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临死才懂,当初潘金莲为何要喂他喝那杯残酒,他真错杀了嫂嫂

耳东品文史 2024-12-12 00:06:31

武松的威名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即便是没读过《水浒传》的人,也多半听说过武松上演的那些名场面,尤其是那“景阳冈打虎”,让他得到了“打虎英雄”的名号。

对于读者而言,咱们喜闻乐见的自然是英雄笑到最后的情节,而不是英雄落寞退场,而武松的结局就属于后者,这难免让人不解。

尽管梁山好汉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得了悲剧结局,但武松却值得一个圆满的结局才是,可他最终为何落得个断臂之后郁郁而终的结局?

(武松、潘金莲剧照)

其实你细品武松的经历,就能找到答案。

一、落寞的结局

在《水浒传》这部群像戏中,光是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多达五百七十多人,可哪怕是最长版本的《水浒传》也只有一百二十回,所以作者难免厚此薄彼,只着重描写其中的某些角色,而武松就是这么一位天选之人。

有些人即便是站在人群中,也不会被淹没,比如武松,二爷初登场时,宋江眼中的他哪里是什么寄宿在柴进府上的落魄之人?那简直就是天神下凡一般。

书中只道:“宋江在灯下看那武松时,果然是一条好汉。但见: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从这一回开始,武松开启了自己的传奇之路,“武十回”的剧情突出一个“快意恩仇”,让人不禁拍手称快,读者也不免期待,武二爷上了梁山之后,会如何发光发热。

可到了结局之时,却只剩无尽的落寞。

(武松断臂剧照)

多数人只听说了“武松单臂擒方腊”的故事,其实原著中压根没有这个桥段,武松断臂之后就毫无作为了,所以从结果来看,武松断臂的这个桥段就略显多余了。

明明故事都快说完了,作者为何就不能让武松全身而退呢?

也别说什么武松至少在六合寺活到了八十岁,对于他这种一身傲骨的人而言,断了一臂,心也就死了,不然为何宋江都说“武松已成废人”?

显然,这样的结局对于武松而言已经算得上是十分残酷了,所以作者为何如此安排?

或许武松回看自己的一生,也难免后悔自己做过的一些糊涂事吧。

二、半杯残酒

武松做过什么错事?这事还得从他回乡之后接触了嫂嫂潘金莲之时说起。

武松回乡之后才发现大哥武大郎身边多了个嫂嫂,从武松的态度也不难看出,他有些纳闷。

说是:“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而他哥哥呢?那“三寸丁谷树皮”的外号就足以说明一切,就是个又矮又丑的汉子,显然,武大郎和潘金莲压根就不登对,但武松作为弟弟,也没多说什么,只是坦然接受这个事实。

只是在接下来的相处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这嫂嫂的为人有些不对,她对自己的好,已经超过了嫂嫂对叔叔的好,是有些过分了。

比如有一日武大郎外出卖饼去了,只留下武松和潘金莲在家,那潘金莲见武松闲来无事,便邀武松喝酒,其实这也没啥,武松是好酒之人,也就答应了,只是喝着喝着不对劲了,那潘金莲居然递出了自己的半杯残酒。

说是:“那妇人不看武松焦躁,便放了火箸,却筛一盏酒来,自呷了一口,剩了大半盏,看着武松道:‘你若有心,吃我这半盏儿残酒。’武松劈手夺来,泼在地下。”

(武松杀嫂剧照)

而后来发生的一切,读过原著的人都知道了,武松怒斥潘金莲一番,潘金莲却在武大郎面前反咬武松一口,只道是武松无理,此时武松也没与他争辩,只是默默搬出武大郎家。

再到武松去京城出差,归来之时,就发现武大郎已死,而他在查明真相之后,便将潘金莲和西门庆亲手处死,而王婆则是被他送去官府,最终落了个剐刑。

一切看似顺理成章,武松杀嫂,也没什么不对,但你若细品一番,就会发现这场悲剧原本是可以被阻止的,而有能力且有机会破局之人,正是武松。

三、无奈的潘金莲

潘金莲为何要对武松做那些事?

她喂武松那半杯残酒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撩武松,但她撩武松的目的是什么?

当真是因为她喜欢武松吗?

不,她对清河县那些浪荡子弟的都这样,唯独不对武大郎这样。

(潘金莲剧照)

而这一切原因,是因为她不甘心嫁给武大郎,关于潘金莲的来历,书中也说了:“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她也曾是烈女,是因为被那大户报复性的送给武大郎之后,才自甘堕落了。

而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逼武大郎休了自己,让自己脱离苦海。

所以她表面是撩武松,其实不过是挑拨武松与武大郎的关系,即便不成,也至少能让武松戳穿她的为人。

这也是为何潘金莲在被武松怒斥之后还要颠倒黑白说是武松对她不敬在先的原因,她想做的,不过是激怒武松,逼武松说出实情,这样就能让武大郎看透她的为人,将她休了。

可武松是怎么做的?他居然不反驳,只是转身离开,为何?因为他也知道,自己若说穿真相,以哥哥的条件,哪里还娶得到媳妇?于是他自私的选择了隐忍,这才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是啊,潘金莲如此美人,如何会甘愿嫁给武大郎?武松也早就看穿了这一点,但他还是为了哥哥的幸福装聋作哑,他这是好心办了坏事啊。

(潘金莲、武大郎剧照)

所以他后来落得那般结局,也算是为自己犯下的过错买单。

值得注意的是,笔者说“武松不该杀嫂嫂”,是指当初撩武松时的嫂嫂,后来犯下杀夫罪行的潘金莲自然是该杀的。

其实这也是《水浒传》成为经典的原因,作者只是客观的将那个特殊时代的悲剧呈现在读者面前,而不是歌颂某些好汉,所以即便是武松,也会因自己种下的因,收获相应的果。

正是:

武松英名传四方,豪气干云世无双。

潘氏残酒求救信,武松隐忍未明扬。

大郎命丧黄泉路,悲剧根源此中藏。

英雄末路情难续,凄惨结局自食尝。

0 阅读:32
耳东品文史

耳东品文史

品名著、读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