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人人肚子里几乎都有的蛔虫,何时销声匿迹了?

德温的日常生活 2022-10-13 16:43:12

寄生虫是世界上令人厌烦的东西,它们不会给宿主带来任何好处。在医疗条件不发达的时代,全世界每年因寄生虫感染导致的死亡人数高达数百万。

线虫动物门下的寄生虫是整个寄生虫族群中最为典型的一类,他们绝大多数个体微小,身体呈圆柱形,像极了缩小版的蛇,线虫的种类十分庞杂,人类已知的也有25,000余种,其中绝大多数都有寄生性,不独人体,甚至植物都可能是他们的寄生对象。

在千百年的进化中,古老的线虫早已适应了地球的生态系统可谓无处不在,炎热、干旱、高温、高盐,自然界中的一切环境都能看到线虫的身影。在寒冷的南极地区,线虫也能找到属于它的生存之道。

不同于病毒无法独立存活,线虫可以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在未进到宿主体内时候,他们以细菌、藻类等微生物为食,维持生命等待时机,一旦进入宿主体内,便开始大肆繁殖,攫取宿主身体中的养分。

蛔虫则是线虫动物的典型代表,也是令人闻之色变的可怕存在,在上世纪90年代,全球约有10亿人感染蛔虫,东亚和中国则是蛔虫感染的重灾区。蛔虫病高发的年代,蛔虫卵可谓无处不在。

没有进入体内的蛔虫卵,并不十分可怕,超过65度的高温就可以将虫卵杀死。只要坚持高温烹煮,蛔虫病基本与你无缘。可是当时的经济条件差,净水设施不完善,人们也没有健全的卫生意识。上游地区的污水很容易通过地下水的流动进入下游,人们在河里打的水,虽然表面清洁但有很大几率含有蛔虫卵。况且,蛔虫病是典型的人畜共患疾病,动物粪中也会有蛔虫卵存在,中国老百姓深信不疑的“生吃鸡蛋”偏方,很容易将附着在鸡蛋表面的蛔虫卵吃入体内。

蛔虫的生存法宝在于蛔虫卵外面包裹的角质层,它可以无视人体胃酸的腐蚀,轻而易举的通过胃部蠕动进入肠道,开始幼虫的环游人体之旅,在舒适的小肠内,蛔虫卵迅速脱去保护壳,孵化成小幼虫。这时的蛔虫很小,它可以轻易的钻入肠壁的小血管,随血液参与人体循环,肝脏、肺部小血管、肺泡、支气管和气管,然后爬到喉咙,甚至可以在人睡眠时从人口中爬出。

在循环的过程中,蛔虫逐渐长大,渐渐的他会发现身体的各处都没有小肠安逸,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能,再有了目标后,蛔虫们会顺流而下,回到小肠安营扎寨,开始虫生的寄生之旅

在雌虫成年的12~18个月内,每条雌虫在一天内都可以排卵约20万个。在受感染的个体中,成虫数量最多可以达到上千条。完全可以形容槁枯来形容蛔虫病感染者,在蛔虫的侵蚀下,人体会极速消瘦并伴有不定期腹痛,甚至脸上会出现虫斑。

“蛔蒿素” 的提取让饱受蛔虫困扰的中国人看到了曙光,“蛔蒿素”包中含有的成分可以有效的麻痹,蛔虫让蛔虫无法附着在人体肠道上,从而被排出体外。中苏科学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外形可爱,口感甜腻的宝塔糖,一时间成了孩子们吹捧的高档零食。

可是“蛔蒿”是一种只在北极圈内生存的植物,极其稀有,在一段时间内,“蛔蒿”只在很小的范围内使用,直到潍坊成功将“蛔蒿”在国内种植成功,我们才有了源源不断的“蛔蒿”原料,宝塔糖也在充足的原材料供应下得以快速推广。

着中苏关系的破裂,苏联在极短的时间内撤走了援助我国的提纯设备和相关技术,宝塔糖的生产一度陷入僵局,我国的灭虫事业也停滞不前。

长在地里的“蛔蒿”也无法储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烂在土里。

我国的科研人员并没有坐以待毙,日以继夜的研究“蛔蒿”提纯技术,终于在几年后让宝塔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次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宝塔糖,在2018年公布的 《

第三次寄生虫病调查报告》中,我国重点筛查的寄生虫感染人数总感染率已经降至6%以下,可以说困扰中国千百年的蛔虫病基本已经成为过去。

当然,这时也早已看不到曾经风靡全国的宝塔糖的影子,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型的驱虫药已经开始应用,宝塔糖也在1985年之后停止生产,退出历史舞台。

0 阅读:66

德温的日常生活

简介:努力让思维变得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