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兄弟姐妹之间,“命最好”的人有两个征兆,并非迷信

麦麦笔记 2024-09-05 23:26:29

当我们怨天尤人,觉得“出身不好”时,最该做的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别总想着抱怨老天不公。

问题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怎样才能从一大群人中脱颖而出?

同一个家庭,有人能混得风生水起,有人却连温饱都成问题;同一个村子,有的家庭富得流油,有的却穷得揭不开锅。

这些现象,其实早有预兆,不是什么迷信,而是你努力与选择的结果。

命运,不会无缘无故优待谁,也不会随便亏待谁。

01

三观不合:越自私的人,越能守住财富。

说到底,父母一走,兄弟姐妹就成了亲戚,各扫门前雪是常态。

谁都想让自己这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谁还愿意被大伙儿拖累呢?

有人常感慨:“家里孩子多的,最自私的那一个往往过得最好,苦的总是那个善良过头的。”这话听着有点刺耳,但也不无道理。

从表面看,自私的人招人烦,可往深了说,这种自私其实是“守规矩”的表现。

做人有底线,绝不让任何人随意越界,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说白了,血缘再亲,三观也可能八竿子打不着。

穷怕了的人,老是心太软。可你得知道,光是慈悲吃不饱,光靠情分过不了日子。

那些看起来自私自利的,有钱进了口袋,甭指望他掏出来,一毛不拔,反倒把钱攒得紧紧的。就这么着,日子反而越过越好。

相处间,借钱要写借条,不愿借就拒绝,别给自己留烂摊子。赡养父母也得分摊,谁说养家就得一个人扛?

自私不等于恶毒,而是会平衡理性和感性,拎得清孰轻孰重。

好姐姐不会无底线供养懒弟弟,好哥哥也不会惯着懒惰的弟弟妹妹。

哪怕是自家爹妈不作为,狠心点儿的儿女也得说几句,不能就这么白白掏钱,供着个身强力壮的老爹老妈。

养父母是情分,回馈兄弟姐妹是情谊,但都得有个限度。回报该回报的,别让自己成了冤大头。

亲兄弟,明算账,没啥丢人的。一报还一报,不养家里的“懒汉”。

借钱就是借钱,送礼就是送礼,别搞那些“借钱就是送钱”的幺蛾子,混淆视听没必要。

亲人之间,谁欠谁的,都得有个数,想借钱就直说,别扯那些有的没的。

所以,自私点儿,划清界限,守住自己那份家业,才是上上策。

02

关于父母偏心:被忽视的孩子,往往更能自强不息。

说到家庭偏心,那可是老生常谈。

古人也早就说了:“老人是条龙,向谁谁家穷。” 父母偏心谁,都指望着那孩子以后能回报点啥。

可偏心这事儿啊,说到底就是个无解题,不管怎么平衡,总有一个在得宠,有一个在受气。

看看《都挺好》里的苏明玉,打小就是家里那个不受宠的“老二”。妈妈偏心两个哥哥,什么好处都得先给他们,自己想去好的大学,妈非逼着去免费的师范,说到底就是为了给哥哥省钱。

可苏明玉就凭着一口气,硬是拼出个样儿来,读书、工作、打拼,没靠谁,硬生生混出个像样的家业。

父母老了,她还是那个扛起赡养责任的人,也能放下过去,对父亲苏大强的无赖行径宽容以对。

反观那些从小被偏爱的,反而是被“宠坏”的那批人,家里什么好事都轮到他,伸手就能拿到。

老话说:“大的亲,小的娇,挨打受气正中腰。”老大是第一个孩子,父母的所有心血都给了他;老小是家里最后的宝贝疙瘩,能捧到天上去。

可那些夹在中间的呢?没人疼、没人爱,成了被冷落的“边缘人”。

就像朋友小刘,家里六个兄弟姐妹,他那二哥二姐,常年身体不好,生活不顺,父母大部分的关爱都倾注给了他们。

小刘自己呢成了家里的“局外人”,从小咬牙自己拼,半工半读,现在成了广州某公司的中层管理,还真混得挺出彩。

父母偏心这事儿,你说它公平吧,它偏得彻底;你说它绝情吧,偏得也不全无道理。

那些被忽略的孩子,从小学会了靠自己,反而越是坚定,越是自强。

成长路上吃得苦多,走出来了,这后半辈子的路,自然也走得更踏实。

03

想改变自己,首先得摆脱原生家庭的束缚。

别一味指望父母的庇护,也别太纠缠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羁绊。

一个人的命运,确实和原生家庭有些关系,但关键还得靠自己的双手去打拼。

命运给了我们一个“失望之家”,但也会在暗处放一颗“希望之星”,等你去发现。

做好自己的事,扛起应有的责任,但别逞强去挑所有担子,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过得有底气,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

让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里
3 阅读: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