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秦朝末年楚汉相争,项羽和刘邦都有机会统一天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邦处于弱势。史书上记载了鸿门宴的故事,刘邦前往项羽军营请罪。宴席上,刘邦发现项羽想要杀他,吓得逃席远去。有人解读这个故事,得出一个结论像刘邦这样能屈能伸才能成功。项羽刚愎自用,勇猛有余谋略不足注定失败。
后人评价项羽、刘邦的时候往往受到《史记》的影响,感情上对项羽更有好感。后人写诗词文章的时候往往推崇项羽,赞扬他的英雄气概。当然了,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通过分析两人的性格特点,进而推崇刘邦。李商隐写过一首《题汉祖庙》,流露出这种观点。
李商隐在诗中提到了一个事实,项羽和刘邦比较显得缺乏野心。刘邦的目的很明确,他要成为皇帝接受万民朝拜。为了达到目标,他可以做出任何事情。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妻子威胁他。 刘邦说,他们两人曾经结拜,情同手足。如果你要烹煮老父,分一杯肉羹。很多人通过这个故事批判刘邦无耻,实际上是他的野心作祟。为了天下,谁都可以舍弃。项羽做不到这一点,他好面子看重个人荣辱。对比之下,很容易推测出结果。
还有一点经常被人忽视,刘邦具有出色的领导能力,知人善用。他本人能力未必比得上张良、萧何、韩信。偏偏他们都愿意靠拢刘邦,尽心尽力辅佐他。项羽就缺乏这种能力,他身边只有一个范增最后两人决裂。决裂的原因说出来可笑,项羽猜忌范增,陈平散布谣言加重了两人之间的矛盾。项羽是个骄傲的人,他是英雄,总以为争夺天下只靠武力值。最终偏偏是英雄自刎,太史公眼中的“无赖”当上了皇帝。
了解了这些历史背景,再读这首《题汉祖庙》就没有理解上的障碍了。诗中提到的汉祖庙位于徐州,李商隐曾经在徐州当过节度判官。他游览汉祖庙,想到了刘邦在乱世中成就功业感到十分钦佩。他也想做出一番成就,他也有远大理想。
李商隐在诗中写道,刘邦懂得借势,发挥领导才能,讲究用人策略。所以刘邦顺应时局统一天下。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胸无大志,在小事情上分心。在乎一时得失,目光很容易聚集在农舍田园。刘邦在垓下之战取得全胜,当上了皇帝。他衣锦还乡,一路上都是恭贺他的人。项羽死在沙场,衣锦还乡的愿望注定无法实现。
像李商隐这样推崇刘邦的文人少之又少。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李商隐是个独立思考的人。他不会人云亦云,他要经过研究分析得出自己认可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