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这几天又成了热议的焦点。你说为啥?还不是因为那场让人窝火的比赛,2023年对阵日本时,我们居然输了!73比76,只差那么三分,这可是88年来头一回输给他们,咱们平时老喊东亚篮球一家亲,结果这次真是被狠狠打脸了。不少球迷气得直拍大腿,那叫一个心堵啊。这不,现在机会来了,中国男篮在主场迎来复仇战,还把集训名单从20人缩到了15人,就等着干票大的。但问题也来了:眼下这15人的阵容到底行不行?能不能扳回一城?咱们慢慢聊。先说这个名单吧,从20个人里砍掉5个,总得有点取舍。被淘汰的是付豪、李弘权、王岚嵚,还有两个小将。听到这些名字的时候,不少球迷都炸锅了:什么情况?特别是付豪,他最近CBA联赛表现很亮眼啊,上赛季总决赛还拿过关键分呢,怎么就落选了呢?有人猜测可能跟他的打法和教练组战术要求不符,但具体咋回事儿谁也说不好。另外还有孙铭徽和林崴,他们连最初的大名单都没进,有些粉丝直接表示不服。而更让大家摸不到头脑的是段昂君和杜润旺居然留在队里,这两位本身实力并没有特别突出,却意外地成为幸存者。有些网友吐槽,说现在国家队选人是不是靠运气抓阄啊!当然啦,玩笑归玩笑,也许教练组自有考虑,只不过很多时候,看似合理的安排未必能赢得所有人的认同。
再来看现剩下的15人大名单,说实话,一半欢喜一半愁。后卫线上确实囤积了一波人才,比如赵睿、徐杰、赵继伟这样的熟面孔,你可以指望他们组织、防守以及一些突击能力。不过嘛,要提起精准投射,那就别抱太高期望值了,因为目前没人敢站出来当那个顶级射手。在锋线上曾凡博、朱俊龙这样的年轻力量算是一道希望之光,但整体而言还是偏青涩,需要更多比赛历练才能挑大梁。而内线相对稳妥一点,有周琦撑着,再搭配杨瀚森和余嘉豪,一个经验丰富,一个潜力无穷,看起来至少高度够压制住亚洲其他球队。但硬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就是整体缺乏爆发力,更别提像胡卫东这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人物存在。
那反观一下我们的对手日本。他们现在可不得了,早就开始全球化发展路线,人家12个国手里面好几个都是欧美职业联赛熬出来的高手,比方八村塁和渡边雄太,这俩哥们可是在NBA混饭吃的人物哦。当然啦,上次赢我们的时候他们俩并没参战,可即便如此,日本依旧展现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水平。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几年日本篮球的发展速度简直像坐上火箭一样,而反观我们自己,好像还停留在原地转圈圈,是不是该警醒一下?
至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嘛,大伙儿其实已经各种预测分析开花。我看网上不少专家列出了一份最终12人大名单,其中包括4名后卫:赵睿、徐杰这一挂;5名前锋,例如曾凡博这种未来型球员;加上周琦领衔的一套内线班底。如果真的按这个框架走,我觉得首发五虎倒是挺清晰:控场用赵继伟,小快灵突破找赵睿,再加上朱俊龙负责防守策应,然后胡金秋配合周琦组成双塔阵营,把禁区封锁死。不夸张地讲,如果状态调试到位,这套组合绝对具备亚洲前三水准,但前提条件是千万别失误频繁,否则再好的配置也是白瞎。
顺带插一句,其实我一直觉得,中国篮球想真正崛起,就必须多培养那些愿意闯荡海外的小伙子。你看杨瀚森,他才刚露头尖尖角,就已经有媒体呼吁他去冲击NBA,为啥这么多人盼他出去?因为只有经历过更高强度、更国际化的平台洗礼,运动员才能快速成长呀。这方面,日本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学肯定吃亏。所以与其固步自封,还不如趁早主动拥抱变化,让更多新星像崔永熙那样勇敢迈出国门,多见世面长见识,到时候不仅自身技术提升,对整个国家队也是福音呐!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中国男篮这一次究竟能不能成功复仇呢?答案可能就在细节中。从纸面实力来说,目前咱们稍逊色于拥有诸多旅欧旅美成员的日本。但是竞技体育嘛,从来没有百分百确定性的胜负关系,说不定只要全体上下齐心协力,我们完全可以打一场漂亮翻身仗!但即使侥幸赢下一局,也不可沾沾自喜,因为真正的问题仍需深挖解决。例如如何弥补投射短板,又或者怎样引入先进理念帮助年轻球员蜕变等等。这些课题摆在那里一天,中国篮球想重塑辉煌路上的障碍就不会减少半分。
人生如戏台,每一步都是考验。同理,中国男篮如今面对的不只是简单的一场复仇之战,而是一种重新证明自己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相信,无论结局如何,当历史书页再次翻动时,我们都会记住这一刻,以及背后的努力奋斗。而未来是否属于中国篮球,全凭今天脚踏实地创造奇迹的人去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