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其他自然资源相比,淡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在未来将会超过一切。这份宝贵资源对人类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只是全球都在面临严重的淡水缺乏危机,有谁能独善其身呢?我国有很多远近闻名的淡水湖泊,例如风光秀丽的千岛湖,苏州的太湖同样很出名。
一、坐落在江南地区的我国第三大淡水湖
位于长三角洲南缘的太湖,是中国现存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拥有2427平方公里的湖泊面积,覆盖了浙江和江苏两个面积辽阔的省份。湖岸线全长393.2公里,相当于从山东青岛到北京的驾车距离了。太湖所处的地理区位在亚热带中心,一年四季气候温和湿润,当地属于季风气候。
太湖的河流港湾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支流共有50多条。太湖整体呈现出自西向东的泄泻之势,44亿立方平米还多的蓄水量,为周围的江南地区做出了不菲的贡献。自古以来太湖都是江南地区重要的水库,为百姓日常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资源。
江南地区能有如今的繁荣富庶,其实与太湖息息相关。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傍于太湖而生的黎民百姓人口密集,沿岸也是大城市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形成了江南地区人声鼎沸、其乐融融的景象。
关于太湖的形成原因尚且没有定论,或许是因为地壳的新构造运动,又或许是因为古代数千年持续的大暴雨积累而成。多种说法均有无法反驳的证据,不过太湖的上游水系和下游水系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下游修建的大坝和大堤,不同水系为沿岸百姓源源不断的输送淡水资源。
二、水深好似游泳池,被称为“可以步行横跨的湖泊”
每年太湖都需要分阶段进行泄洪,本以为水流量如此之大的湖泊会深不见底。但没想到太湖的平均水深只有1.9米左右,最深的地方也不过才3.4米,这个深度的数值可能还不及公园里的水池深,是可以直接下去游泳的程度。
与其他水深动辄上百米的淡水湖泊相比,太湖的数据根本就不够与之相提并论,甚至连人工造湖的水深都望其项背。由于水深高度比较低,如果避开较深的航道,或许可以步行走过太湖两岸的直线距离,于是就有人戏称太湖为:可以步行走过的湖泊。
众所周知江苏是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省份之一,以当地的“钞能力”,向下挖深太湖底部,人工往太湖里增加水量也未尝不可。只是这项工程看似简简单单,但真正实施起来却要克服重重困难。增加太湖的蓄水量确实能带来不少好处,增加淡水储存量的利远远大于弊,可以人类现在的技术还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强行挖掘太湖底部泥沙,把河床向下推移,再增加蓄水量的同时又会带来无穷无尽的自然损伤。如果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意外,原本造福人类的壮举就会演变为对自然的损害。曾经遭受过严重污染的太湖,已经无法承受再一次大面积的破坏了。
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
作为长三角区域景色最美的地方之一,太湖每年都是吸引了外界游客的旅游胜地。松散分布的岛屿和连绵起伏的山峦,放眼望去美得犹如一幅油画。
郁郁葱葱的绿色景观与波澜壮阔的湖面完美融合,每当夕阳西下之时,就能感受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宁静致远的画面。
太湖的美不仅来源于秀丽的自然景色,很多人文景观也是绝佳的观赏地点。太湖沿岸的城市总是给人留下小桥流水温柔形象,每当游客拖着疲惫的身子来此观赏,身心承担的压力都能得到释放。千百年来太湖一直孕育着沿岸的生命,又拥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是一片充满灵气的湖泊。
太湖在保留了自然原始之美的同时,又能巧妙结合现代之美,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类高度文明的和谐共处。游历太湖最直观的体会,就是只属于这片江南地区的柔和,来到此地后游客就被赋予了一股神奇的自愈能力。看着这片纯洁宁静的湖泊,绝对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