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草初生,微风拂面,古诗词里的春草,岁月温柔,愿你心向阳光!

诗意文化有美学 2025-02-21 04:05:00

春草,是春天最忠实的信差。当残冬的余寒还未散尽,它们便从大地的怀抱中探出嫩绿的脑袋,星星点点,在旷野、在墙角,悄然宣告春天的到来。那一抹抹新绿,是生命最顽强的表达,让荒芜的世界瞬间有了生机。

春草破土,嫩绿如诗,古诗词里的春草,温柔了整个春天!

春草

唐-曹松

不独满池塘,梦中佳句香。

春风有馀力,引上古城墙。

曹松这首诗,没有对春草形态、色泽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而是从春草生长的广度、给予诗人的灵感以及春风与春草的互动等角度,侧面烘托春草的生命力。短短二十字,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呈现,又融入诗人的主观情思,让读者在感受春草蓬勃生机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与对生活的热爱,充满了含蓄而悠长的韵味。

春草

唐-唐彦谦

天北天南绕路边,托根无处不延绵。

萋萋总是无情物,吹绿东风又一年。

唐彦谦的《春草》,不仅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饱含人生哲理与情感的佳作。它让我们在欣赏春草之美的同时,也能引发对生命、时光的思考,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春草

宋-杨万里

天欲游人不踏尘,一年一换翠茸茵。

东风犹自嫌萧索,更遣飞花绣好春。

杨万里的《春草》,通过对春草与飞花、东风的巧妙组合,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更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由衷赞美。在这首诗中,春草不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成为了春天的象征,承载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题吴恺举人春草

明-程敏政

习习风初度,萋萋绿正匀。

谁将方寸地,散作十分春。

程敏政的《题吴恺举人春草》,通过对春草在春风中生长的描写,以小见大地展现出春天的蓬勃生机,传达出诗人对春草顽强生命力和自然无限创造力的赞美之情。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质朴,却能引发读者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思索 。

春草四首 其三

明-张宁

生意忽满地,东风吹渐青。

隔江人不见,烟重雨冥冥。

张宁的这首诗,以春草为切入点,将春草的生机与烟雨的朦胧相结合,既展现了自然的美好,又蕴含着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春草

明-李东阳

过烟披雨见蒙茸,平野高原望不穷。

同是一般春色里,年年各自领东风。

李东阳的《春草》,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春草的自然之美与生命哲理相结合。读者在欣赏春草的绿意盎然时,也能从中领悟到自然的奥秘和生命的真谛,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

咏春草

明-刘崧

春来何地不芊绵,浥翠含香故可怜。

渭水城边寒带雨,咸阳原上煖生烟。

楚宫舞罢飞蝴蝶,蜀道愁多叫杜鹃。

惟有墙阴青一片,閒身相对自年年。

刘崧的《咏春草》,不仅仅是对春草的简单咏叹,更是借春草抒发对自然、历史、人生的感悟。在欣赏春草之美的同时,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细腻而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

春草

清-卢德仪

春色渺无寄,春心无处藏。

昨宵微雨过,一线草痕长。

泥润看成活,风过别有香。

天涯羁旅客,为尔更思乡。

卢德仪的《春草》,通过对春草的细致描绘,巧妙地将春天的生机与思乡之情融为一体。在欣赏春草之美的同时,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寻芳草·咏草

清-董元恺

深院望王孙,看几处、平芜春草。

正萋萋、南浦西堂悄。苔痕印、湘裙扫。

绿遍短长亭,断送尽、行人多少。

共愁生、一夜如丝绕。芳茵外、东风晓。

董元恺的《寻芳草・咏草》,以独特的视角,借春草抒发了人间的离情别绪,展现出古人对情感的细腻感知和对自然景物的巧妙运用。在春草的葱郁与生机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深深的哀愁与眷恋,让读者沉浸在那充满诗意的离别情境之中。

愁春未醒·春草

清-许锐

如袍更绿,比带还青。

沙暖泥香处、东风送暖始星星。

斗草人偏丽,寻芳去步轻盈。

鞋边细踏,裙边微扫,未必无情。

再望平皋,浅深迷蝶,断续流莺。

夕阳外萋萋冉冉,忒觉分明。

恨绪愁丝,似他刬尽又重生。王孙何在?

年年岁岁,春信难凭。

许锐的《愁春未醒・春草》,通过对春草的描绘,展现出春日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欣赏春草的生机与美丽的同时,读者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愁绪与思念,让整首词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0 阅读:10
诗意文化有美学

诗意文化有美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