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青年夜校学“非遗”

风华正茂的记录簿 2024-11-14 00:02:43

晚上7点多,在肇庆高要区大湾镇政府工作的罗小姐直奔高要区文化馆,走进二楼的一间大教室。

这是一间特殊的教室,25名学员席地而坐围成一圈。圈中间的指导老师冯结容、冯四妹,分别是高要新桥洋篮编织技艺市级、区级“非遗”传承人。

青年学员认真学习洋篮编织技艺。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明红 摄

将彩色的竹篾分发到学员手上后,冯结容开始了教学:“前面学过了编织竹筐,今天我们来编一个彩球。”只见不同颜色的竹篾在她手中翻飞,转眼间就成了一个彩色的圆球。在老师的逐步演示下,学员们也有模有样地学着编织,一个个彩球逐渐成形。

“我老公是新桥人,我对传统手工艺也很感兴趣,希望学习洋篮编织技术,传承传统手工艺。”罗小姐对记者说,她是青年夜校的常客,在这里“解锁”了不少“新技能”。

记者采访当天,市民朱先生正在上第三节课。他告诉记者,他一开始来上课只是为了陪女友,后来越发觉得洋篮编织技术有趣。“这里不仅能学到技术,还能了解传统文化。”朱先生说。

“老师,帮我看看,这根竹篾是不是穿过这个洞?”“老师,这两条要怎么对齐才能藏起竹篾的尾巴?”课堂上,学员们不断发问,气氛热烈。眼看老师们忙不过来,高要区文化馆副馆长、高要区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邓婉花也化身助教,帮助身旁的学员。

邓婉花介绍,新桥洋篮编织有着悠久的历史,该技艺是肇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10月,高要区在区文化馆青年夜校举办洋篮编织技能培训班,分基础班和提升班,为期10天,主要面向18岁到45岁的青年人,上课时间为晚上7点半到9点半。课堂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主,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开始我们很担心招不满人,没想到开课消息一发布,50多个名额一天就被‘抢’完了。而且学员都很热情,经常到了9点半还缠着老师请教呢!”邓婉花对记者说。

学员们的热情也彰显了高要洋篮非遗技艺的生命力。团高要区委干部谢毅俊介绍,为推动洋篮编织工艺活态传承,加强对传统手艺青年人才培养,他们依托“青年夜校”平台,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指导电商平台运营等举措,激发青年人传承非遗技艺的活力,为“百千万工程”赋能。

“我们希望培养同时具备洋篮编织和电商运营技能的人才,满足本地行业企业的需求,解决传统洋篮有手艺没销路的困境,帮助他们深耕洋篮行业,实现个人发展。也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让更多青年了解洋篮手艺,成为洋篮技艺的传播者,推动高要洋篮从非遗项目到非遗产业化发展。”谢毅俊说。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陈明红

0 阅读:0

风华正茂的记录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