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苏联红军,是怎样碾压日本关东军的

纤纤娱乐汇 2025-01-09 09:12:42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此时,德国法西斯的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的胜利已成定局。如何处理战败后的德国,成为了会议的主题。

影响世界数十年的雅尔塔体系,在这次会议上基本定型。对于亚洲,三大国也做出了一定的安排。由于国民政府在豫湘桂战役的溃败,罗斯福政府失望至极。为了减少美军士兵的损失,美国方面极度希望经验丰富、作战勇猛的苏联红军加入对日作战。

对于这一点,实用主义者、“钢铁慈父”斯大林,肯定会借此机会捞取大量好处。从这个角度上看,斯大林更像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而且是那种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在他看来,当年日俄战争,日本从沙俄身上获得的权益(这些是当年沙俄从中国巧取豪夺获得的),必须全部吐出来。沙俄当年在东北的大量权益必须由苏联掌控,旅顺港必须笼罩在红海军战旗的光芒下。外蒙的独立也必须维持,以保障远东地区与苏联欧洲部分的联系,为将来做好准备。

雅尔塔会议

对于这些要求,美国大多予以接受,毕竟交换的利益并非美国的核心利益。美国真正关心的是,美国军人的伤亡必须控制,否则无法向国内交代。至于中国,彼时的中国还没有说不的能力,只能默默接受这一切。直到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展现出自己超强的战力后,才有实力修改这些。不过那是几年之后的事情了。

得到美国许诺后,苏联开始认真思考对日作战的问题了。1945年5月,欧洲战场的战事一结束,苏联武装力量就开始大规模向远东地区调动。

曾经担任过苏军总参谋长,时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司令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被调往远东,就任前线总指挥,统一指挥面对日军的所有苏军部队。与他一起调往远东的还有曾在苏德战争表现优良的一批精锐,尤其是具有森林与山地作战经验的队伍和指挥员。一时间西伯利亚大铁路成为整个世界最繁忙的运输线路!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到1945年8月初,苏联方面在前线共集结了131个师,约170余万的庞大兵力,涵盖了苏联陆海空军的各个兵种。这些部队共配备了3万门火炮和迫击炮、525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5170架作战飞机,以及来自太平洋和红旗阿穆尔河(黑龙江)分舰队的93艘作战舰艇。

为了方便指挥,苏联将在远东的地面部队编为三个方面军:由原来的滨海集群改编而来的远东第一方面军,司令员为麦列茨科夫元帅;普尔卡耶夫大将为司令员的远东第2方面军;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海军和空军则分别派出一位大佬坐镇,协调各兵种之间的配合作战。

武器装备和兵力调配完成,怎么打就成了一个考验苏联作战水平的事情了。苏联对日的主要作战地域集中在我国的东北地区,这里的地形、地貌等因素更适合防御作战。东北地区三面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三面环绕,分布着大量的原始森林。只有东西两端的满洲里和绥芬河有大的缺口,地形平坦可以建设交通用于人员和物资的交流。北部临近小兴安岭的三江平原在当时,更是沼泽密布,人烟稀少。

除了地形,日本也在东北地区用中国人民的血泪,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构筑了一个个坚固的防御地带。

战后统计,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在南起吉林珲春,北到内蒙古海拉尔约五千公里的中苏边界上,依托地形建造了14处军事要塞群,包括东宁要塞、虎头要塞、绥芬河要塞等。这些要塞修筑坚固、火力强大,储存了大量的物资,并组建了专门的防守队。如果以部队正面强攻的话,必然会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经历了东线血雨腥风的四年鏖战后,苏联的兵力和物资都十分紧缺。

日本关东军

如何以最小的伤亡,突破日军的防御体系,把关东一勺烩了,成为必须直面的问题。老冤家德国人在西欧的作战计划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1940年,当拿下挪威和丹麦后,德国人面临的西欧战场与此时苏联面对的战场态势高度相似。

当时的欧洲西线战场,德军需要面对这样的处境:南线,德法边境上,法国人修筑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的马奇诺防线,也是重兵云集、储备充足,硬啃的话伤亡巨大,且时间不允许;北线,比利时和荷兰都有着属于自己的防御要塞,啃起来依然要费不少劲。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能快速通过,英法的援军就会进入比利时,或者做好准备。一战中,列日要塞的教训无疑是深刻的。

虽然通过《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确保了苏军暂时不会在东线搞事情。但是国家间的协议很多时候并不具备约束力,几年后德国就撕碎了之间的协定,发起了巴巴罗萨计划。所以德军不能复制一战的施里芬计划,哪怕是完整版的也不行。

马奇诺防线

最终希特勒采纳了曼施坦因的计划:在南线佯动,牵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北线直取荷兰、比利时,吸引英法军队驰援……真正的杀招却在中线的阿登森林地区!这里地形复杂,并不适合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在法国人看来,要想穿越这一地区至少需要两周的时间。但法国忽略了一点,世界上并不存在完整封闭的山脉,想要通过总会有办法。即便是分割河北与山西的太行山脉,也有井陉等八陉可供通过。当然这样的通道都会有一两处可供防守的关键要塞。

利用法军的这个疏忽,德军快速通过,突然出现在马斯河方向,割裂了南方法军与前线英法等国联军的联系。在比利时方向与德军交战的盟军,后路被断,处境堪忧。之后的战局发展出乎世人的意料,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仅仅坚持了四十天就投降了,英国军队暂时被逐出欧洲大陆。

1945年,盘踞东北的关东军所处的战略态势与当时的英法联军相似。不同的是,英法军队不论是兵力、物资,还是技术装备与德军相比,都有着明显的优势。而关东军此时在多数领域都是劣势明显。为了应对各个战场不利的局面,关东军精锐大量被抽调到其他战场。

苏军

关东军唯一的优势就是被军国主义洗脑的马鹿们!但是这些头脑发热的家伙在面对苏军的钢铁机器时,似乎作用不大。

日本的筑垒地带也不能保障安全,苏军完全可以复制德军的操作,穿越小兴安岭,越过三江平原的泥泞沼泽,割裂日军的防线。当年在白俄罗斯战役中,苏军就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装甲集群和大量步兵穿越沼泽,出现在德军力量薄弱的地方。另外苏联还可以获得了中国、朝鲜等国抗日武装的支持。以退入苏联的抗联战士为主组建的远东红军第88国际旅,对东北地区的日军目标进行了大量的侦查,获得了大量的情报。

1945年8月初,随着长崎、广岛两地升起蘑菇云,日本战败已经是不可避免。苏联不能再等了,必须马上行动。

广岛原子弹爆炸

8月9日零时,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统一指挥下,苏军全线出击!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指挥后贝加尔方面军担任主攻,穿越内蒙草原,直指东北平原中部,与远东第一方面军呼应,切断关东军与华北的联系,最终目标为伪满首都长春和工业重镇沈阳。麦列茨科夫元帅的远东第一方面军,强渡乌苏里江,分割包围关东军第一方面军于牡丹江、通化地区,兵锋指向吉林、长春、哈尔滨;普尔卡耶夫大将指挥远东第二方面军担任助攻,突破黑龙江和乌苏里江防线,经由伯力、海兰泡向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方向进军,牵制并歼灭关东军的独立第4军。

与此同时,乔巴山指挥的蒙古人民军与普列耶夫上将指挥的苏蒙骑兵机械化机群,也向承德、锦州、张家口方向突击。

指挥作战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面对苏军呼啸而来的装甲集群,关东军毫无招架之力!肆虐中国战场的95式轻战车、97式中战车,面对苏军的T26都勉为其难,面对T34时则完全被碾压。

被寄予厚望的筑垒地带也大多被绕过,东北真的太大了,想依靠坚固的防御工事把这片土地完整的圈起来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日本完全占领东北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完成这一庞大工程。更何况贫穷帝国主义的日本也没有这么的资源。

被苏军俘虏的日本兵

苏军各部队的推进速度极快,远超在苏德战场最快的推进速度。这也带来一些问题,比如后勤部队及物资难以跟上;各部队之间缺少必要的配合,一度出现单支队伍突击过快,失去侧翼掩护的情况,甚至因此造成一定的损失。但是战局整体上已经不可能改变。

到8月14日,各路苏军都已经突破日军的第一道防线。东线部队甚至已经进入朝鲜境内,拿下多个港口,断绝了关东军通过朝鲜半岛退回本土的可能性。为了能够尽可能多地拿下战略要点,苏军还出动了大量的空降部队。

8月15日,裕仁那个老鬼子正式宣布投降。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下令关东军各部向苏军投降。曾经嚣张无比的关东军至此覆灭,大多数被送到了西伯利亚种土豆。其中相当一部分被永远留在了西伯利亚的冻土带!新中国成立后,一部分日本战犯被转交给中国。

山田乙三

对于苏联的辉煌胜利,看似大快人心,但也有很多问题。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暴露无遗,为后来的中苏矛盾埋下了伏笔。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