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海外拉练“屡战屡败”,成绩惨淡,其实不能简单责怪队员或教练,有些队员在国队联赛里明明表现不错,为什么一遇国际比赛便发挥欠佳?为什么国内能够打出来的战术,到了国际上便一塌糊涂?这其中有些因素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抹杀。
1、心理素质问题远未解决。
这么多年了老是强调心理素质,但是从这回海外拉练热身赛来看,不但没解决,似乎更加严重。想赢怕输的心理包袱越背越重,总是放不下来,反而使原有的水平也发挥不出来。
其实这是个综合性的问题,并不是我们的队员“胆小怕事”。
A:国内联赛环境和别人有差距,造成的“陌生效应”。
在CBA,我们有一套自己的吹罚尺度和比赛环境,说了这么多年和国际接轨,实际没接上,在国内习惯了的氛围,到了国际比赛中完全找不到了,那种“陌生感”自然而然就抑制了技术水平的发挥,心理也骤然紧张起来。
B、自信心连续受到打击。形成了“底层意识”
这几年中国男篮连续遭受打击,两届奥运会都没拿到入场券,连菲律宾都能输得不亦乐乎,应该说,造成很多人的赛场感觉很不好,有一种被人压制的潜意识,虽然一再鼓励队员们“拼”,使劲拼,但是肌肉就是兴奋不起来。
应该说,队员在心理上并不是“怕”,而是那种憋屈感总也挥之不去,莫名其妙地就使原有的水平打了折扣。
C、心理问题没必要特意医治,慢慢就会好了。
可能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怎么会慢慢就好了?其实事情并没那么复杂,我们的队员和外国队,外国队员的较量,已经是司空见惯,不存在信息差,只要边比赛边总结,就没太大问题,输就输了,输多了,也就不在乎了,心理平和下来,就好了。
2、技术衔接,细节问题上处理不好,这个很重要。
四场热身赛上,明显可以看出,我们的技术很多东西没打出来,明明是挺不错的战术,为什么就眼瞅着搞砸了?
不客气地说,有些队员在某场比赛中得分偶尔多,是靠着猛打硬冲得来的,并不是战术层面上的成功。
是教练没布置吗,是队员没技术吗?当然不是。
主要原因就在细节!队员们在技术衔接环节上,有一种“慢半拍”之感,节奏感的掌握,不紧凑,不顺畅,导致原来挺熟悉的技术,使不出,使得不到位,从而有一种“别扭感”,自己打得别扭,观众看得也别扭。
也就是说,训练中的水平,发挥不出来。就跟工厂似的,光把产品做出来还远远不够,得把产品卖出去才行。我们在技战术层面上,还得继续跟高水平球队学习,在细节上多打磨,多熟悉几种作战套路,一点一点积累。
有人说是国际比赛对抗强度大, 其实这种说法不全面,咱们的队员在对抗上也没那么差,主要还是在技术衔接上差了那么一点,造成了“拖沓”,看看赛场上那么多失误,就明白了。
不要光和美国队员学,还应该多学欧洲,他们在这方面往往更擅长。
输球其实没什么,走向强盛的路,就是由输球铺垫起来的。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