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刘邦和李渊,七年打下江山,建立大一统王朝。
曹操呢?穷尽一生,东拼西杀,搞来搞去,只能三分天下。这三个人,差在哪儿?是运气,能力,还是手段?
一个吃酒的流氓,一个郁郁不得志的贵族
刘邦,老天没赏饭吃。年轻时,他连个固定工作都没有。
爱喝酒,混在市井里,扯皮撒谎是常事。秦朝末年,他当个小官,捞点外快混日子。要不是陈胜吴广闹起义,他可能一辈子都蹲在沛县。
这人有什么过人之处?
能忍。一次,押送苦役去骊山,有人逃跑了,按秦法,罪同死刑。刘邦干脆放走一大半,带着剩下的人跑进芒砀山,啸聚山林。从那天起,他明白了:要想活命,得靠人。
他也有运气。萧何、曹参,都是沛县的公务员。两人跑到山上投靠刘邦,还带了个团建方案——干脆起义吧!
就这样,一个混子,变成了反秦的军阀。
李渊,老天赏了饭。他出身贵族,家族世代经营关中。
到他这辈,家里还给安排了个不错的仕途。他本人不算特别聪明,但有张好脸,能说会道,在隋炀帝面前混了个不错的官位。可惜,隋炀帝作死,北征高句丽,南修运河,民间怨声载道,起义接连不断。
李渊开始隐忍,表面上当忠臣,暗地里却拉帮结派。他有个秘密王牌——二儿子李世民。世民年轻,脑子灵,打仗狠,心思深。他劝李渊,干脆趁乱起事。李渊一开始怕,后来一想,不反也得死。赌一把,关陇的底子还在呢!
两人出发,从太原起兵,进军关中。靠的是什么?人脉、家族资源,和一张“为隋炀帝报仇”的皮。老百姓买账,各路士兵投降,兵不血刃占领长安。
刘邦靠胆量和人心,李渊靠关系和门第,两人各显神通,步步为营。
一个打崩项羽,一个赢得洛阳
秦末大乱,群雄四起。刘邦这边,开始并不顺。项羽出身贵族,天生力大如牛,打起仗来势如破竹。陈胜、吴广先后被灭,项羽接手主角剧本。他分封天下,封刘邦去汉中——远离中原。
刘邦憋屈,但没认输。他听萧何、张良的主意,先忍气吞声,把后方搞稳。
等到项羽在外头打得疲惫不堪,他发动“暗箭”计划。韩信北伐赵国、攻占齐地;刘邦自己则主攻关中。两路出击,围困项羽。“十面埋伏”,干脆利落。
项羽最后死在乌江边,放声大哭。刘邦从流氓变成皇帝,只用了七年。原因很简单:不硬碰硬,耗死对手。
再看李渊这边。隋末天下割据,最难缠的对手是洛阳的王世充和河北的窦建德。王世充靠防守,窦建德搞游击战。李渊亲自指挥,没拿下洛阳。眼看拖不起了,李世民站了出来。
李世民说:“你去长安坐稳江山,这里我搞定。”他亲率大军,在虎牢关以少胜多,重创窦建德,随后用计策俘虏王世充。洛阳城一开,天下大半在唐朝手中。
刘邦打崩了项羽,李世民赢得了洛阳。两场关键胜利,打下了江山的地基。
一个被士族捧起,一个被士族拖累
回到刘邦和李渊身上,统一的速度,不只是靠打仗。更重要的,是背后势力的支持。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士族。
刘邦起义时,底子薄,手里没什么资源。靠谁?
平民出身的谋士和将领,比如萧何、张良、韩信。这些人没背景,但有才干。
刘邦懂得放权,让他们充分发挥能力。比如,韩信打下的齐国,刘邦不放心他管,却又不得不假装信任。
张良提醒:“不如把齐国分给他,但加个‘代理’身份,这样能稳住他。”刘邦一听,有道理。这一招,让韩信老老实实替他卖命。
士族在那个时候对刘邦的影响不大,反倒是农民起义的本钱和基层支持,成为他崛起的关键。用现在的话说,刘邦的团队讲究执行力,而不是看家世背景。
李渊则不同。他本身就是士族出身,靠的是关陇集团。这批人从北周、隋朝时起,就控制了中原的政治资源。李渊起兵时,许多士族主动投靠,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他们不仅提供了战略,还帮忙稳定地方。
李世民能打赢天下,也少不了士族的背后支持。虎牢关之战后,李世民大宴士族,和他们共商大事。一手拉拢,一手分封,士族从此成为唐朝的中坚力量。
而曹操的故事就不一样了。曹操出身寒门,小时候靠着宦官亲戚的关系爬上仕途。东汉末年,士族势力最强,曹操却没法完全依赖他们。他搞了“唯才是举”,说得漂亮,实际上还是用了一堆夏侯、曹家亲戚。这让他在用人方面陷入两难。
士族不喜欢曹操,总觉得他是个“草根流氓”,背地里看不起。曹操又不能完全抛开他们,只好妥协。比如荀彧、荀攸这些士族代表,早期帮了他不少忙。但曹操刚有点权力,就开始对他们心生戒备,最后把荀彧逼到绝望自杀。
刘邦和李渊顺风顺水,得益于士族扶持。而曹操,既得不到真正的拥护,又放不开手脚。局面就这么卡住了。
一个稳扎稳打,一个错失良机
战争里,节奏感很重要。刘邦和李渊都懂得这一点,而曹操,节奏被打乱了。
刘邦面对项羽,从不正面硬碰。他手里兵力不如项羽,怎么办?
用计策。比如鸿门宴,他假装认怂,让项羽误判形势。韩信北伐,刘邦就抓住机会进攻关中,双线夹击,耗死项羽。
“十面埋伏”不是一次胜利,而是一次次伏击叠加的结果。
李世民同样擅长抓住时机。洛阳战役后,他没急着四处扩张,而是先整顿内部。解决了王世充和窦建德后,他把目光转向江南,慢慢消化中原的战果。
统一天下,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步推进。
曹操的节奏在哪里断了?
赤壁之战。那场战役,本来有机会一统南方。但曹操轻敌,把战船锁在一起,遇上火攻,全军溃败。这一败,直接让孙权和刘备坐稳江南和西南。
赤壁之后,曹操的战略保守了。他忙于防守,却失去了主动权。比如汉中之战,他本可以趁刘备立足未稳出击,却犹豫不决,最后刘备反而在汉中站稳脚跟。
刘邦和李渊能统一天下,因为他们懂得抓住机会,不贪快,也不拖延。曹操一生的征伐,不是因为不够强,而是错过了最佳时机。
用户17xxx84
呆在一个小地方,视野不宽阔,没有刘邦和李世民的眼光
淡水蟹
刘与李也是够不要脸,一个前腿刚达成和约,后腿就偷袭。一个别人带兵来投,后来就杀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