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甘肃男子在沙漠养鱼9年赔光10亿,却因一场洪水逆天改命!

孙虎得书房 2024-11-12 16:10:38

沙漠里的疯狂赌徒

2018年,来自甘肃的何延忠,竟然想在寸草不生的库木塔格沙漠里养鱼,而且还是最娇贵的虹鳟鱼。

9年间,他前后投入10个亿,只为建造养鱼基地,四次命悬一线都在所不惜。

可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将基地无情吞没。

但这不仅没有毁了他,反而让他摇身一变成了环保英雄。

这位甘肃汉子为何对沙漠养鱼如此执着?

他又是如何做到绝境翻盘的?

从小吃沙长大的倔小子

甘肃兰州永登,一个被黄沙包围的小城。

在这里,风沙是家常便饭,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沙子的味道,人们出行都要眯着眼睛。

作为60后的何延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永登的百姓生活并不富裕。

风沙肆虐,农作物产量低下,许多人家勉强糊口。

何延忠从小就看着父母为生计奔波,艰难地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

也许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在何延忠心中种下了一颗不服输的种子。

他暗自发誓,总有一天要改变家乡的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药王泉里的第一桶金

19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

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们纷纷涌向沿海大城市,追逐更好的发展机会。

然而,何延忠却做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选择——返乡创业。

回到永登后,他走遍家乡的山山水水,寻找创业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了一处鲜为人知的宝地——药王泉。

药王泉位于永登县城西北,是一处神奇的泉眼。

泉水四季恒温,常年保持在8度左右,清澈甘甜。

当地人常年饮用这里的水,据说能强身健体。

何延忠敏锐地意识到,这样的水质虽然不适合普通鱼类生存,但可能非常适合某些特殊品种的鱼。

经过深入调研,何延忠找到了答案——虹鳟鱼。

这种名贵鱼类原产于北美洲,喜欢生活在水温较低的环境中。

药王泉的水质简直就是为虹鳟鱼量身定做的。

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何延忠开始了他的养鱼事业。

他租下药王泉附近的一块地,挖池塘、引水、购买鱼苗。

起初,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认为在这种缺水的地方养鱼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何延忠并不气馁,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坚持不懈地投入到养殖事业中。

经过不懈努力,何延忠的虹鳟鱼养殖事业渐渐有了起色。

就这样,何延忠靠着药王泉和虹鳟鱼,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不服输的代价

1986年的永登,养殖业还处于起步阶段。

何延忠却毅然投入了几万块钱,在当时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他租下了药王泉附近的一块地,准备大干一场。

然而,创业路上的第一步就给了他当头一棒。

由于缺乏经验,何延忠没有掌握虹鳟鱼苗的运输要领。

这种名贵鱼类极其娇贵,对水温、溶氧量都有严格要求。

一趟运输下来,大部分鱼苗都因为环境变化而死亡。

剩下的鱼苗被他小心翼翼地放进鱼池,却因为管理不当,又陆续死去。

第一次创业就这样以惨败告终。

但这次失败并没有打垮何延忠。

他把养鱼场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每天天不亮就来到池塘边,观察鱼的生长状态。

晚上回家后,他还要仔细记录当天的各项数据。

为了提高技术水平,他不惜花重金请来养殖专家,虚心求教。

遇到问题就翻阅专业书籍,甚至跑到其他养殖场去取经。

这种执着很快就得到了回报。

何延忠的虹鳟鱼不仅成活率大幅提升,质量也越来越好。

甚至有不少富商专程开着豪车来永登,就为了尝一尝他养的虹鳟鱼。

十亿打水漂

初尝成功的滋味让何延忠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2000年,他的目光投向了库木塔格沙漠边缘的西土沟。

这里地势开阔,水源充足,在他看来是扩大养殖规模的理想之地。

为了建造新的养殖基地,何延忠投入了两亿元,这几乎是他全部的积蓄。

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带领团队在恶劣的环境中艰苦施工。

当地人都觉得他疯了,在这种风沙肆虐的地方建养殖场,简直是在烧钱。

然而,就在养殖基地即将投入使用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毁了所有设施,数千万元的投入付之东流。

何延忠还没来得及喘息,又遭遇了一场沙尘暴,损失近亿元。

2007年,更大的灾难降临了。

特大洪灾突袭西土沟,养殖基地在滚滚洪流中支离破碎。

十年心血,近十个亿的投入,就这样被大自然无情地摧毁。

站在废墟上的何延忠,看着满目疮痍的养殖场,第一次感受到了绝望的滋味。

绝境中的希望

2007年的那场特大洪灾后,何延忠在废墟中徘徊了很多天。

亲朋好友劝他放手,认为在这片不毛之地已经赔得太多。

然而,一个意外的发现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在查看灾后现场时,何延忠注意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在种植了树木的区域,洪水的破坏力明显减弱,设施的损毁程度也较轻。

他突然明白了一点:要在这片土地上生存,首先要学会与自然和解。

沙漠里的都江堰

2004年,何延忠开启了一项更具挑战性的工程——治理沙漠。

他四处奔走,请来了国内顶尖的水利专家。

经过反复论证,他们决定借鉴都江堰的治水理念,在库木塔格沙漠边缘建造一套独特的水利系统。

何延忠把变卖资产得来的最后积蓄全部投入其中。

十年间,他带领团队在恶劣的环境中摸索前进。

期间,他四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突如其来的沙尘暴差点将他掩埋;还有一次,施工现场的塌方让他险些丧命。

但这些危险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

荒漠变绿洲

坚持终于迎来了回报。

科学设计的分洪系统有效分散了洪峰,不仅保护了他的养殖基地,更让整个阳关镇安然无恙。

随着防护工程的完善,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逐渐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防风林带郁郁葱葱,阻挡了肆虐的风沙。

水利设施的完善,让养殖业重获新生。

何延忠还因地制宜,在改良后的土地上种植葡萄,开创了一个新的产业。

如今的西土沟,已经从一片荒漠变成了绿意盎然的绿洲。

这里不仅有规模化的虹鳟鱼养殖基地,还有大片的葡萄园。

当地农民在何延忠的带动下,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

这场历时十余年的治沙实践,不仅让何延忠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更为西北地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这片曾让他赔光十个亿的土地上,他最终收获的不仅是事业的成功,更是一份造福乡邻的成就感。

结语

他的治沙技术获得国际认可,但挑战仍在继续。

参考资料

0 阅读:0
孙虎得书房

孙虎得书房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