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汝窑|干货十足!藏友们可参考交流!

阿古说收藏 2024-07-31 18:10:42
关于汝窑的传世数目有两种说法,一是根据《中国陶瓷史》的说法,认为传世不足百件。另一种说法是上海博物馆出版的《汝窑的新发现》中列举了传世汝窑瓷器六十五件,且注明了出处。

根据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统计,目前已知传世汝窑瓷器为七十七件。另外根据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传世汝窑青瓷一览」的统计,世界范围内收藏的传世汝窑共计七十四件。看到这些数据,别激动,这些是当时已知的,不包括你的。

北宋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

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盏托

大英博物馆藏

故宫博物院收藏传世清宫旧藏「故字号」汝窑瓷器十五件(另有两件为一九三五年郭葆昌捐献。尚有一件原清宫旧藏借拨给了国家博物馆,实际流传有序的汝窑瓷器故宫博物院现藏有十七件),另外属资料性质的汝窑瓷器一件(孙瀛洲先生捐献,底刻「丙」字)。

这十七件传世故字号汝窑瓷器分别旧藏于如下地点:

●「芥字号」—造办处、重华宫厨房存放两件

清初在紫禁城皇宫内廷养心殿置造办处。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除裱房等留在殿内外,其余迁至慈宁宫茶饭房。康熙三十二年开始设立作坊。康熙四十七年(一七〇八年)全部迁出养心殿,后又将部分作坊设在慈宁宫南、白虎殿(已废)北的青瓦建筑里,负责制造各种物品。

内廷西六宫以北五座院落统称为乾西五所,始建于明初,与东路的乾东五所相对称,由东向西分别称为头所、二所、三所、四所和五所,关注公众号:老窑。每所均为南北三进院,原为皇子所居。清代乾隆皇帝即位后,将乾西二所升为重华宫,头所改为漱芳斋并建戏台,三所改为重华宫厨房,而后拆建四、五所改建建福宫及花园,从而彻底改变了乾西五所原有的规整格局。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2.8厘米,底径9厘米,高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芥三七七 旧藏收贮地:造办处、重华宫厨房

底刻“丙”字,铭乾隆御制诗文。诗文如下:“淡青冰裂细纹披,秘器犹存修内遗。古丙科为今甲第,人材叹亦或如斯。”乾隆甲午春御题。由此看来这件洗上面的“丙”字的刻写要早于乾隆御题诗的刻写时间。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2.8厘米,底径8.9厘米,高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芥三七七 旧藏收贮地:造办处、重华宫厨房

●「籠字号」—南库四件●「劍字号」—乐寿堂、遂初堂一件

乐寿堂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其南是养性殿,其北有颐和轩。乐寿堂仿长春园淳化轩规制,其南北庭院东西廊壁嵌敬胜斋帖石刻。乾隆皇帝以此为退位后的寝宫,御题「座右图书娱画景」联句,故此堂亦称宁寿宫读书堂。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曾在此居住,以西暖阁为寝室。

遂初堂位于宁寿宫花园中轴线上,古华轩后,为宁寿宫花园第二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嘉庆、光绪年间重修。乾隆御笔匾额,典出晋孙绰之《遂初赋》。乾隆皇帝曰:「宣祖(康熙)临御六十一年,予不敢上同皇祖,是以践阼之初,苍天默祝,至六十年即拟归政,冀得遂初心愿,如践阼之初所盟宿忱。」故命名为「遂初堂」。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3.6厘米,底径9.2厘米,高3.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籠一五八 旧藏收贮地:南库 底刻“乙”字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3.4厘米,底径9.2厘米,高3.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籠一五八 旧藏收贮地:南库 底刻“乙”字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3.5厘米,底径9.1厘米,高3.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籠一五八 旧藏收贮地:南库 底刻“乙”字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3.9厘米,底径9.1厘米,高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籠一五八 旧藏收贮地:南库 底刻“乙”字

宋 汝窑天青釉盘及局部

口径19.3厘米,底径12.6厘米,高3.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劍一一三 旧藏收贮地:乐寿堂、遂初堂 底刻“寿成殿皇后阁”铭

●「成字号」—斋宫、诚肃殿一件

斋宫在紫禁城内廷乾清宫的东面,西六宫区的南面,与乾清宫西面的养心殿区域两相对应。此区域院落为清雍正朝修建,为皇帝大祀典礼之前在宫内斋居的处所。

斋宫区院落前为斋宫门外院落,斋宫门内为斋宫与其后殿诚肃殿,前后二殿以东西游廊连接。

皇帝宿于斋宫举行斋戒期间,斋宫丹陛前会设立斋戒牌和铜人,皇帝与陪祀大臣都佩戴斋戒牌,各殿宇门前也悬斋戒木牌与帘额。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8.5厘米,底径12.5厘米,高3.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成三三五 旧藏收贮地:斋宫、诚肃殿

●「夜字号」—颐和轩、重华宫厨房一件

颐和轩为紫禁城东北隅宁寿宫后区中路建筑之一,南有乐寿堂,北为景祺阁,轩与阁之间有穿廊相连,形成工字殿。

颐和轩面阔七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式顶,覆黄琉璃瓦。颐和轩前月台左侧设有日晷,月台接甬路与乐寿堂相通,甬路两侧各设琉璃花池。轩两侧有游廊连接乐寿堂,廊壁镶嵌敬胜斋帖石刻。

宋 汝窑天青釉洗及局部

口径12.9厘米,底径8..9厘米,高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夜二二 旧藏收贮地:颐和轩、重华宫厨房

底刻“乙”字

●「鱗字号」—慈宁宫东跨院、古物馆库房一件●「號字号」—宁寿宫、体和殿、蹈和门内西北屋一件

宁寿宫位于皇极殿后,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一六八九年)。初为宁寿宫后殿,乾隆三十七年(一七七二年)至四十一年将前殿建为皇极殿,原匾额移至后殿,遂改称后殿为「宁寿宫」。

体和殿位于西六宫的翊坤宫之后,原为翊坤宫的后殿,清光绪年间将此殿改为前后开门的穿堂殿,名曰「体和殿」。殿为黄琉璃瓦硬山顶,面阔五间,前后开门。东两间相连,慈禧太后居住储秀宫时曾在此进膳。

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及局部

口径13厘米,底径8.9厘米,高3.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鱗四 旧藏收贮地:慈宁宫东跨院、古物馆库房 底刻“乙”字

宋 汝窑天青釉刻御题诗文碗及局部

口径17.1厘米,底径7.7厘米,高,6.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瓷一二二〇四號四 旧藏收贮地:宁寿宫、体和殿、蹈和门内西北屋

乾隆御制诗文:“秘器仍传古陆浑,只今陶穴杳无存。却思历久因兹朴,岂必争华效彼繁。口自中规非土匦,足犹钉底异匏樽。关注公众号:老窑。盂圆切已廑(《御制诗文集》中写作“近”)君道,玩物敢忘太保言。”乾隆丁酉仲春御题

●「總字号」—外廷洪宪馆两件

一九一一年清逊帝溥仪退位后居住于紫禁城内廷,外朝由北洋政府接管。一九一四年二月四日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此前,当时的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宝器二十余万件运至紫禁城,然文物存放之地尚未解决。

时内务部与外交部协商批准从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拨出二十余万元建文物库房,其基址选定在原咸安宫基础上。当年六月开工,历时一年,于一九一五年六月正式建成,交付使用,这是中国近代建成的第一座专门用于文物保藏的大型库房。

库房为两层楼西洋式建筑,其中所藏集历代古物之萃,青铜、书画、陶瓷、金玉,至珍且奇,因定名曰「宝蕴楼」。一九四七年,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宝蕴楼所藏文物遂逐步移出。

宋 汝窑天青釉盘及局部

口径19.6厘米,底径,13厘米,高3.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總五四二 旧藏收贮地:外廷洪宪馆 底刻“蔡”字

宋代能够收藏汝窑瓷器的蔡氏可能只有两人,一人为徽宗时宰相蔡京,他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获得皇帝赏赐的机会大大多于常人,从而得到汝窑瓷器的机会也会很多;关注公众号:老窑。另—人为蔡京的儿子蔡絛,他是宋徽宗的驸马,宋徽宗曾七次至其府第,赐予无数珍宝,其中很可能就有珍贵的汝窑器。

宋 汝窑天青釉刻御题诗文三足洗及局部

口径18.5厘米,底径16.9 × 17.1厘米,高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總五三八 旧藏收贮地:外廷洪宪

乾隆御制诗文“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乾隆戊戌夏御题馆

●其他

另有留字号(未参加南迁文物)一件,原藏古物陈列所。外借国家博物馆一件,旧藏地点不详。郭世五(郭葆昌)捐献两件。

综上所述,通过对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十七件汝窑器物分析、排比,以及对其传承过程的追考,结合当时清代乾隆皇帝对这些汝窑器物的褒奖和赞誉,可以明确得知,当时部分收藏到皇宫中的宋汝窑瓷器来源于进贡或是呈献。

清代对宋汝窑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对某些历史文献的解释,以及对汝窑瓷器的欣赏。这是一种历史的局限性,通过这次解读可还原当时人对汝窑的认知,也是对现代人通过科学手段对汝窑调查、发掘、整理的肯定—正是诸多现代陶瓷研究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才使我们能够看到如今汝窑的历史全貌。

宋 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及局部

口径18厘米,底径17.8厘米,高12.9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留字号(未参加南迁文物)

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及局部

口径13.7厘米,底径9.3厘米,高3.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拨借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

宋 汝窑天青釉盘及局部

口径16.9厘米,足径9厘米,高3.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一九三五年郭葆昌捐献

宋 汝窑天青釉盘及局部

口径17.1厘米,足径9.1厘米,高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一九三五年郭葆昌捐献

01

北宋 汝窑天青釉深腹圈足盘(修复件)

02

北宋 汝窑天青釉平底洗(修复件)

03

北宋 汝窑天青釉花口平底洗(修复件)

04

北宋 汝窑烧造窑具

05

北宋 汝窑匣钵

06

北宋 汝窑天青釉水仙盆(瓷片标本)

07

北宋 汝窑天青釉莲瓣纹熏炉(瓷片标本)

08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形洗(瓷片标本)

09

北宋 汝窑天青釉鵝颈鼓腹瓶(瓷片标本)

10

北宋 汝窑天青釉六瓣葵花形垒子(瓷片标本)

11

北宋 汝窑天青釉瓷片标本(粘连匣钵,六支钉)

12

北宋 汝窑月白釉鼓腹瓶(瓷片标本)

汝窑

北宋汝窑葵口盏托,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汝窑青釉玉壶春瓶,大英博物馆藏

北宋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北宋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 局部

汝窑的釉层大致在0.03—0.07厘米左右,虽较秘色瓷的釉层厚出将近一倍,却比宋官窑、龙泉窑的0.1—0.3厘米釉层要薄了许多。尽管釉层较薄,但釉面质感致密、平静,有深不可测之貌,以至千年以来让人一直欲看不透。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底刻“乙”字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盘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盘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盘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底刻“乙”字

汝釉的上述特点,部分系匠师技艺精湛、部分系玛瑙效应,下述现象,当属玛瑙釉独有:

一、汝瓷釉面的光泽:

大多数不及官、哥晶莹,更弱于龙泉青瓷。与同为贡御级别并亦为出土的定瓷、龙泉瓷标本作比较(下图),汝釉的光泽度只及后者大约三分之一略强。这说明,因玛瑙的加入,汝釉的玻化程度(还包括釉质的耐腐蚀性)有所下降。反过来则说明,缺乏明显玻璃质感,是玛瑙为釉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于标本的截面:

肉眼可见到较多气泡嵌在釉汁与胎体间的釉层中、下方(图片)。用放大镜于釉面上观察,中层这些气泡在釉层内呈稀疏的星辰状,有的“大如星斗”。但是,蕴藏在釉层最底下的另一部分气泡,于釉面上则很难透见。汝瓷釉层紧贴胎骨处有一排肉眼可见的气泡,这种与其它青釉气泡排列有异的景象,当属玛瑙釉为釉的又一特征。同时表明,玛瑙釉的粘度很强,以致釉内与坯胎中的空气在烧制过程中,无法正常逸出,较多的被封闭于釉汁下层。

三、由于玛瑙的加入:

釉子的粘性骤然增强,让在高温下本该受地心引力下注到底部的釉汁,竟然上行了一些(图十)。这是玛瑙为釉的奇特现象。这种现象全面解释了汝瓷为什么总被是做得特别规整,又总要把釉层控制在一定厚度范围之内。原来,玛瑙釉较强的粘度,降低了釉料在溶融时的正常流动,使得釉面自行修补厚薄不匀的过程受阻。强粘性还使厚釉在高温下容易产生强内聚力,吃掉薄处的釉(图十一),而薄处釉汁也较易被厚处的釉层所吸附。由此看来,汝瓷满身裹釉不只为了美观,还是均衡玛瑙釉粘度和内聚力过大的一项有效措施(支烧钉入窑时也上釉,出窑后敲掉)。

综上所见,玛瑙为釉确有许多独到之处,最主要使釉泽精光内蕴(系釉内大气泡折光反射之故)和釉呈幽玄静谧的青色。但也有弊端。于标本上可见,釉面效果,有的很好,有的利弊各半,有些则瑕疵不少。这些,证明汝釉的制作难度相当大,以致汝窑产品出奇地少,足端露胎的成功品几乎不见。由此想到,玛瑙为釉,必定还有许多尚不为我们所知的玄奥。不然,为什么其它青瓷窑系不在釉内引入玛瑙?又为什么汝瓷之间也存在着天壤之别?

天津博物馆部分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盘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盘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盘 局部

吉林博物馆部分

北宋 汝窑天青釉椭圆形水仙盆

北宋 汝窑天青釉椭圆形水仙盆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椭圆形水仙盆 局部

汝窑瓷器釉中加有玛瑙粉末。有人将汝窑青釉中加玛瑙粉末一事看得很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因为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瓷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故在釉中加入玛瑙,并不会改变釉的性质。因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拍卖行进行拍卖,可与福羲拍卖行小芳经理洽谈,壹玖壹,叁柒陆,贰柒叁伍玖、当时的窑工并不值得瓷釉和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窑工之所以要在釉中加入玛瑙,可能主要是好奇心所驱使,因使用天然矿物配成的瓷釉烧成后能呈现美丽的青色,而玛瑙属于天然美石,窑工自然会想象在釉中加入玛瑙有可能使釉变得更加美丽。

在一部分传世汝窑瓷器的外底錾刻有《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乙》《丙》等铭文,其中《奉华》《寿成殿皇后阁》是汝窑瓷器进入宋代宫廷后,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物底部。《奉华》是《奉华堂》用器的标志,《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蔡》字则是物主的姓氏,有人认为可能是当时权臣蔡京用器的标志。而《乙》《丙》则是清代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将宫中所藏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别后,命宫廷玉作匠师将字刻于器物外底。除此之外,汝窑瓷器上几乎再无其它款字或铭文。

台北故宫收藏的有乾隆御题诗文的汝窑底足

汝官窑瓷鉴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缺一不可:

一、眼看

1、型:汝官窑的器型主要是仿前朝的青铜器礼器为主,实用器较少,还有一部分观赏器。作为官窑,而且北宋的陶瓷技艺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器型一定是稳重、古朴、大方、每个细节都显出大气、规整。转角处挺拔有神,有灵秀的感觉,但凡有使人感到别扭的造型和局部,就首先不能归入汝官窑。后仿者由于手工拉坯的技术不可能达到当时官窑工匠的水平,所以往往采用开模具,用注浆的方法来仿制,但由于模具是依照施釉后的成品来做的,所以做成素胎再施釉后,细节部分全部模糊或丧失,整个型显得呆板,笨重。

2、釉色:汝官窑的釉色以天青釉为主,大约占65%,火候欠一点的,成粉青(比天青绿一点),卵青、月白(比粉青的颜色淡,多一点黄),约占28%,这一部分由于玻化程度低,容易受到腐蚀,所以表面一般会显得较旧,火候过一点的成天蓝、豆青色、豌豆青色最少,占7%左右,这一部分由于玻化程度高,较耐腐蚀,表面晶莹明丽,显得较新。如果新旧程度和上述的颜色不符,则有可能不是汝官窑。

北宋汝窑天青釉洗

3、表面情况:表面一般肉眼可以见到棕眼、汝瓷碱,棕眼的形成主要是釉内气泡上浮、逬裂形成小凹处,由于汝瓷的烧造温度较低,一般认为在1250度,而许多专家都把1300度定为瓷和陶的分水岭,所以低温烧制的汝瓷,表面看起来应该有点松,没有那么密实和光亮,并有相应的棕眼出现,汝瓷碱是在汝瓷表面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其它任何瓷器,在任何环境下也不会出现相同的痕迹,它有的发白、有的发黄,是一种不能用手轻易去掉的,零星分布的结晶碱状物质。

4、开片情况:汝官窑一般开片,但也不排除极少数不开片的现象。汝瓷的开片机理与其它瓷器不同,其它瓷器的开片是由于胎与釉的热收缩不同,而造成的大多数为直道开片,呈网状布满器表面。汝官窑的开片是由于釉中参合了玛瑙末,由于玛瑙结晶体的分离,器表面出现的开片是不规则的曲线,虽然不是严格的不能贯通,但贯通纹很少,给人一种美感,不能有开片开碎掉了的感觉。

北宋 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尊

北宋 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尊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尊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凸弦纹三足尊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局部

5、支烧情况:汝官窑一般采用施满釉,支钉支烧,支钉的大小要根据器物的大小轻重来定,大的器物甚至可以有米粒大小的支钉,中等器物是芝麻支钉,小的器物甚至支钉犹如针眼,是圆型的。汝瓷的胎是香灰色,但支钉痕是白色的。如果出现不规则的支钉痕,并且有粘砂情况,可以考虑是韩国青瓷。垫烧和在圈足上有支钉都已经在窑口开挖中发现过瓷片,传世品较少。支钉数量一般为单数,位置比较靠近圈足。

6、用放大镜看:在釉中可以看到数量不多的气泡,根据胎的厚薄气泡的大小不同,器型小,胎就薄,气泡必须要小,少,甚至没有。器型大,胎自然厚一点,气泡也会大一点,但是绝对不可以大泡小泡同时存在,而且很乱,甚至泡泡相连。在泡的周围和泡上,会看到玛瑙结晶体发出的闪亮光芒,但寥若晨星,星星点点,似有似无,多了就不对了。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部分

北宋 汝窑天青釉椭圆形水仙盆(修复)

北宋 汝窑天青釉椭圆形水仙盆(修复)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椭圆形水仙盆(修复)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梅瓶(修复)

北宋 汝窑天青釉梅瓶(修复)

北宋 汝窑天青釉梅瓶(修复) 局部

二、手摸

1、汝瓷的特点就是胎薄釉薄,所以同样的器型,汝官窑要比其它窑的要轻,上手一拿,如果感觉明显的比印象中的感觉要轻,是对的,如果没有差别或更重,就不对了。

2、手在器表面抚摸,似乎有涂了油脂后的润滑感,用力推也不会出现发涩的阻力,在各棱角转角处,不会出现毛刺拉手的感觉。

3、该平的平,该弯的弯,手摸上去不会有凸凹不平的感觉或曲线不流畅的感觉。

大英博物馆部分

北宋 汝窑天青釉花式洗

北宋 汝窑天青釉花式洗

北宋 汝窑天青釉花式洗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

北宋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玉壶春瓶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盏托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盏托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盏托 局部

三、耳听

1、用手指的指甲,轻轻扣击汝官窑的器物,一方面由于胎薄釉薄,相对与其它同体积同厚薄的器物,声音要响。古云“声如磬”。但同时,由于汝官窑的烧制温度低,瓷表面的玻化程度低,胎质较松,所以声音有点发闷。不能发脆。这里要注意的是扣击部位,一定是在边缘应该产生颤动的位置。

2、由于各种器物的造型各不相同,厚薄分布也不同,听声,只能是长期研究,极有经验的才可使用,一般不作为鉴定的依据。

上海博物馆部分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圆洗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盘

北宋 汝窑天青釉盘 局部

四、痕迹鉴定

生物科学的“微生物作用痕迹法”和“老化痕迹鉴定”是文博系统、艺术品收藏界对古陶瓷鉴定理论的重大创新与突破。根据里面很多老化痕迹条款笔者研究后认为:宋代汝窑作为出土的瓷器,基本具备老化痕迹的大部分特征,最重要的是釉面腐蚀严重,其胎釉老化融合,变色泡、破泡比较明显,胎面白斑、腐蚀坑点居多,而且胎面出现蓝色的玛瑙和青金石颗粒的居多,气泡中泛出微微的红晕,犹如晨曦,又似朝霞,在不同光线下呈现不同的颜色,描金的字有腐蚀现象、所描的金粉留存有颗粒状的真金或黑彩有一部分脱落的痕迹十分明显,金粉的颜色和质地和现代化学金有明显的区别,同时也符合自然老化和出土老化痕迹,这一点比较难以仿制。

清凉寺汝窑址和张公巷窑址

出 土 的 标 本 和 窑 具

北宋 张公巷窑青釉碗(残)

北宋 张公巷窑青釉碗(残) 局部

北宋 张公巷窑青釉碗(残) 局部

北宋 汝窑素烧盏托

北宋 汝窑素烧盏托 局部

北宋 汝窑素烧莲花式盘

北宋 汝窑素烧莲花式盘

北宋 汝窑素烧出戟瓶

北宋 汝窑火照插座和火照

北宋 汝窑天青釉刻花莲瓣纹荷叶座熏炉(残)

北宋 汝窑天青釉刻花莲瓣纹荷叶座熏炉(残) 局部

北宋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残)

北宋 汝窑匣钵

五、化学分析

1、与钧瓷同在一个地区的汝瓷,化学成分却不相同,汝瓷的特点是硅低,二氧化硅的含量一般小于70,在60附近波动波动量±3。铝高,但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不超过20,在15附近波动量±3,氧化钙的含量不超过20,在15附近波动量±3,由于汝瓷釉中为乳化效果而参入了草木灰,所以有1左右的五氧化二磷,三氧化二铁在1~2.5左右。这五大指标必须吻合。有一项超出范围,就值得考虑。这是用荧光光谱仪器物表面所测的数据,如果用热释方法,过去称之为“打胎”,需要用器物的粉末进行测量,现在有了无伤热释探测技术,可以检测到误差50年,也可以作为一个辅助的参考指标。

历史上无论何朝何代的精美之瓷,它之所以精美绝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玛瑙或者宝石入釉,同民窑相比即使是器型、纹饰等相同,但是由于釉质的不同,精美度呈现出巨大的差别。其价值也会随着釉里加入玛瑙或宝石量的不同,千年之后的今天,目视的感官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这需要收藏者细心观察和潜心体会才能把握。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如作者认为涉及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后立即删除。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