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春季招聘市场“新意”满满求职者就业观正改变

青岛信网 2025-04-01 07:40:51

原标题:青岛春季招聘市场“新意”满满

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人才需求“上新”,求职者展现择业新观念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任晓萌

3月20日下午,青岛大学博文楼阶梯教室里坐满了求职者。虽然已经手握一份offer,但轻化工程专业研究生三年级的李琦仍认真地听着企业发展情况和招聘岗位介绍,并投出自己精心准备的简历。“趁着春招这个时间,多找找机会。”李琦说。

眼下正是“金三银四”求职旺季。在青岛各区市和校园里,各种类型的招聘活动正在举行。今年就业形势如何?就业市场有哪些新变化?什么样的求职者更受企业“偏爱”?近日,记者走访观察了多场招聘会,试图从中得到答案。

热门行业成为就业市场“新贵”

3月14日上午9点,位于海尔路的中国海洋人才市场(山东)入口已经排起了长队,2025年春季青岛国企人才招聘会吸引了近6000名求职者。

“我一大早特意从潍坊赶过来。”王梓站在队伍中间,趁着等待的时间,拿出手机浏览着当天现场招聘的企业和岗位。就读于广西大学的她,考虑毕业后回山东发展,“青岛城市体量大、经济发展好,就业机会也更多。”

这场“含金量”极高的招聘会也印证了王梓的想法。青岛啤酒、青岛造船厂、红星化工、澳柯玛等近70家集团公司及下属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绿色能源、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的200余个岗位,计划招聘近千人。

记者在招聘会上发现,随着DeepSeek等AI大模型热度上升,人工智能领域的招聘岗位也成为招聘会上的“新贵”。青岛旅游信息数据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所等多家公司今年都将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列入人才招聘计划,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有限公司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需求量更大,除了算法工程师,还发布了人工智能全栈工程师、鸿蒙开发工程师等多个岗位需求。

这些AI相关岗位的薪资待遇也颇有竞争力。从招聘会上发布的岗位信息看,人工智能相关岗位的工资最低也要13000元。“对于能力强、有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我们没有定薪,可根据人才具体情况给出有足够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在招聘会现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所的一位招聘专员告诉记者。

火热的发展前景、丰厚的薪资待遇,让不少求职者“心动”。在这些招聘岗位前,前来咨询了解的求职者排起长队。来自山东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硕士应届毕业生小宋投出多份简历。“现在人工智能火出圈了,也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AI行业的工作。”在他看来,选对行业至关重要。

除了人工智能方向外,今年的招聘会上也出现了“低空经济方向”岗位。“低空经济是青岛当下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我们企业深度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正在加快推进‘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主业融合发展,因此,对该领域的人才需求量也比较大。”在青岛地铁集团的招聘摊位上,负责招聘的曲女士告诉记者,这次他们希望能招10名低空经济方向的应届毕业生。

不过,“热门行业”“高薪”对应着对求职者的更高要求。招聘会上,青岛唯才赋能科技有限公司一个月薪15000元的软件工程师岗位,前来咨询的求职者不少,但真正适配的人却不多。该企业HR表示,这次他们想招一名全栈开发工程师,“其实从去年秋招我们就在招募了,但前来应聘的求职者中,具备全栈开发能力的屈指可数,所以到现在这个岗位也还没有招到非常合适的人。”

企业偏爱有“自驱力”的求职者

“从简历来看,明显感觉现在的学生更‘卷’了。”记者走访了多场招聘会,不少企业招聘负责人向记者表露了类似的感受。

“越来越多大学生倾向于早早实习,简历里各类实习经历琳琅满目。”赛轮集团HR迟钰娇感慨,收到的求职简历,内容越来越丰富。迟钰娇表示,对企业来说,垂直类、“大厂”的实习经历相对而言算是一种“加分项”。

青岛国赫通供应链有限公司招聘负责人范国庆也认为,同领域、匹配的实习经历可以让求职者提前了解适应岗位需求,更快地“上手”实操,这种实习经验“对企业而言,可以降低一定的时间和培训成本”。

不过,实习履历并非求职道路上的“必修课”。青岛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徐燕鸣表示,更看重求职者的“自驱力”,“时代在发展变化、各种新技术不断更新,我们更希望企业员工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产生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因此,他们在招聘时,不对大学生“卷”实习有要求,“关键在于人岗匹配。”

已经拿到一家企业研发技术岗offer的青岛大学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三年级学生马璐璇表示,自己在校期间的研究课题成了求职“加分项”。“在校期间,我一直跟老师同学做‘表面活性剂驱油’的研究课题,找工作之前还担心自己没有实习经历,这样看来,人岗匹配才是求职关键。”马璐璇说。

人岗不匹配增加就业难度,不仅存在于新兴产业,也存在于家政服务等传统服务行业。“月入过万很容易,干得越久工资越高!”在西海岸新区“零工之家”家政服务业及“妈妈岗”专场招聘会上,青岛好帮手公共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孝华在招聘摊位前卖力宣传,希望能招到更多月嫂、育婴师、收纳师等人员。

“眼下,青岛的家政服务市场对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有单没人’的现象明显。很多客户要求甚至一降再降,但实际上人还是不够用。”丁孝华说。

不过,大家也在努力寻求破局。丁孝华表示,自己所在的企业目前已经跟多家职业院校达成人才共培计划,同时,依托公益培训课堂,增加行业人才储备。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就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青岛持续放大优势产业的就业带动力,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挖掘就业新空间,岗位供应方面相对充足。但不可否认,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明显。

“我们也在努力探寻不同的路径,解决各行业人岗供需适配问题。”该负责人表示,近期,青岛出台《青岛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措施》,明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开展市属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就业状况评价,并以此作为参考,提升学科专业设置与城市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同时,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金蓝领”培训制度,落实职业技能培训差异化补贴政策,提升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素养,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让求职者在青岛这片热土上干事创业,人尽其才、各展其能。

以择业新观念打开就业新天地

青岛大学物理学专业大三学生王孜奕,正纠结要读研还是直接就业。听说学校有企业宣讲会,他早早就来到了现场,“一方面是想感受下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也是想了解下产业发展风向,如果要读研,可以当作研究生阶段专业选择的参考。”

几家企业的宣讲会听完,他愈发感觉应该考虑交叉学科深造。“主要是我原来的物理学专业偏向理论研究,就业面窄,而且现在很多企业也偏爱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王孜奕说。

“今年从求职者身上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他们的就业观正在改变。”范国庆表示,不管是线下招聘会,还是校园宣讲会,参与的人数变多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现在就业不容易,因此更早启动就业规划。

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应届毕业生孙祺大二期间就开始学习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并利用寒暑假时间,在传媒公司实习。“希望毕业后就从事传媒工作,这个行业对求职者的实操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我也想尽早了解适应,培养自己的‘网感’。”

不像孙祺这般目标明确,青岛大学某工科专业硕士应届毕业生小李对未来感到“迷茫”。“去了几次招聘会,很多对口专业的岗位都要求下车间,还要接受倒班,我已经读到研究生毕业了,只希望找一个专业匹配的研发岗位。”这样的念头也让小李的求职之路并不顺利。

在国企招聘会的职业指导专区,小李带着自己的求职困惑前来咨询。“你觉得自己应聘不上企业研发岗位的原因是啥?”“专业对口,学历也够,缺的可能是企业基层经验。”“你去一线不就能更好地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今后不论是转研发岗还是管理岗,都会更有的放矢,比别人更有优势。”一番耐心交流后,小李难以释怀的心结慢慢被解开。

“越来越多大学生对就业有紧迫感了,但有时候对就业岗位要求还是过于理想化。”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树立择业新观念,才能帮助大学生们打开就业新天地。

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青岛也在积极提供职业指导服务,不仅上线青岛市人力资源互联中心,开辟职业指导服务专区,为毕业生提供一站式职业指导服务,还打造54家“职海无忧”职场医生工作室,配备职业指导专(兼)职工作人员300余人,举办个性化精细化“一对一”指导、就业沙龙等服务。

0 阅读:0
青岛信网

青岛信网

大众报业集团旗下 山东省级新闻网站 青岛财经生活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