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枫亭寻找蔡襄的故事

伯伦看旅游 2025-03-15 06:11:47

知道枫亭是因为从电视记录片中看见的国家非遗枫亭游灯,为那种壮观而感动,便一直想到仙游看看枫亭游灯,两次游闽南都因为机缘错过,来到仙游才知道枫亭就是蔡襄故里,但决定去看看没有游灯的枫亭,只为了一份心愿。

1.寻找蔡襄的故事

蔡襄生于枫亭,葬于枫亭,是北宋书法家,其楷书上承颜真卿,下开苏轼、黄庭坚、米芾等新风,连接唐、宋两朝书风嬗递,在中国书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后世将其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官至龙图阁直学士、枢密院直学士、翰林学士等职。

从仙游县城去枫亭镇还是极方便的,公交车直达,下车就是蔡襄文化公园,与民居相通,与菜地相连,朴实而真诚。

高大木棉树下的长廊上,用细腻的石刻讲述着蔡襄的故事,在福州时,去民间蛊害;在泉州时,主持建造洛阳桥;在建州时,倡植福州至漳州七百里驿道松,提倡制作北苑贡茶“小龙团”。

正中的亭下是蔡襄的官服雕像,1067年蔡襄逝世,葬于枫亭镇铺头村蔡岭,宋孝宗下诏赐谥号为“忠惠”。

这里的核心景点就是蔡襄陵园,门牌柱上有题联:“四谏经邦,昔日芳型垂史册;万安济众,今朝古道肃观瞻。”1961年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最特别是有一组石像生,在古代墓葬制度中石像生是王公大臣陵墓前的仪卫性雕刻,象征皇权和威严,除了除邪恶、驱鬼怪外,还表明死者的身份和地位。

两侧的碑廊中是蔡襄的书法代表作,和后世名人对他的评价,如苏轼认为:“言君谟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如米芾认为“蔡襄书如少年女子,体态妖娆,多饰名花。”

站在蔡襄墓前,看蓝天白云下的世事变幻,看蔡襄造福于民之后的美名千古流芳。

2. 寻找天中万寿塔的故事

走出蔡襄文化园时间尚早,打开高德地图发现附近2公里内还有一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即天中万寿塔,就在附近的塔斗山上,决定去看一看。

穿过街道来到山下,沿千年驿道而上,狭窄而幽深,想必这条道路上千年间发生过无数的故事。

路边的炮仗花依然灿烂,象征着春节火热的余韵尚在。

三角梅刚刚冒出红色的花枝,一片欣欣向荣的春天景象。

高大的火焰花树在绿林间也格外醒目,因为红色的热烈,也因为高大的傲然。

玉兰是这个春天的第一枝花,用浓艳拥抱着温暖的到来。

来了就好,旅行的乐趣原本就在路上,不曾错过路边一朵花的绽放。

上来就好,生活的乐趣就在于一步步走向高处,看得更高,看得更远。

越来越好,只要积极向前走,向高处努力,日子就会越来越好。

穿过绿荫浓郁的层林,迈过坎坷不平的山路,尽头就是万寿塔的台基。

天中万寿塔是一座阿育王塔,始建于五代末,后在北宋嘉祐四年由蔡襄重修,并在清嘉庆年间进行了重大修理,2001年被认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育王式塔因古印度阿育王而得名,相传阿育王在位期间发动了大规模战争,后来受到佛教影响,决定在全世界建造舍利塔以传播佛教。

中国共有19座阿育王塔,万寿塔是中国最大的阿育王实心石塔,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造型和丰富的浮雕内容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依塔眺望,山下正是发展中的枫亭镇,仙游的四大重镇之一,鱼米之乡,火车隆隆地从镇子里穿过,带来发展的希望,带不走厚重的历史。

相传汉元狩间来自安徽庐江的何氏九兄弟,到九鲤湖之前曾投宿于此,时值深秋,遍野枫叶红透,何氏兄弟采折枫枝结亭,故名枫亭。

0 阅读:0
伯伦看旅游

伯伦看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