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静默而深沉。"这句话在李伦与父亲李克农的故事中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
1950年的一个冬日,时任情报部部长的李克农坐在办公室里,窗外寒风凛冽,他的内心却比这寒冬更加冰冷。
整整三年,他没有收到小儿子李伦的任何消息,这个他曾经最宠爱的孩子,如今生死未卜。
焦虑像一根无形的绳索,紧紧缠绕着他的心。他无法再忍受这种煎熬,决定亲自寻找答案。
“粟裕同志,你别瞒我了,我儿子是不是牺牲了?”
李克农见到粟裕时,直截了当地抛出了这个压在心头已久的问题。
粟裕一时有些愕然,他并未想到李克农会如此直白地询问。
粟裕稳住心神,询问具体是哪个儿子。
当得知是李伦时,粟裕心中微微一松,安慰道:“克农同志,你别担心,我立刻去查。”
粟裕迅速拨通了特种兵纵队司令陈锐霆的电话。
电话那头,陈锐霆的声音透着自豪:“李伦可是我们纵队的战斗英雄,不久前还立了一等功呢!”
粟裕闻言,眉头紧锁,语气也严厉起来:“好你个陈锐霆,战士都立一等功了,家属却不知道,你这工作是怎么做的?”
李伦,这位年轻的炮兵干部,自1939年加入军队以来,一直表现出色。
在解放战争中,他参与多次重要战役,1949年的舟山战役中,他更是立下赫赫战功,荣获一等功。
然而,李伦从未向外界透露自己的家庭背景,始终保持低调。
他的英勇和谦逊赢得了战友们的尊敬,但也因此让家里对他的一切一无所知。
当陈锐霆将李伦的功绩详细汇报给粟裕后,粟裕不禁感慨:“这样的英雄,他的父亲却不知道他的安危,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陈锐霆深感愧疚,立即安排与李伦见面。
面对上级的质问,李伦坦诚地表示,他只是不想让家人担心,尤其是父亲李克农,他知道父亲身居高位,事务繁忙,不愿意因为自己的事情让父亲分心。
粟裕将李伦的情况转告给李克农,这位老父亲终于放下了心头的大石。
他既感到庆幸,又有些责备地对粟裕说:“我这个儿子,太不让人省心了。”
然而,他更多的是为儿子感到骄傲。
李伦得知父亲的担忧后,立即写了一封长信,详细汇报了自己三年的经历和近况,信末他承诺:“我一定会活着回家,与父亲一起见证新中国的发展。”
1955年,在新中国第一次授衔仪式上,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李伦则被授予少校军衔。
父子二人在庄严的授衔仪式上相见,那一刻,所有的担忧、焦虑都化作了无言的对视和深深的拥抱。
此后,李伦在后勤部工作,继续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发光发热。
李伦与李克农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父子情深的佳话,更是那个时代军人家国情怀的缩影。
李伦的低调和英勇,李克农的深沉父爱,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