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黎勇:努力打造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

重庆与世界 2025-01-21 12:08:37

1月20日下午,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做大做强制造业,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专题记者会举行。会上,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黎勇介绍了涪陵制造业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有关情况。

黎勇说,工业是涪陵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制造业是涪陵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涪陵始终坚持把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作为首位战略,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牢牢扭住做强工业“主引擎”,当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课代表”,积极培育新动能新优势。2024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27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8%,工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超70%,以工业有力支撑助力全区GDP突破1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率先在区县中实现超100亿元,其中税收57亿元、增长11.5%。

具体做法是突出五个重点,做到五抓五强:

一是突出“聚链成群”,抓产业强基础。涪陵把产业聚链成群作为提升产业韧性和竞争力的“关键一招”,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围绕全市“33618”体系,加快构建2个千亿、3个5百亿、4个百亿、9个“新星”的“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延链补链强链做强以聚氨酯、聚酰胺、聚酯为代表的化工新材料,壮大以铝及精深加工、钢铁薄板、铁合金等为代表的金属材料,持续擦亮榨菜、页岩气及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

2024年,材料产业产值1388亿元、占全市比重超1/4、保持全市第一,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310亿元、增长8.1%,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气超700亿方,刷新全国纪录。

二是突出“梯次培育”,抓企业强主体。涪陵把培育企业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引导企业向“新”求“质”,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高新技术、领军、链主、上市和百亿级企业矩阵。

比如,重庆华峰自2010年扎根涪陵以来,孕育出华峰化工、铝业、新材料等12家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己二酸生产企业和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正建设“千亿重庆华峰”。万达薄板、攀华板材上榜2024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入选全市百强制造业企业12户、领军和链主企业9户、数量均为区县第一,涪陵卷烟厂成为涪陵第7户百亿级企业,新铝时代深交所上市、成为涪陵第6户上市企业,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三是突出“四链融合”,抓生态强活力。涪陵把打造科技、数字、金融、人才、绿色低碳融合互促的产业生态作为积蓄新优势的重要举措,推动产业集群从“链条型”发展向“生态型”发展迭代,用良好产业生态催生产业幼苗、培育产业大树、形成产业森林。全区科技创新指数排名从全市第12位提升至全市第9位,全社会研发投入42.3亿元、全市第五,新增市级研发机构15家,环长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生态圈纳入市级建设名单。

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94个、国市级绿色工厂51个、数量均为全市第一,华峰化工智慧安环一体化管控平台获全市推广。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全市第一、第二。人才净流入3189人、增长22.6%。“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加速构建。

四是突出“体系重塑”,抓招商强后劲。涪陵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涪陵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主动应对招商新形势,迭代重塑1个领导小组、1个主管部门、2个园区、10条重点产业链、N个部门单位共同参与的“1+1+2+10+N”联合招商体系,打好基金招商、产业生态招商、应用场景招商“组合拳”,组建总规模超50亿元的3支产业基金,“央渝同行”涪陵专场活动引资833亿元、投资热度全市第一,2024年招引工业项目62个、到位资金221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50亿级项目3个。

同时,全力做好招商引资的“后半篇文章”,新投达产工业项目22个,带动工业投资323亿元、全市第一、增长22.4%,“四个一批”项目滚动实施机制持续完善,工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五是突出“能级提升”,抓园区强载体。涪陵把园区作为发展工业的主阵地、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打造布局合理、产业聚焦、创新活跃、服务高效、权责清晰的现代化园区。

深化园区开发区改革,明确园区主导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度达92.4%,两大园区规上工业产值均超1200亿元,涪陵成为全市唯一拥有两个千亿级园区的区县,特别是涪陵工业园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进一步提升了开放能级和产业承载能级。同时,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积极盘活闲置资产,促进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制造业规上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4.2%,一些“沉睡资产”变成了“发展活水”。

黎勇表示,下一步,涪陵将抢抓国家超常规宏观政策和更大力度实施“两重”“两新”政策等机遇,锚定到2027年实现工业产值4000亿元、再造一个“涪陵工业”目标,强化“四链”融合、“四侧”协同,持续做强“2349”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努力打造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主力军。

聚焦“稳增长”,持续发挥工业主引擎作用依托主导优势产业固本夯基扩总量,推进先进材料“强干繁枝”,加快华峰新材料、万凯PET四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实现工业产值3000亿元。全力服务保障工业稳产达产扩产,确保今年一季度工业经济“开门稳”“开门红”。

聚焦“促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科技、数字、金融、人才、绿色低碳赋能产业发展,构建“1238”产业科创体系,建好华峰、建峰、万凯、页岩气等16家企业研发中心,深化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高新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绿色化发展。

聚焦“调结构”,积极抢抓产业发展新赛道大力发展高性能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积极融入全市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建设,推动产业向“新”而行。

聚焦“优服务”,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开展优化“服(涪)到位、零(陵)距离”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深化“百千万”联系服务经营主体全覆盖行动,健全项目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主动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聚焦“守底线”,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方位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来源:第1眼新闻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