意思是上天这是要我们殷商的命啦!
周的扩张气急败坏的商纣王立即召集朝廷常备的左中右三师共万余人,并召命天下诸侯勤王,前往黎城集结,夺回已被周文王占领的黎国。
双方军队在黎城展开了一场大战,就是《左传》记载的“纣为黎之商”和《尚书》记载的“西伯既戡黎”。由于商朝军队都是常年严格训练,又久经战阵、装备精良的虎贲之师,而周文王的军队打击各小诸侯国势如破竹,但遇到商朝精锐的正规军时,却踢到了铁板,被打得大败,周文王被俘后被纣王关押在了商朝的国家监狱——羑里。
周文王被关押的时间长达七年,就在这期间,他撰写了《周易》。
周文王在被囚禁期间的遭遇和他脱困的原因,史料有多种记载。
据《左传》记载:各国诸侯听说文王被囚禁了,于是纷纷把自己捆了来到朝歌,要求纣王把他们也关进监狱。纣王在这样的压力下,感到到文王如此得人心,如果继续关押会惹出众怒,不得已只好放了文王。
西汉《淮南王书》记载:周文王的属下拿着玄豹、黄罴、青豻、白虎的皮子一千条去赎周文王。纣王贪恋财货,就放了文王。
《史记》又说姜尚派人给纣王送了许多美女和宝马,贪财好色的纣王一头扎进美女怀抱,顾不上文王了,就放了他。
周文王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中说,商纣王认为圣人是不会吃自己孩子的肉的,于是就把周文王的一个儿子烹了,做成肉羹给监狱里的周文王吃。文王明知是儿子的肉,却故作不知,强忍悲伤吃了下去。纣王一看就放心了,他觉得文王不是什么圣人,不可能成为“受命之君”,于是就放心地把他放了。
两千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这些史料所记载的,就是周文王真实的人生经历。他的一生波澜壮阔,既为周室灭商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又为后人留下了伟大的《易经》,文治武功一时无双;他最终寿终正寝,享有93岁的高寿,其人生可谓完美。然而一段甲骨文的破译,却使长久以来的固有认识被彻底颠覆了。
1977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一座西周建筑遗址的窖穴里,考古专家挖出刻有文字的289片甲骨,每片字数多寡不等,少的1字,多的30字。1979年,在邻近的扶风县齐家村也发现和采集到22片甲骨,内有6片刻有文字。
此地出土的甲骨文与《诗·大雅·文王之什·》“周原,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相合,故称周原甲骨。根据甲骨文和文献记载,可以确认“周原”就是周人灭商前的都城遗址。
在这一批甲骨文中,揭开不少周朝遗留的谜团之余,更记载了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真相:周文王姬昌很可能是被纣王所杀,周人忍辱隐瞒历史真相!
周文王为验证天命对殷先王“太甲(商汤嫡长孙)”的问卜,祭祀殷先王祈求册封周方伯的目的,是为了受命获得殷先王的认可,占卜显示能够心想事成,会得到福佑。
既然周文王志在代商,为何要向殷先王“太甲”的问卜?就好比刘邦有代秦之志,为何要向秦始皇问卜?其实,在夏商时期,鬼神之说非常盛行,死去的帝王就成鬼神,而且周文王当时是问卜纣王是否会册封他为周方伯,自然要向纣王祖先问卜了。
这是一种解释,符合正史中周文王善终的记载。
但第二种解释就令人惊恐了,因为甲骨文中提到一个“册”(下面有一口字),犹如将一个人捆绑起来,放在祭台上祭祀,而这个人就是周文王。换言之,商纣王杀死了周方伯姬昌,用姬昌祭祀了他的祖先太甲,祈祷未来风调雨顺万事如意。
所谓“册”,形象中有两道绳子捆绑着若干简册,但商朝是用甲骨而非书简,因此这个字反而更像将一个人捆绑起来,开膛破肚之后露出的一条条肋条骨。纣王将姬昌残忍杀死之后,用来祭祀祖先太甲。
如果是第二种,就能解释商周之际一系列历史大事了。
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时期,因戎狄威逼,率领族人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关于古公亶父迁都周原,还有一种更合理的解释是,古公亶父实际借机开疆拓土,保留原来的居住地,却又开辟新的定居点,后来发生“泰伯奔吴”,实际是开拓吴地,对殷商形成战略包围。从古公亶父开始,周人开始了“剪商大计”,那时就有代商之志了。
其子季历时期,周人势力急速膨胀,对周围戎狄部落大动干戈,不断扩张军事实力。商王文丁(纣王祖父)时,受封为“牧师”,成为西方诸侯之长。后因周人势力太大,威胁到了殷商,季历被文丁处死。
周文王时期,纣王为了解除周人威胁,一度将周文王关押了7年。在7年时间里,周文王作出《周易八卦》。
可见,纣王的确有理由处死周文王,因为周人势力如日中天,殷商却江河日下,两相对比之下,为了解除周人对殷商的威胁,文丁处死季历,纣王处死姬昌也就不奇怪了。
纣王剧照传世文献中也存在一些蛛丝马迹,佐证了纣王处死周文王。
《史记·伯夷列传》中记载:“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周武王为何不葬周文王?或许就是因为尸骨无存,无以为葬。
《武王伐纣》中记载:“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所过津梁,皆悉烧之。”文中有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试想,只有周文王被商纣王杀掉了,周武王才能为父报仇吧!
姬发作为人子,出于为报父仇的原因,只能刻了个姬昌的木人像放到车上,即《史记》: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然后四处联络诸侯。趁帝辛(纣王)大举用兵淮夷之际,会盟诸侯于孟津。出发前,武王发誓说:这次如果我战胜了商纣王,不是我勇武,是因为我的父亲文王没有过失;如果纣王战胜了我,不是因为我的父亲文王有过失,是因为我这小子不好。”
《周书·泰誓下》:予克纣,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所以,历史真相或许是:姬昌是被帝辛祭杀的,所以武王恨之入骨,但因为觉得耻辱,周人隐瞒了这一历史真相,但这个事情恰恰在周原发现的甲骨中有所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