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攻下库尔斯克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占领80多个定居点后,没有选择孤军深入,而是选择就地挖战壕,修堡垒。乌军的意图很简单,就是来了不想走了。为此,乌克兰在还库尔斯克成立了军事管理局,准备对库尔斯克长期占领。
有些人说,乌克兰也要效仿俄罗斯,在库尔斯克搞一场独立公投。在队长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主要有两大原因:
一是,乌军占领的库尔斯克面积太小了。整个库尔斯克州总面积大约2.9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也就110多万。可现在,乌军占领的面积只有1100多平方公里,不到库尔斯克州的4%。按咱们中国的面积来算,也就相当于一两个乡镇的大小。
二是,乌克兰不承认乌东四州公投入俄。要是乌克兰在库尔斯克搞一场公投,就等于变相承认同类型的“公投”是具备法律效应的,就等于承认乌东四州公投入俄,也是合理的了。可乌东四州,加上克里米亚,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占乌克兰总面积的18%。对俄罗斯而言,它有1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失去1100平方公里,不过是九牛一毛,换取乌克兰10万平方公里,那就赚大了。
站在政治上来讲,乌克兰公投库尔斯克,只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属于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那么,乌克兰攻占库尔斯克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增加谈判筹码。
这就像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一样,在中美朝韩和谈之际,美军频频对志愿军实控区发起攻击。最早,美军想要打到三八线以北,抢占一大片土地,以胜利者的姿态,结束朝鲜战争,但遭遇失败。于是,美军缩小目标,改成占领一个山头,这个山头就是上甘岭。可结果呢?美军付出惨重伤亡后,还是失败了。最终,美军被迫妥协,接受了以三八线为界,结束朝鲜战争的现实。
但俄乌战争的差别在于,乌军闪击库尔斯克成功了。这是乌军手里的一个重大筹码,别看面积很小,却是俄罗斯本土。原本想要开疆拓土的普京,是绝对无法接受本土丢失的结果,也绝对不能成为二战以来,苏俄第一个丧土辱国的领袖。普京的偶像是谁?是彼得大帝。要是丢了库尔斯克这部分土地,那他就变成日俄战争中失败的尼古拉二世了。
那怎么办呢?只有两个办法:一是,武力夺回。说实话,武力夺回挺难的。为什么呢?参照乌东模式就知道了。乌军大量修筑战壕,铺设地雷,再投入漫天遍野的无人机,就足以让俄军寸步难进了。巴赫姆特只有40多平方公里,瓦格纳打了半年,马林卡只有2.3平方公里,俄军打了800多天才拿下。可现在,库尔斯克丢失的土地,超过1100平方公里。只要乌军坚壁清野,筑垒固守,很可能坚持到俄乌战争结束。
库尔斯克是与乌克兰本土接壤了,根本不存在后勤压力。因为乌军挺进库尔斯克纵深,也不过才35公里远。而且,库尔斯克公路纵横,交通便利,正常的汽车运输,就能把粮食、弹药源源不断地送到乌军前线。
二是,土地置换。武力夺不回,普京就只能选择土地置换了。但怎么置换呢?这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能换回乌东多少土地呢?可以说,对等置换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乌克兰知道自己靠谈判,拿不回全部的失地,但俄罗斯却是一寸都不能丢的。如何确保拿回全部的库尔斯克失地呢?只能拿更多的乌东土地去换,可能是2比1,3比1,也可能是5比1。
但具体还得靠俄乌双方接着打,看谁更扛不住,越是虚弱的一方,需要出让的利益就越大。
此外,在库尔斯克地区,乌军俘虏了大批高价值战俘。什么叫“高价值”战俘呢?其实,不只是出来混,需要看背景,打仗也是要看人脉、看背景的。因为库尔斯克位于大后方,不需要上前线,就成为了很多俄罗斯子弟刷军功,混战绩的地方。可谁都没想到,乌军不讲武德,竟然打进了库尔斯克,还俘虏了1000多名俄军士兵。这些人身份复杂,尤其是俄联邦安全局的成员,出自于普京的核心系统。
其中,不少义务兵来自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这些俘虏在交换过程中,不一定是一换一。像乌克兰头号叛徒,最大反对派领袖梅德韦丘克,为了救出他一个人,俄军送还了55名乌军俘虏。
综合来看,乌军攻打库尔斯克,目的不在于“公投入乌”,而在于提高谈判筹码,与俄罗斯置换更大价值的战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