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后代吃苦,还沾沾自喜的家长,到底咋想的?答案叫人无奈

笑颜如初雨 2023-01-22 08:41:33

或许很多人从小就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常常是家长和老师,告诫学生用功学习的理由。

然而能吃苦,就代表以后有机会实现逆袭吗?越来越多人已经开始改变想法。或者说,有些培养方式,本身的初衷就未必是出于“好心”,而是私心。

长大才发现,同为父母,对后代的关心程度不一样

我们这片土地上,对于养育之恩的赞颂,几乎超过大多数国家的培养理念。这其实跟农业文明时期资源不足,晚年生活缺乏保障有直接的关系。

培养出“顺从”的后代,才能确保他们在父母年迈时照顾自己。然而,即使进入工业时代,现在的物质生活已有彻底的改变,很多家长的思维方式却照旧。

似乎一旦有了“家长”这个身份,对子女的任何决策、任何态度,都可以拥有正当理由。一位毕业生的吐槽引起共鸣:为什么有些家长,特别喜欢看子女吃苦?

她大学毕业后就独自在别的城市工作,看到同学之中,有些人明明能力不及自己,却能被家长接回老家安排工作,很快过上安稳的生活,她也很羡慕但从未抱怨过家境。

(均为网络图片)

可是令她一次又一次失望的是,家长不仅很少关心她,甚至哪怕她偶尔提及工作太累,换来的只是没有现实意义的说教。

言语中,家长甚至还为她经历生活艰辛而感到沾沾自喜,好像是自己“教导有方”,才培养出这个从不啃老、知道奋斗的女儿。毕业生表示既意外又失望,以前上学时可能体会的不深。

长大后才发现,为人父母者,对后代的关爱指数存在太大差别。有的家长宁愿自己累些,有的家长巴不得子女把自己受过的苦都经历一遍。

看着后代吃苦,还沾沾自喜的家长,到底咋想的?

能吃苦真的算是优点吗?或许在一些家长眼中,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自身能力有限的家长,更容易用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后代从小形成沉重的人生基调。

笔者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个问答,有位家长提问:担心儿子太安逸,让他吃点苦头作为锻炼,我该怎样让他明白良苦用心?

不少网友看后忍不住要“教育”一下这位自以为是又脱离现实的家长。有人直言:放心吧,生在你这样的家庭,以后吃苦的机会多着呢。

对于很多普通家庭的学生,幼儿园和小学前期,可能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比较轻松的时期。以后他们有了更多竞争和比较的意识,就算不开口,你怎么知道在学校里不会有挫折感?

好不容易读完大学,毕业后没有原生家庭的托举,他们要面临的是在缺乏指导、信息有限的状态下,懵懂地靠一己之力在职场打拼。

都说儿女是家长的“心肝”,但总是有一种父母,看到后代吃苦反而沾沾自喜。甚至主动制造困难,美其名曰“教育方式”。

比如之前有个靠买鱼为生的家庭,要求三个娃早早起来跟着家长蹲在鱼摊。网上有位女子说出了很多人的感受:明明是自己没有能力给后代好的生活,怎么还觉得是荣耀?

这类家长到底咋想的?答案叫人感到无奈,实际上恰恰是因为他们在外面没有多少地位,不被人尊重,所以只能通过管教孩子找到一点平衡。

他们也很清楚,以自己的能力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出路,所以灌输“吃苦光荣”的思想,让学生从小放弃指望家长帮助的想法。

现实叫人无奈,越是喜欢这样的家长,越难以让后代出人头地

回到开头时提到的话题,我们常常说家长对子女是无私的,但实际上所有父母都如此吗?随着学生们判断力的提升和见识的增加,大家心里会有自己的答案。

原来有些家庭本来经济条件很差,还选择多生,不见得是多么“伟大”。而是其中有些家长,没有打算给后代投入多少教育成本,也不考虑他们以后成家、买房的问题。

他们反而默默期待着万一哪个学生可以“有出息”,就能改变全家的境遇了。但“靠自己”实现逆袭的毕业生,又能有多大概率呢?或许从儿童时期就注定了。

越是抱着这种期待的家长,往往越难以让后代出人头地。只是他们提前承担了责任,如果光是能吃苦就可以改变命运,家长自己怎么依旧停留在底层呢?

【话题】你如何看待这类家长的思维呢? #儿童家庭教育#
0 阅读:3
笑颜如初雨

笑颜如初雨

带你深度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