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早期的“曾侯乙铜建鼓座”它奇特的造型绝对震撼到你

义哥记录文物 2024-08-10 04:09:07

湖北博物馆珍藏的铜建鼓座是战国早期异常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于1978 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大墓,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那么它的整体造型和纹饰有什么特点?它是怎么制作的?它又是作什么用的?

图一

首先看这件铜建鼓座通高 54 厘米,底径 80 厘米,由八对大龙和数十条小龙纠结穿插而成。鼓座的整体造型犹如一团燃烧的火焰,充满了动感与张力。从上方俯瞰,八对大龙的身体相互缠绕,形成了一个圆形的框架,仿佛是一座神秘的舞台,等待着鼓声的奏响。而在框架之中,众多小龙或昂首挺胸,或蜿蜒爬行,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图二

仔细观察鼓座的纹饰,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大龙的身上布满了精美的鳞纹和云纹,线条流畅,细腻入微。小龙的形象则更加生动活泼,有的龙目圆睁,有的龙嘴大张,仿佛在齐声呐喊。这些纹饰不仅增添了鼓座的艺术美感,还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或许象征着当时人们对于力量和祥瑞的崇拜。

图三

在制作工艺方面,曾侯乙铜建鼓座采用了分铸和铸接以及焊接等多种复杂的工艺技术。工匠们先分别铸造出各个部分,然后通过巧妙的衔接和焊接,将它们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鼓座。这种精湛的工艺不仅展现了当时工匠们高超的技艺水平,也反映了战国时期青铜铸造业的高度发达。

图四

铜建鼓座在当时是一种用于支撑建鼓的底座。建鼓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打击乐器,常用于祭祀和宴享等重大场合。曾侯乙铜建鼓座的独特设计,不仅为建鼓提供了稳固的支撑,还通过其精美的造型和纹饰,增添了演奏时的庄严和神秘氛围。当鼓声在这华丽的鼓座上响起,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战国时期那盛大的礼乐场景。

图五

总之曾侯乙大墓中出土的铜建鼓座作为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看到了战国时期楚国文化的繁荣与辉煌,关注我每天看国宝,下期更精彩。

0 阅读:0

义哥记录文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