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诊疗,要看“三态”

昆琦评健康 2024-09-13 01:56:14

本文作者:

周剑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于肺部疾病关注度的不断提高,胸部CT检查已经成为常规体检中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同时,随着CT检查精密度和准确性的提高,以及人工智能(AI)发现问题的能力增强,通过胸部CT筛选出的“肺结节”数量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在胸部CT报告中,肺结节的呈现形式各不相同,可以是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也可以是孤立性结节,以及多发微小结节等,不胜枚举。

遇到“肺结节”,关注“三态”

又逢体检季,面对CT报告中的“肺结节”字眼,大多数人的内心一定是慌得不行。脑海中,除了自问“为什么”之外,一定还会不断思考“怎么办”。而大多数人被诊断为“肺结节”后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进行“网络搜索”。紧接着,由于网络的信息量过于繁杂,却又无法实现“点对点、人对人、结节对结节”的个体化咨询,各种关于肺结节性质的可能性扑面而来。

这时候,由于自己情绪过于紧张,以及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鉴别能力,“负面、悲观的自我解读”往往占据了大脑,自我诊断“恶性结节”的可能性已经挥之不去,甚至部分肺结节患者将自己的CT检查报告和网络中“恶性结节”的表现和特征进行了仔细比对,不断寻找共同点,而心态又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走向“焦虑”“不安”,甚至“崩溃”。

本人从事肺结节读片阅片工作十余年,已接诊超过万余名“肺结节”患者。事实上,每位患者的肺结节“相似却不同”,形态大小更是“变化多端”,因此,肺结节良恶性诊断绝非网络上所描述的那么简单。结合临床诊治经验,从科普角度出发,针对肺结节诊疗,建议大家重点关注“三态”,即,肺结节的“形态”“状态”,以及患者自身的“心态”。

肺结节的“形态”

肺结节的“形态”包括大小、外形以及与周边组织结构的关系。

关于大小:如果是普通CT,通常我们会测量二维图像中肺结节最长径,或长径×短径。如果是三维重建CT,那我们可以测量肺结节的“长×宽×高”。

基本原则:越长大,越不安!

关于外形:是清晰还是模糊?越清晰,越实在;越模糊,越朦胧。前者倾向“实性”,后者偏向“磨玻璃”;两者兼而有之,便是“混合性”。此外,部分结节还会边缘带“毛刺”,四周会“分叶”,中心嵌“空泡”,等等。

基本原则:越复杂,越不安!

关于邻里关系:肺结节是否和周边血管相关?是否有血管穿行而过?是否和近处的胸膜相连?

基本原则:越相关,越不安!

肺结节的“状态”

肺结节的“状态”,可以简单理解为“生长发育”的过程,也就是肺结节变化的自然病程。

如果生长发育速度过快,则需要特别警惕“恶性”的可能;如果生长完全停滞,那么优先考虑“良性病变”。因此,临床医生们会赋予每一位患者的“肺结节”一个观察期,如3个月、6个月、9个月或12个月不等。在观察时间窗内,通过胸部CT,来动态随访肺结节的“生长发育”情况。

基本原则:观察期内,持续在增大,务必小心!

面对肺结节,要调整“心态”

发现肺结节后,患者拥有科学正确理解“肺结节”的心态很重要。面对报告里出现的“肺结节”,如前文所述,大多数人会选择进行网络搜索,只是搜索的结果往往让自己“心凉半截”,各种关于“肺结节”的不良预后让人心生畏惧。

其实,大多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并不会出现所谓的“不良后果”。因此,面对肺结节,秉持恰如其分的“心态”非常重要,避免两个“极端”,即“过度恐慌”或是“完全忽略”。

基本原则:无论何种情况,不慌不忙,保持心安!

肺结节的评价需要“三态合一”

事实上,肺结节的综合评价需要将上述三种状态合为一体,而这个合体的工作也应该交给专业的临床医生来做。结合既往的工作经验,我总结了一些关于肺结节的诊疗意见,供大家参考。

及时就诊:发现肺结节,不要自我诊断,应及时就医,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来做。例如,针对肺结节的检查,可以选择胸部CT或三维重建CT;同样是CT扫描,不同的CT类型,其层厚也各不相同,呈现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此外,CT检查是否需要增强(造影剂检查),这需要医生综合肺结节的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

动态随访:做个有心人,将既往胸部CT报告或数字化胶片用手机或电脑存个档。每次复查,可以前后比较,大小、形态以及生长速度的变化一目了然。如有可能,尽可能选择同一家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前后资料可追溯性更强。在读片过程中,医生往往会同时打开多次的胸部CT影像,找到肺结节的位置所在,前后比较,从而可以明确肺结节的变化情况。

摆正心态:如临床考虑良性病变,则应在医生建议的临床观察期内进行复查和随访;如临床考虑恶性病变,则建议在安排好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前提下,选择一个相对比较宽松的时间段,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如遇到无法耐受外科手术的情况,则可以考虑经皮/经气管镜消融治疗。诚然,在所有的治疗选项中,医生的建议非常重要,但患者个人的态度和认知也很重要,因此,最佳的医疗决策一定是医患彼此之间达成一种共识,从而付诸实践,最后往往会呈现出最优的结果。

最后,简单小结一下,纵使“肺结节”有七十二般变化,但基本原则始终是那么几条。与其花时间、精力去自我诊断,不如找到一家医院,认定一个医生,让专业的力量为您的肺结节制订“三态合一”的诊疗方案。

|本文原创首发:家庭用药杂志

0 阅读:13
昆琦评健康

昆琦评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