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是自己的,千万别为难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余生站在属于自己的高度,看该看的风景,“故乡的路,带我回家……”,每次听到美国乡村歌曲《故乡的路》那轻快的旋律,我就想起了家乡。

我的老家在洪雅县中保镇木草华村,离小镇八里多路。记忆中,最早的乡村道路是一条数米宽的土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父亲在镇政府上工作,每年春节,父亲总是在单位值班。每到这时,十余岁的我就会徒步赶到父亲那里。父亲将购买的肉、糖、粉丝等年货捆扎成包裹。我背上包裹,迎着凌厉的北风,沿着坑坑洼洼的路走回家。

记得有一年,临近年关,阴雨不断,我一直等到年三十,天仍未放晴,父亲便找了件简陋的帆布雨衣给我穿上。我一步一滑地走在泥泞不堪的路上,外面是雨水,里面是汗水,一路上不知跌倒了多少次。终于在村民开始贴对联的时候回到了家,看着我满身是泥,母亲一边流着泪一边埋怨父亲。那时故乡的路,是那样狭窄、泥泞,走在上面那样异常的艰难、缓慢。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在成都上大学。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回家乡。这时,村里已经分田到户,路上也铺了一层石子和煤渣,隔壁大伯还买了台手扶拖拉机。临近放假,我会提前写封信给父母,母亲便在我回家的那天让大伯到镇上的小站去接我。大伯开着拖拉机,载着我行驶在坎坷不平的石子路上,不断颠簸。我紧紧抓住拖拉机的挡板,坐在铺了厚厚的稻草把的车沿上,生怕颠下来。那时故乡的路,虽然免不了坎坷、颠簸,但毕竟变宽了,走在上面的速度也快了。

时光匆匆,白驹过隙。当年小小少年的我,如今已是花甲之年,早已定居在外。逢年过节,我依旧会踏上回乡之路。故乡的路已成了宽阔平坦的柏油路和水泥路,豪华漂亮的公交车直通村里。今年暑假,我回家探亲。夜幕降临时,华灯初上,我沿着宽阔而平坦的乡村公路散步,遇见去村图书室“充电”的侄孙子,他告诉我,如今很多村民把土地都流转给了经营大户,按时分红利“拿工资”,村里建起了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还在村头拓出了一块地建了个广场。

我顺着他的手势望去,看到广场有篮球场那么大,一面鲜红的国旗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醒目,人们正伴随着欢快强劲的节奏跳着广场舞。乡村公路行道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唱起了歌,和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部明丽轻快的交响乐。“故乡的路,带我回家……”手机突然响起,是乡亲们打电话约我春节回家欢聚。我爽快地答应了,春节我一定回老家,沿着故乡的路回家。

喜欢文字,也没有其他的理由,在平淡的日子里过着周而复始的生活,久了,便如落叶般重重叠叠。零碎的时光穿透老树的缝隙,泊进心湖,竟也泛出些许斑驳陆离的亮闪。一发不能平静之时,方方块块,记录着一些亮闪的文字,则如泉而汩。生命里的一念感动,一念情结,流淌于字里行间。喜欢雅茶文字不需要理由,一杯香茗,静坐于屏前静静的品文,消遣。借一笺素纸,铺就内心的涌动,读别人的故事,心,便随着雅茶文字起伏,任外面喧嚣绝尘,独享文字的桃园。吟一曲旋律,听一首歌曲,引一米阳光,与曲敞亮,与墨浸透心房,安放这份闲时。(王仕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