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啥给啥”的伪总理大臣张景惠

山雁说过去 2024-10-06 16:06:35

张铺麟/文

1935年5月19日,在伪满国务院发生了一件极不寻常的事情:当晚8时,伪大臣们被召集来到总务厅长官邸开会,却不告知会议内容。只见会场内外日本宪兵出出入入,门口还有武装宪兵把守,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可是,届时并不召开大会,大臣们一个个被“单兵教练”似地召到密室去,告知国务院改组及本人被调动的事项。就在这紧张而神秘的气氛中,张景惠取代了“建国老臣”郑孝胥,当上了“国务总理大臣”。

从1935年5月到1945年8月的整整10年期间,日本关东军为便于操纵,对身居伪满军政要职的汉奸,频频进行调动,有人竟被调动达四五次之多,唯独张景惠稳居“总理大臣”宝座安然不动。据与张景惠关系密切的于镜涛说,关东军曾向张景惠保证:让他终身坐稳“满洲国”的第二把交椅(第一把交椅自然是伪皇帝溥仪,他不能“僭越”)。伪大臣们背地里说:张景惠是“铁杆总理大臣”。

早在“九·一八”事变之初,发动事变的罪魁祸首本庄繁和土肥原在11月7日致天皇裕仁的电报中,就曾这样评价张景惠:“在满洲有一定声望,但毫无学问,人既颟顸,又无大志远谋,手下尽阿谀之辈,全无人材之可言。臣等为我帝国一贯政策速达目的计,必使此等人物为图利用可也。”

伪总务厅次长古海忠之后来回忆说,选中张景惠出任总理大臣,是因为“张景惠是伪满政界的元老,投降派的巨头之一,擅于得人和,是个‘好好先生’。”

所以,关东军决定把越来越不大听话的、还十分热衷于“国际共管”的郑孝胥,换上了张景惠。由此可见,张景惠所以地位稳固,一是因为日本殖民统治需要这样的傀儡,二是他本人媚敌卖国有术,二者结合铸成了他这“第二把交椅”的坚实基础。这种卖国求荣的诀窍,可用他自己常说的一句口头禅来概括:“要啥给啥”,张景惠说到做到,“要啥给啥”成了这位“总理大臣”奉行的主义了。

首先,他推行“粮谷出荷”,大肆征收粮食,数目逐年增加,1940年征粮720万吨;到1945年增为950万吨;直接运往日本的粮食,1940年为200万吨,到1945年增为500万吨。他为了向日本主子显示忠心,不仅到处倡导“要啥给啥”,还主张多给、给足、给够。就拿1943年来说,伪总务长官武部六藏原定“粮谷出荷”的计划量是720万吨,张景惠却说:“今年年景不错,可望丰收,出荷的数量一定要增加一些。”总理大臣一句话,“出荷”量这年就又增加30万吨,造成很多农民不仅口粮毫无保证,连种子都被征去。黑龙江省林甸县农民因拒交“出荷”粮,而被日本人副县长殴打致伤,并被烧了住房和柴草。这一严重事件在伪省长会议上也是议论纷纷,张景惠见关东军参谋长饭村穰、第四课长黑川大佐在座,唯恐他们听了不高兴,正当大家谈论时,他突然站起来,拍着桌子吼叫训斥说:“不用往下说了,他妈的,不管是谁,不出荷的,就拉出来给我毙了!”

他这种反常之举闹得众大臣一时不知所措,都怔住不敢吱声了。

日伪在拼命加大“出荷”量的同时,势必要控制人们的口粮,张景惠通过他管辖的伪国务院这架机器,先后炮制了“主要粮谷统制法”、“农产物交易市场法”、“粮谷管理法”等一系列反动法令,对人民群众的口粮实行严格的统制配给,配给量之低,是举世罕见的。1943年7月,在当时的奉天(今沈阳市),大人供给量为7.公斤,少年为4公斤,幼儿2公斤;鞍山市成人供给量6公斤半,抚顺6公斤;哈尔滨4月份成人配给仅5公斤,5月份5公斤半,6月份因另给点白面,只供给2公斤半粮,真是让人难以糊口了。虽然也有黑市粮食可买,但那是要冒者打成“经济犯”的危险的,而且黑市交易的粮价奇高,1斤苞米价是配给价的5倍,高粱米配给1斤1角钱,黑市价1斤1元3角钱,老百姓只好吃用橡子面蒸的所谓“满洲馒头”,喝豆饼渣捧糠秕、杂谷的“协和粥”。可就是这样,关东军第四课长小尾还说:“日本每家都有出征的,牺牲的也不少,和日本一德一心的‘满洲国’人吃得少一点,多出二成粮谷不算什么。”张景惠马上接着说:“我是庄稼人出身,明白庄稼地里的事情,这样大的满洲国,哪有因粮食不足而饿死人的道理”、“勒紧裤带也就过去了。”总理大臣在上面号召“勒紧裤带”,下面的小汉奸狗腿子们真就勒上了,有的地方干脆一粒粮食也不配给。在伪北安省,1943年7月份完全停止了粮食配给;在伪牡丹江省有6620名老弱妇幼被长期停粮。老百姓说这不光是勒裤带,是让我们扎脖子,人不吃粮,哪还有活路!仅1942年1至5月,在双城、佳木斯等5市县就有346人因无粮可吃被迫自杀。而张景惠在1945年4月作为慰问特使亲赴日本东京,送去大米30万吨、盐70万担,并表示:“满洲物资丰富,有力量援助亲邦进行圣战。”

除了“出荷”粮食外,张景惠为满足日本帝国主义对钢铁的需求,又通过“国务院”制定了“金属类回收法”,将人民手中的各种金属制品悉数搜去,如门拉手、汤匙、点心模子、乐谱架子、炉篦子等,不论大小,凡沾上金属边的,统统都列在“金属类回收法”的清单中,连老太太平时嘴叼的铜烟袋锅也是回收对象。又如德都县为响应张“国务总理大臣”献纳金属的号召,专门举行仪式, 将187尊明朝以来铸就的大铜佛全部献了出来,“协力圣战”。

张景惠还下令伪国务院将办公楼门窗上的铜拉手全部卸下来,连伪国务院大门口颇有点威势的大铜吊灯也摘了下来,交纳出去了。1944年古海忠之去上海采办日本军需品时,一次就从东北运去20吨铜.

贪婪的日本帝国主义不仅要物,而且还要钱。1932年伪满刚成立,全东北税收1.7亿元(伪币)。张景惠上台执政后,巧立各种名目,拼命征税。据清原县太平川村一位伪甲长回忆,他经手所收的税,就有土地税、人头税、畜牲税、车辆税,还有保甲费、协和会费、门户费、天照大神供奉费、狗牌子费以及鸡、鸭、猪等都要上税。这位伪甲长初步折算一下,当时一般老百姓平均一年得拿150多公斤粮食的杂税。因此,仅1937年伪满的一年税收增至3亿元(其中包括专卖收入),到1944年竟增为11亿元(也包括专卖收入)。

掠夺成性的日本殖民侵略者要物、要钱之外,还要地、要人,张景惠上台执政两年,关东军自认为已经全面确立对东北的殖民统治秩序后,于1937年夏,由关东军司令官兼驻满全权大使植田谦吉和张景惠共同签订了“满洲拓植会社协定”,依此协定,日本国要以20年为期,向“满洲国”移民20万户、100万人。移民自然要先占地,自1937年以来,先后有2650万公顷土地被占用(包括山林荒地),其中有1200万垧良田,逼得40 700余户农民背井离乡。

要人,是征用东北人民无偿地为日伪当局服劳役,即“出劳工”。开始是煤矿、水电站征用劳工,以后关东军搞什么“北边振兴计划”,大修军事工程,更是大量征用劳工。经张景惠的手,又制定了“国民勤劳奉公法”,规定凡18岁到45岁男子都有当劳工的义务,日伪当局每年所需劳工起码50万,有时竟达近百万。1942年为落实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的计划,又临时紧急征用劳工40万。一时征不到,就在城市大抓所谓“浮浪”,一些无业的城市游民或上街碰上抓人,就都当作扰乱社会秩序的“浮浪”,被押运到东都或西部边境修建军事工程。每天平均强劳动十二三个小时,加上生活条件恶劣、疾病流行。劳工死亡率平均达15%。由于人民叫苦连天、怨气沸腾,关东军闻知找张景惠,他却说:“满洲人苦力有的是,要多少,有多少,你们不要顾虑……”

张景惠奉行的“要啥给啥”主义,自然有利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疯狂掠夺。据有关方面统计,从1933年到1944年,掠去煤炭21 661万吨、铁1183万吨;从1935年到1944年掠去钢、钢片988.6万吨、钢材319.6万吨。这些数字对当时中国东北的生产能力来说,几乎近于天文数字那么可观了。

1942年,当“满洲国”庆祝建国十周年时,关东军又抛出了什么“十年的历史发展已使日满结成不可分的父子关系,满洲应该称日本为‘亲邦’。”作为去日本面谢十年“援助”的特使张景惠,在东京致辞时便口口声声称日本为“亲邦”,不惜连祖宗都出卖了。

1944年日本已经面临全面失败的颓势,曾任过关东军司令官的梅津美治郎对张景惠的秘书松本益雄说:“在现在这个时候,也只有张景惠仍然倾向日本,为日本尽力。”确实,就在1945年4月,张景惠最后一次去日本送米送盐时,还向铃木贯太郎首相拍胸膛保证:“请放心吧,只要有我,满洲国的一切都好办。”

总之,张景惠的“要啥给啥”是汉奸的卖国逻辑,也是个人荣身富贵的可靠保证,循此也就找到他这位铁杆“总理大臣”稳坐其位的奥秘。

0 阅读:30

山雁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