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F-35战机从航母甲板呼啸升空,美军对胡塞武装的围剿已从红海蔓延至也门腹地。 面对这支身着拖鞋、手持老旧火箭弹的游击队,特朗普的"彻底消灭"宣言正遭遇现代战争史上最棘手的难题——如何用2.5万亿美元打造的军事机器,碾碎扎根山岳的草根武装?
五角大楼最新战报显示,美军空袭已摧毁胡塞武装37个军事目标,但仅缴获的敌方装备清单却让军事专家哑然:改装的农用无人机、水泥浇筑的导弹发射架、手工焊接的防空炮。 这些价值不过数千美元的"土制武器",竟成功击落十余架单价3000万美元的"死神"无人机。
在红海航道,戏剧性对抗每天都在上演。 胡塞武装用伊朗提供的反舰导弹突袭美军驱逐舰,美海军则用价值430万美元的"标准-6"导弹拦截造价仅1.5万美元的无人机。 这种夸张的消耗比,让美国国会山响起质疑声浪——用顶级军备对抗游击武装,究竟是反恐还是军火商的狂欢?
尽管五角大楼拒绝证实地面部队部署计划,但美军陆战队第15远征队已悄然进驻吉布提基地。 这支擅长两栖作战的精锐力量,距离也门海岸仅隔一道曼德海峡。 军事观察家注意到,美军首次将AC-130空中炮艇调遣至阿拉伯半岛,这种专为山地作战设计的攻击机,显然在为复杂地形冲突做准备。
但地理情报显示,胡塞武装控制的萨达省海拔超2000米,洞穴网络纵横交错,地下工事深达40米。 沙特联军曾在此折戟沉沙,其美制M1A2坦克在陡峭山崖间沦为活靶。 更棘手的是,当地部落长老至今仍将胡塞武装视为反抗外来干涉的"山鹰",美军的每一轮空袭都在制造新的复仇者。
德黑兰的地下军工厂正开足马力,每月向也门输送200枚中程导弹零件。 伊朗革命卫队工程师手把手教授化整为零的运输技巧:将导弹拆解成农机配件,经阿曼湾渔船转运至也门海岸。 这种"蚂蚁搬家"式的军援,让美军海上封锁形同虚设。
在战略层面,胡塞武装巧妙捆绑巴以问题。 每当加沙战事升级,红海航运便遭遇新一轮导弹袭击。 这种"围魏救赵"的战术迫使美国陷入两难:全力打击胡塞将激化中东反美情绪,放任不管则危及全球航运。 以色列情报部门证实,胡塞近期获得的俄制热成像仪,已显著提升其夜间作战能力。
特朗普的剿灭计划背后,藏着更深的战略焦虑。 胡塞武装击沉英国油轮后,布伦特原油价格单日暴涨4.2%,暴露出美国主导的能源安全体系漏洞。 更令华盛顿不安的是,这支游击队竟掌握电子战能力,其GPS干扰设备多次导致美军无人机失控坠毁。
军事经济学家算了一笔账:美军在红海行动的日均开销达900万美元,而胡塞武装的游击袭扰成本不足其百分之一。 若冲突持续半年,五角大楼将额外支出16亿美元——这足够胡塞武装武装10个师。 当"卡尔·文森"号航母结束部署时,其维修保养费用将再耗资3亿美元。
历史总在重演,但从不简单重复。 从阿富汗的帝国坟场到也门的山岳堡垒,美国似乎再次陷入"高科技打不过低科技"的怪圈。 胡塞武装用实战证明:当战争意志遇上复杂地形,钢铁洪流也会在沟壑间生锈。 特朗普的剿灭大计能否跳出这个轮回,或许将决定21世纪全球霸权战争的最终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