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放下刀,指着路过的陈赓大吼:戴眼镜的,你在这指点啥呢

不急不躁文史 2024-03-07 22:58:32

当许世友还是红四方面军第12师里的一名团长时,习武出身的他经常会亲自带领营中的战士们进行训练。

一天,许世友刚刚将一套自创的刀法传授给大家,此刻他正提着他的那把大刀,穿梭在战士们中间,认真地纠正着他们的动作。

就在大家全都集中精神演练刀法的时候,一个陌生的声音突然传了过来:“小鬼,你这种练法是不行的,应该这样……”

许世友循声望去,才发现一个戴着眼镜的军官不知何时来到了训练场,正在指点前排一个小战士的动作。

许世友丢下大刀,指着那人吼道:“戴眼镜的,你哪来的?在这瞎指点啥?”

那人听到吼声,先是一愣,继而好脾气地笑道:“你就是许世友吧?我是陈赓,快给我展示展示你的刀法吧!”

许世友一听来人是陈赓,顿时没了脾气,几步上前,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我们不禁感到疑问,一向暴脾气的许世友为何会对陈赓敬重有加?而陈赓又为何会对许世友的刀法如此感兴趣?两人自此相识以后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黄埔精英

作为新中国十位开国大将之一,陈赓不仅身经百战,而且智勇双全,早在革命初期便已然成为了当时的风云人物,在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同时,也收获了包括许世友在内的一众粉丝的青睐。

1903年,陈赓出生在湖南湘乡,其祖父为湘军名将,年轻时曾跟随晚清重臣曾国藩南征北战,立下过汗马功劳。

出身在这样的将门之中,陈赓自幼便在祖父的教导之下胸怀鸿鹄之志,不仅熟读诗书,而且苦练武艺,是一位文武兼具的少年英才。

1915年,陈赓正式进入高等小学堂读书,此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使他萌发了弃文从武的想法,一年以后,随着祖父的离世,他毅然选择退学,报名参加了湘军,想要跟着祖父的足迹来追寻自己的革命人生。

自从军以来,陈赓一路披荆斩棘,参加了大大小小多场战役,而在这无数次烈火的锤炼中,他的革命志向也逐渐明朗起来,1922年,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从此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他所深爱的革命事业。

1923年末,陈赓受党组织派遣,赴广东入讲武学堂,之后他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光荣地成为了黄埔第一期学员。

由国父孙中山倡导创立的黄埔军校不仅是当时我国最著名的军事学校,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重要产物,从全国范围内所遴选出的第一期学员个个都是极为优秀的军事人才,他们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黄埔三杰”,而陈赓正是其中之一。

陈赓在“黄埔三杰”中是名气最大的,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拥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曾于1924年10月参加了平定商团的战斗,故而深受广大师生的尊重。

1925年,作为黄埔精英,毕业后的陈赓留在学校继续任教, 在此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平定叛乱的战役、以及抗击英法侵略军的战斗,并于同年10月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战役,立下了不少功劳。

然而,正当陈赓倾尽全力为革命事业而拼搏奋斗之时,国内形势却发生了变化,随着孙中山的不幸离世,蒋介石成为了国民党内的实际统治者,而他一上台之后率先做出的决策便是“清党”。

1926年5月,蒋介石以“党务整理案”为借口要求国民党内共产党员退出共产党,对此陈赓坚决予以反对,他不仅立即对外公开了自己的产党员身份,而且发表声明宣布彻底脱离国民党。

之后,在党中央的安排下,陈赓前往苏联学习考察,一年以后,他学成归来,风尘仆仆的他未加休息便又投身到南昌起义的斗争之中。

南昌起义之后,在战斗中受伤的陈赓经香港转往上海,在治疗腿伤的同时,他开始以王庸为化名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隐蔽斗争。

1931年,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陈赓被派往鄂豫皖红色区域,负责统领那里的革命斗争,11月7日,随着红四方面军成立,他又被调任为第12师师长。

谁成想,一次看似平常的岗位调动,竟让陈赓与许世友意外相逢,从而结下了一段珍贵的友谊。

大刀团长

提到许世友,便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少林武功,特别是他的刀法,堪称一绝......

1906年,许世友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尽管他的父母一辈子都在努力劳作,但全家人依旧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

在许世友8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面对着家中几个尚未成年的儿女,他的母亲流下了无助的泪水。

机缘凑巧之下,一位四处云游的少林武僧相中了许世友,认为他骨骼清奇,是个难得的练武坯子,于是他提出想要收许世友为徒,带他到少林寺做个武僧。

起初,许世友的母亲说什么也舍不得让儿子去,但当她听说那能吃饱饭,便含泪答应了,清晨,许世友便拜别了母亲,跟随师父上了嵩山.....

时光荏苒,一晃八年时间过去了,许世友在少林寺中脱胎换骨,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少林功夫,他不仅拳脚出众,更是使得一手好刀,目光炯炯之中尽透着一股少年英侠之气。

由于离家多年,许世友思乡情切,便向寺里提出了探亲的请求,谁成想,在探亲路上,他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却失手打死了人,从此亡命江湖。

怀揣着一身本领的许世友选择了入伍从军,他先是在军阀吴佩孚的的部队里当兵,后来又加入到了武昌国民革命军中,凭借着一股莽劲,他在军队中站稳了脚跟,从一个普通士兵升任为连长。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每个人都会面临着很多种选择,而许世友则坚定地选择了共产党,1927年8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开启了他那传奇绚烂的革命征程。

在革命初期,我党经常面临着物资缺乏的困境,吃穿问题可以勉强凑乎,但武器问题却是一个大难题,对此,身为农民义勇队大队长的许世友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在许世友的带领下, 30多个队员一起行动起来,他们四处搜集废铜烂铁,自己动手锻造出一批大刀,从此,他们便以大刀为武器,用许世友教给他们的刀法投身到革命斗争之中。

他们走到哪里,便将大刀带到哪里,凭借着手中的这口大刀,他们不仅成功地武装了自己,还从敌人的手中抢夺了不少枪支,许世友自信地说道:“大刀就是我们最好的武器!”

红四方面军奉命攻打黄安城之时,许世友刚刚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12师34团团长,尚未见过师长陈赓的他,率领着他的大刀队径直冲向了阵地。

面对人数众多的敌人,许世友猛地从背后拔出大刀,带头挺身杀入敌群,一番肉搏之后将敌人全部歼灭,经此一役,他那“大刀团长”的绰号威名远扬。

强强联合

自从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第12师师长,陈赓便将一腔热血扑在了鄂豫皖苏区的建设之上,他经常会亲自到各团部巡视调查,统筹指挥的同时也将温暖和关心带给了战士们。

这一天,陈赓来到了34团,正巧赶上团长许世友正在习武场里训兵,远远地,他便瞧见许世友正在演练刀法,于是他让警卫员不要提前通报,而是自己径直走了过去。

在近距离地欣赏完许世友的刀法之后,陈赓不禁在心中暗暗称奇,内忖道:“此人果然名不虚传!”

欣赏完许世友的刀法之后,陈赓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继续观看他们的训练,当他看到一个小战士动作不标准时,便上前进行指导。

这时,一声大吼传来:“那个戴眼镜的,在这瞎指点啥呢?”

陈赓一愣,下意识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循声望去,却见站在队伍中的许世友正用手指着自己,脸上满是怒气,于是他不慌不忙地答道:“在下陈赓,你就是许世友吧?久仰大名啊!”

一听到陈赓的名字,许世友立即转怒为喜,他本来以为对方是个外行,却不想竟是自己的偶像驾到,连忙小跑着过来,一把握住了陈赓的手,笑道:“你就是陈赓啊!刚才是我冒失了,你可不要见怪啊!”

就这样,陈赓与许世友不打不相识,两人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但却是一见如故,很快便亲热地聊了起来,许世友虚心地向陈赓请教兵法,而在陈赓的强烈要求下,许世友又一次演练了他的新刀法。

在接下来的鄂豫皖苏区反“围剿”作战中,陈赓与许世友强强联合,多次成功击退敌人的进攻,特别是许世友,他指挥着第34团的战士们浴血奋战,在与敌人的厮杀中为全军杀出一条血路。

但人生的相聚总是短暂的,不久,红四方面军主力奉命撤离鄂豫皖苏区,行至豫南地区时,陈赓迫不得已离队前往上海治伤。

在上海,因叛徒出卖,陈赓不幸被捕,在多方势力的积极营救之下,他才得以重获自由,被派往中央红色区域,跟随中央红军开始了长征。

而在这段时间里,许世友被任命为红25师师长,率部参加了万源保卫战,他们人手一把大刀,迎战川军4个旅的轮番进攻,坚守阵地3个月,成功击败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敌人。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我党从大局出发,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命陈赓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

与此同时,许世友也向党中央提出想要到抗日前线的请求,党中央充分考虑了他的想法,将他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副旅长。

于是乎,陈赓和许世友这两个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再度相聚于前沿阵地之上,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他们同仇敌忾、强强联合,率领着第386旅的战士们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结语:

《诗经》中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革命战争时期的友谊往往是最为深厚的,就像陈赓与许世友一样,他们从不打不相识到并肩作战,乃至于成为了一辈子的好朋友,这份情谊弥足珍贵。

0 阅读:4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