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野果俗称“黄栀子”,是天然色素,收购价15元1斤,上山遇到别错过了!

植物微观 2024-08-07 19:49:24

立秋之后便是秋,大山里的野果也都开始陆续成熟,这段时间没事,趁着下午凉快就上山转了几圈。发现好几种可以吃的野果,如野葡萄、八月炸、刺梨都已经成熟了。依旧是儿时的味道,不过现在去山上摘野果的人不多了。今天笔者就来给大家分享一种在上山途中遇到的植物,这种植物的野果用途非常广泛,但是它的果实并不能直接食用。

却可以添加到食品当中去,纯天然无污染,是一种极佳的天然食品着色剂。特别是卤肉,少不了它,它就是黄栀子。不过现在黄栀子还没有成熟,还是绿色的,到了9月份左右,黄栀子就会变成黄色或者红黄色,这个时候就可以采摘了。今天笔者就带大家走进黄栀子的世界,了解黄栀子的价值以及它的作用。

认识黄栀子、了解黄栀子

黄栀子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植物,它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黄栀子的文字记载,始称之为卮子。卮子又称黄栀子,它因其果实可以用于黄色染料,故而得名。有的地方也叫它枝子、黄鸡子、山栀子,它是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和同样所谓染色植物(可以提取红色素)的茜草是近缘关系。

黄栀子虽然是灌木,但是它比很多灌木都要矮。黄栀子因为在湖南很常见,每次去山上找草药的时候,都能遇到它,有时候甚至能看到不足20厘米的黄栀子开花结果。黄栀子的叶对生活三叶轮生,叶子革质,呈长圆状披针形。

它的花期在6月份左右,花纯白色,非常的香。每次遇到黄栀子开花的时候总忍不住闻上一闻,而且黄栀子的花是可以食用的,可以用来炒鸡蛋,清香脆嫩,非常好吃。明年夏天黄栀子开花的时候,喜欢吃野菜的小伙伴可以试试,你会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黄栀子的果期在秋季,8月份到12月份都是它的果期。它的果实像个瓶子,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有翅状的纵梭,5到8条,具有很强的辨识度。黄栀子的果实成熟之后是黄色的,内部也是黄色的。

在宋代《本草图经》中就有收录黄栀子这种植物,书中还详细介绍这种植物的形态特征。书中记载:“黄栀子木,高七、八尺,叶似李而厚硬,又似樗蒲子,二、三月生白花,花皆六出,甚芬芳......夏、秋结实如诃子状,生青熟黄,中人深红......南方人竞种以售利”,描述的就是我们今天讲到的黄栀子。而且从这段话中不难发现,早在宋代的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栽培黄栀子,可见黄栀子当时在民间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

目前这种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地区,主产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在一些低海拔的疏林甚至路旁都能发现黄栀子的身影,可以说在湖南这本黄栀子是山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小灌木植物。

黄栀子的食用价值

黄栀子用途广泛,特别是在食品加工领域。像我们吃的卤肉、黄焖鸡之所以看上去色泽非常的诱人,其实都是添加了黄栀子。所以大家不需要对这种现象大惊小怪,它并不是添加了化学色素,而是纯天然的草木植物精华,是纯天然无公害的,放心食用即可。

另外像布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传统风味小吃五色糯米饭,其实里面黄色的这一部分也用的黄栀子。可以说黄栀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染色植物,不仅食品行业广泛应用。事实上在古代黄栀子还广泛应用于纺织行业,像给衣物染色就离不开它。在汉代《汉官仪》这本书中就有记载:“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意思是说染衣服需要用到黄栀子和茜草这两种植物。

《本草纲目》中也有提到:“黄栀子九月采实,以入染家”。这里的染家是指染户,在古代通常是指从事染色工作的人。

黄栀子的药用价值

黄栀子除了是可以给食物、依法染色之外,它同时还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中医领域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黄栀子的记载,可见它的价值不同一般。黄栀子以果实入药,秋季它的 果实成熟的时候采摘晒干备用,有清热、泻火、凉血之功。

像三伏天天气炎热得热病、心烦意乱、消渴、小儿黄疸、咽喉肿痛其实都是可以用到它的,或煮水泡茶或者煮水洗澡。在《药性论》中就有记载:“黄栀子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可见黄栀子不仅是主要的染色植物,同时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药用植物。

如果秋天我们在野外遇到黄栀子,那么不妨将它全部摘回家晒干备用,或者售卖也是极为不错的。目前黄栀子的收购价在15块钱1斤左右,不少靠山吃山的农民朋友,每年秋天都会小赚一笔。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写到这里了。大家对于黄栀子了解了吗?你见过黄栀子这种植物吗?吃过栀子花吗?喝过黄栀子茶吗?在你的家乡有黄栀子这种植物吗?大家有什么相似的,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您的见解。

2 阅读:306

评论列表

哎呀

哎呀

2
2024-08-12 18:55

我们河池的五色糯米饭都是用黄花染黄的。黄花糯米饭很香。枙子花也特别香。

用户10xxx14

用户10xxx14

2
2024-08-13 21:56

黄栀子豆腐生石膏煮水降火圣药!

植物微观

植物微观

大地复苏,万物生长,科普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