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旅游景点及攻略

伯伦看旅游 2025-04-10 04:38:26

泉州别称鲤城,是中国唯一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宋元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因为厚重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历史遗迹泉州被认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一、非遗文化

泉州国家级非遗项目有传统戏剧与音乐如南音、梨园戏、提线木偶戏、高甲戏等,有民间工艺与美术如泉州花灯、惠安石雕、德化瓷塑等,有民俗节庆与习俗如泉州闹元宵、蟳埔女习俗、英都拔拔灯等,有传统技艺如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等,其中福船制造、闽南传统民居、木偶戏、送王船、南音被列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1.泉州木雕

泉州木雕兴于唐五代,源于中原文化的雕梁画栋,具有粗犷、古朴、醇厚的特点,又有细腻繁杂的南方工艺特色,是南派木雕艺术的典型代表。

2.惠安石雕

泉州惠安是中国石雕之都,其工艺源于中原文化,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与曲阳石雕齐名,形成“北有曲阳,南有惠安”之说。

3.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是中国著名的特色传统工艺品,唐代已流传,宋代则更盛,以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尤其以刻纸灯和针刺灯为代表的无骨灯,缤纷多彩的造型美轮美奂。

4.德化陶瓷

泉州德化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始于新石器时代,明代后得到巨大发展,所产白瓷洁白如玉、透光度好、工艺精巧、造型逼真,享有“中国瓷器之上品”美称。

5.永春纸织画

永春纸织画创始于隋末唐初 ,宋代时作为珍藏品远销南洋,其画面“近看远观各不同”,近看纸痕交织,经纬明显,凸凹有致,远观缥缈朦胧,若隐若现,是中国四大家织之一。

6.惠安女服饰

惠安女服饰既有古闽越族服饰的遗存痕迹,又与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等多种特色相互融合,其整体造型美观、注重比例,衣短裤长、上紧下松,被形容为“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衫、浪费裤”,是汉民族服饰中独具视觉冲击力的个性服饰。

7.蟳埔女习俗

蟳埔女是福建“三大渔女”之一,她们身着“大裾衫、宽筒裤”,头发盘到脑后,绾成一个圆髻,用鲜花串成花环,绾髻中间插骨簪,保留了古代“骨针安发”的本意,俗称“簪花围”,蟳埔女习俗包括生产习俗、生活习俗和民间信仰等,保留了传统的闽南风情。

二、旅游景点

泉州是我国唯一的世遗之城,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由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及其关联环境和空间构成,包括市舶司遗址、清净山、开元寺、德化窑址等景点。

1.博物馆

(1)中国闽台缘博物馆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位于泉州市丰泽区北清东路212号,国家一级博物馆,是一个反映祖国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设有《闽台缘》和《乡土闽台》两个基本展,馆内藏品超两万件。

(2)泉州博物馆

泉州博物馆位于泉州市丰泽区北清东路268号,国家二级博物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所在地,即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馆藏文物超7千件,是遍居世界各处的闽南人的根。

(3)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位于泉州市侨乡体育中心,展出各类非遗展品达650多件,分为“物华之美,民间瑰宝”、“民俗之风,浓情闽南”和“泉腔之韵,晋唐遗响”三个部分,荟萃了泉州特色的众多非遗保护项目,是国内最大的非遗馆。

(4)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湖街,国家一级博物馆,设有“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陈列馆”等7个分馆,详尽地介绍了中国舟船发展历史,展陈了数百个舟船模型。

(5)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这是中国侨联建成的第一家华侨博物馆,展示了泉州人移民海外、在异国谋生、发展和对祖籍国贡献的历史;镇馆之宝是国内现存较少、品相较好、较完整的清代福建铁路公司面对华侨发行的老股票,具有较高的艺术与科学价值。

2.宗教遗址

(1)佛教

开元寺:位于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之一,也是福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

南少林寺:位于泉州市清源山东岳山麓,是中国禅宗名刹和南派少林武术的发祥地,由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禅师入闽所建,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承天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俊路36号,是闽南地区著名的佛教丛林之一,也是弘一法师在闽南的主要弘法驻锡地及圆寂火化处。

崇福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俊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始建于唐末五代,初名“福圣寺”,后因宋太宗赐名“崇福寺”而得名。

(2)道教

通淮关岳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是闽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关帝庙之一,主祀三国名将关羽与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兼具历史、建筑与民俗文化价值。

天后宫: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始建于南宋,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南武当:也称真武庙,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镇法石村石头街,是宋元时期祭祀泉州地区第二代“海神”真武大帝的道教庙宇,闽南祭海场所。

(3)其它宗教

儒家府文庙:位于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是中国东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包含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建筑形式于一体的孔庙古建筑群。

基督教基督堂:位于泉州西街西208号,清光绪二十一年英国长老会文高能筹建的堂会,现为原址重修复建成。

伊斯兰教清净寺:由北宋时期客居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集资兴建,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早期的代表性建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文化符号。

摩尼教草庵:位于晋江市罗山街道苏内社区华表山南麓,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初为草筑故名,是我国乃至全球唯一现存的摩尼光佛与摩尼教寺庙。

印度教:也称为新婆罗门教,主要流行于南亚地区,尤其是印度和尼泊尔,泉州出土和发现大批印度教石刻,均是湿婆神庙、毗湿奴神庙和祭坛的建筑构件。

3.历史遗迹

(1)洛阳桥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由时任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因横跨洛阳江得名,作为中国首座跨海梁式大石桥,洛阳桥开创了“筏形基础”“浮运架梁”“种蛎固基”等世界领先的造桥技术,被誉为“世界桥梁筏形基础的开端”,对后世桥梁工程影响深远。

(2)安平桥

安平桥位于泉州市晋江安海镇与南安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古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全长2255米,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古代建筑技艺的杰作。

(3)德济门遗址

泉州德济门遗址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天后路,是宋元泉州古城的南城门遗址,始建于南宋绍定三年,不仅是泉州古城唯一经考古发掘的古城门遗址,还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城市向南部拓展的历史,体现了官方对海洋贸易和城市商业发展的行政保障。

(4)市舶司遗址

泉州市舶司遗址位于泉州城南晋江江畔,是宋元时期管理海洋贸易事务的行政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泉州正式成为开放的国家对外贸易口岸,对宋元泉州的经济繁荣、文化交流以及海洋贸易各参与方的共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4.特色村寨

(1)蟳埔村千年渔村

蟳埔村位于泉州湾晋江出海口北岸,是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下辖的千年渔村,以渔业为主,兼具闽南文化特色,以“簪花围”头饰和“蚵壳厝”建筑闻名,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蟳埔女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五店市传统街区

五店市位于泉州市晋江市梅岭街道,是晋江城区的发源地,拥有13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着“一庙双祠山塘连”和“一街七片五店市”的街区文化格局,五店市以其独特的闽南红砖建筑和中西合璧的洋楼闻名,是晋江特色风貌建筑的典型代表。

(3)梧林传统村落

梧林传统村落位于晋江市新塘街道,现存明朝百福墙、清朝官式红砖大厝、近现代哥特式和罗马式洋楼、番仔楼等各式古建筑130多幢,展现了中西结合的建筑史、闽南华侨的文化史、福建人下南洋的创业史、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史,被誉为“华侨建筑博物馆”。

5.自然景观

(1)清源山

清源山是一个自然景观丰富的旅游胜地,还融合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景区内有唐、宋、元时期道教、佛教、藏传佛教的大型石雕造像,5A级旅游景区。

(2)九日山

九日山风景优美,林木葱郁,岩石嶙峋,是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可以在这里感受到自然与历史的完美结合,体验到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景观。

三、吃住攻略1.住宿推荐

泉州旅行首推钟楼周边酒店或西街民宿,靠近开元寺、西街、关岳庙等核心景点,交通方便,适合文化探索和美食打卡。

2.特色小吃

(1)姜母鸭:砂锅焖煮的番鸭肉质酥烂,姜香渗入骨髓,油润不柴,尤其适合秋冬进补;

(2)肉粽:选料讲究,配料多样,制作精细,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亮,风味独特;

(3)面线糊:以猪骨汤或海鲜汤为底,搭配醋肉、海蛎等自选配料,是泉州人早餐的“灵魂”;

(4)海蛎煎:新鲜海蛎与地瓜粉、鸡蛋煎至金黄,外酥里嫩,有来自大海的味道。

结束语

如果你在生活中迷失了信念,来泉州看看千年传承,在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之间或许就找到了希望;如果你一切顺利想戒骄躁,也可以来泉州转转感悟岁月沧桑,也许就学会了淡定从容。

0 阅读:17
伯伦看旅游

伯伦看旅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