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讲述了二十世纪初期,神州大地上那些仁人志士们为国家奔走呼号,发起思想解放,组织革命运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蔡元培、赵世炎、邓中夏等近代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在剧中登场。
新文化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重要事件,陈独秀是擎旗手,他在北京、上海,办《新青年》,倡导白话文,领导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而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的历史贡献颇大,他在北京大学做文科学长是助力他引领旧中国“启蒙运动”的重要转折点,而他能到北京大学任职,多亏了蔡元培的盛情邀请。
我们看到《觉醒年代》里,蔡元培曾三顾茅庐邀请陈独秀到北大任职,如同刘玄德三次邀请诸葛亮一样,他是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终于请动陈独秀,而陈独秀就此来到北京,让北京大学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对于中国的历史与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而蔡元培是促成陈独秀到北大任教的关键人物,他是个怎样的人呢?
蔡元培,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革命家,是中国教育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蔡元培,字鹤卿,又字孑民、仲伸等,还曾化名周子余,祖籍浙江诸暨,乃绍兴山阴人,他与张静江、吴稚晖、李石曾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在国民政府时期,是特别有声望之人。
蔡元培出生于清朝同治年间,少年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教育,所以在科举考试中发展得也比较顺利,十七岁考中秀才,二十三岁会试中了贡士,二十五岁中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殿试得了个二甲第三十四名,二十七岁被授予翰林院编修。
甲午战争爆发以后,各类救国救民的行动和思潮发起,蔡元培开始接触西学,接受新式教育,本来大男主义很严重的蔡元培,从这以后也特别注意尊重自己的第一任夫人王昭,并订立《夫妻公约》,开始推崇女权,蔡元培一生娶过三个妻子,分别是王昭、黄仲玉、周峻,蔡元培主张男女平等,尊重女性,而尤其是她的后两位妻子对于他的事业是非常支持的,对于其思想的形成,也有很正面的作用。
后来,蔡元培开始担任高校校长,投身于晚清的教育事业,他先后代理了澄衷学堂校长,又成为了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总教习,后又创办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爱国女学等,这一系列的新尝试,带有一定反清行为,因此清政府开始通缉蔡元培,蔡元培便辗转各地,组织教育和革命活动。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蔡元培在这期间,不断进行各类结社,同时创办刊物,宣传进步思想,到了1904年,他在上海创办了著名的光复会,是与兴中会等一样有名的革命团体,同盟会成立以后,光复会整体加入同盟会,蔡元培担任了上海分会会长,随后蔡元培进入德国学习西学,并担任了唐绍仪四个侄子的老师,在德国期间,蔡元培极大开拓了视野,也形成了完整的教育思想,《中国伦理学史》就是这一时期所著的。
辛亥革命爆发以后,蔡元培回到国内,并且出任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任教育总长,并且颁布了《五旗共和歌》的中华民国国歌,同时主持制定《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大学令》、《中学令》等,对于近现代中国教育改革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同时蔡元培还主张向西方学习教育制度,对于儒家教育进行了相应批判,并支持女人上学,应该说这都是中国教育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二次革命失败以后,蔡元培被迫流亡海外,她始终不愿意与袁世凯当局合作,他在法国倡导勤工俭学,而这个组织帮助了周恩来、邓小平等留学法国,为很多优秀学子提供了海外深造的机会。到了黎元洪当大总统的时候,他恢复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因为二次革命失败而流亡海外的很多人就回了国内,这其中就包括孙中山、黄兴、陈独秀等,而蔡元培也应邀回到上海,并被委任为北京大学校长,由此北大也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演阵地。
我们看到《觉醒年代》中,蔡元培成为北大校长以后,力推改革,大刀阔斧,他力排众议,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大力支持进步思想,主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他就任北大校长的演说就很经典,辜鸿铭等守旧派都不得不接受变革。
蔡元培的就职演讲,提出北大学生第一要抱定宗旨,第二要砥砺德行,第三要敬爱师长,对学子们提出了殷切的希望,除了陈独秀之外,蔡元培还聘请李大钊、钱玄同、胡适、徐悲鸿、梁漱溟、李四光等到北大当教授,进行各科新式教育之推广,大力推动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而且他还同意陈独秀在担任文科学长的同时,利用北大平台把《新青年》做得更好,蔡元培特别惜才爱才,为了能让胡适到北大,他甚至还帮他伪造学位,留下一段佳话,可谓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养成资格之所,亦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
因为张勋的复辟,蔡元培在1917年提出辞职,因为他是坚定的民主共和支持者,绝不支持君主专制再死灰复燃,蔡元培在民国年间的教育改革上是开路者,他主张用选科制代替年级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希望学术更纯粹,不要沾染铜臭,而且他还鲜明提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显示出了很先进的思想。
五四运动期间,北大是主要阵地,蔡元培支持学生运动,反对政府逮捕学生,而且为了支持这次运动,他甚至辞职以声援,留下来美名;后来蔡元培又创办中法大学,而且为北大开了招收女学生的先河。
在国共合作时期,蔡元培支持北伐战争,依然致力于民国教育和革命事业,在1927年以后,他担任了国民政府的高官,在政治上开始倾向支持蒋介石,支持他的“清党”,这也是其人生的污点之一,但是蔡元培并不支持蒋介石滥杀,而且还营救过革命人士。
在1931年日本加紧侵华以后,蔡元培与宋庆龄、鲁迅等人发起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支持国共第二次合作,而且出面希望营救过杨开慧烈士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还是出了不少力。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以自己的号召力发起抗日救国运动,在舆论思想界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
蔡元培一生创办了多所学校,资助了很多进步人士,提出了很多到现在依然有现实意义的教育主张,对于封建教育的改革力度是巨大的,对于中国现代教育系统的建立是有卓越贡献的,他本身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其墨宝艺术价值很高。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周恩来纪念蔡元培之挽联
1940年,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著名的革命人士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病逝,但他的思想主张,他的学术理论却依然在深刻影响着国家与社会,他所倡导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有着极其鲜明的启蒙意义,是熠熠生辉的,是照耀后世的。
纵横点原创历史文章,喜欢就请点上方的关注吧,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