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中,一场悄然而起的外交行动,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2025 年初,拜登政府在即将交班的关键时刻,做出了一个引发全球瞩目的举动——国务卿布林肯和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纷纷踏上前往亚太地区的行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是常规的外交出访,还是另有图谋?
白宫(资料图)
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 1 月 5 日至 6 日,沙利文率先奔赴印度,与印度总理莫迪等一众官员展开了一系列重要会晤。紧接着,在 1 月 6 日晚,布林肯结束对韩国的访问后马不停蹄地抵达东京,于 7 日与日本官员进行了会面。这两场看似独立却又紧密相连的出访,在国际观察家眼中,绝非简单的外交礼仪性走动。
先看韩国方面,彼时的韩国正深陷“戒严风波”的余波之中。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与布林肯的会谈备受关注。双方虽都提及各自国家面临的民主挑战,但更着重强调美韩联盟坚如磐石,不会因这场风波而动摇。布林肯在会谈后的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已就韩国被停职总统尹锡悦在紧急戒严令期间的某些行为,向韩方直接表达了严重关切。不过,他也对韩国民主制度的韧性以及和平解决分歧的努力充满信心。在此之前,布林肯还与代行总统职权的韩国副总理兼企划财政部长官崔相穆进行了会面,双方就韩美同盟、韩美日合作及朝鲜问题等关键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美国国务院也重申了对韩美同盟实力的坚定信心以及保卫韩国的承诺。
布林肯(资料图)
而在日本,布林肯的到访却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原来,拜登政府在 1 月 3 日以安全风险为由,断然阻止了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计划。这一举措让日本方面极为不满,日本首相石破茂在出席新年记者会时就公开要求美国给出合理的解释。他直言,此举令日本产业界对投资美国忧心忡忡,若不能说明缘由,日美之间的未来合作将充满不确定性。路透社也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进一步凸显了这一事件在日美关系中的敏感性。
沙利文在印度的行动同样引人注目。印度总理莫迪会见了沙利文,随后沙利文还与印度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多瓦尔和外长苏杰生进行了重要会晤。据印度时报报道,苏杰生在与沙利文的交流中,回顾了拜登任期内印美全球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并对沙利文在推动印美紧密合作方面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赞扬。沙利文还带来了一个重要消息,美国将加速完成相关文件工作,取消阻碍印美民用核合作的法规,并且预测未来十年两国公司将在先进半导体技术开发和太空探索研究等前沿领域携手共进。
这一系列外交行动,看似各自为政,实则紧密相连,背后都指向一个核心目标——中国。长期以来,美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一直将中国视为重要的竞争对手,在亚太地区更是不遗余力地布局,试图构建对华战略包围圈。拜登政府在执政末期的这次外交发力,无疑是想在离任前巩固其在亚太的战略布局,为美国的未来外交政策定下基调,给即将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制造一种既定事实,限制其在亚太政策上的调整空间。
莫迪(资料图)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韩国、日本和印度,在这场外交博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于韩国而言,尽管在安全防务上高度依赖美国,但近年来也逐渐意识到不能过度捆绑在美国的战车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韩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在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韩国明白,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也需要兼顾自身的经济利益。此次布林肯访韩,韩国在表面上强调美韩同盟的稳固,但在实际行动中,必然会在中美之间寻求一种更加平衡的外交姿态。
日本的情况则更为复杂。日本制铁公司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受阻一事,充分暴露了日美同盟在经济利益面前的脆弱性。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强国,一直渴望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拓展自身的影响力,但美国的这一举措无疑给日本的经济雄心泼了冷水。同时,日本在地理位置上与中国相邻,在经济上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年来中日之间的经贸往来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尽管美国一直试图拉拢日本共同对抗中国,但日本在权衡利弊后,可能会在未来的外交政策上做出一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调整,而不是盲目地跟随美国的脚步。
印度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一直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印度有着自己的大国梦想,在国际事务中希望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美国通过加强与印度在技术和防务领域的合作,尤其是开放民用核领域合作,试图将印度紧紧地绑在自己的战略战车上,以遏制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然而,印度也清楚地知道,过度依赖美国可能会损害自身的利益。在过去几年中,印度与中国在边境等问题上虽时有摩擦,但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中印两国都是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等诸多全球性问题上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美国的这种“围堵”策略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体系。美国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强行割裂盟友与中国的经济联系,不仅会遭到盟友的抵制,也会对自身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例如,美国对中国发动的贸易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压力,但也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受了巨大的损失。
特朗普(资料图)
此外,美国国内的政治分歧也为其外交政策的连贯性带来了变数。特朗普上台后,其外交政策可能会与拜登政府大相径庭。拜登政府在离任前的这些外交布局,能否被特朗普政府延续还是未知数。而美国盟友在面对美国政策的不确定性时,也会更加谨慎地对待与美国的合作,更加注重自身的利益诉求。
在这场国际政治的大棋局中,拜登政府的心腹大将出访亚太,虽有“围堵”中国的表象,但背后的利益纠葛和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远非表面所见。各国在这场博弈中都在为自身的利益而努力,未来亚太地区的局势走向充满了变数。但可以肯定的是,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任何试图破坏地区稳定与合作的行为都将面临重重困难。美国若继续执迷于单边主义和霸权思维,在亚太地区推行“围堵”政策,最终可能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亚太地区的国家也将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出一条符合地区发展需求的合作之路,推动地区的繁荣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