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国后期人才严重凋零?三国后期的人才,水平真的很差吗?

历史那些精彩事 2025-01-17 16:33:05

人们常说的“三国后期人才凋零”,实际上不过是一种存在于历史认知里的错觉罢了。

事实上,三国后期的人才在质量方面压根不比前期差。只是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极为巨大,而且罗贯中在描写三国后期时所用的笔墨相对较少。因而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认为,三国后期的人才水平欠佳。

在三国后期那个阶段,羊祜、陆抗、杜预、王浚、邓艾这五人可都是相当厉害的人物,各个堪称牛人呢,而且还都得以进入武庙,论起本事那是一个赛一个强。不过呢,对于众多历史爱好者而言,大概也就只知晓邓艾这一人,至于其余四位,了解的可就不多啦。

在《三国演义》这部演义小说里,总共有着一百二十回内容。其中,诸葛亮是在第一百零四回离世的。这也就意味着,从诸葛亮去世起,直至西晋灭亡这段时期,罗贯中耗费了十六回的笔墨,去书写三国后期所发生的那些故事。

并且,羊祜、陆抗以及杜预这三位了不起的人物,全都集中扎堆在了一回的相关内容里面呢。

可实际上呢,单就他们三个人的故事而言,要是稍微详细地去写一写,那篇幅足够再增添个三四十回啦。

不妨简单梳理一番,自诸葛亮离世之后,后三国时期究竟都上演了哪些事儿呢?并且在这些发生的诸多事件里面,到底又有哪些厉害的人物登场亮相呢?

公元234年,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途中不幸病逝。诸葛亮离世之后,后主刘禅对其生前提及的蒋琬予以重用。蒋琬自此开始主理蜀汉朝政,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他始终兢兢业业,秉持着安民的理念处理各项事务。十年过后,蒋琬身染重病,而后便将职位让给了费祎。

在那之后,蜀汉朝政由费祎执掌,这一管便是十年之久。在其任职期间,费祎始终坚守岗位,尽忠职守,生活上更是俭朴又清正廉洁。并且,他还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呢,曾于汉中一举大败曹爽,使得曹爽此后再也不敢萌生进攻蜀汉的想法。然而,十年过后,费祎竟不幸被魏国降将行刺身亡。

蒋琬、费祎以及早逝的董允,皆为极为出色的治国能臣。于他们主政期间,蜀汉虽国力稍显薄弱,可自诸葛亮离世后的二十载岁月里,既未出现大的动荡,其国力还一直在徐徐恢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这三人,若是能处在一个大一统的朝代当中,那他们每一个人便都具备了成为顶尖宰辅的相应资格。

在武将方面来讲,蜀汉集团发展到后期,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当属姜维了。虽说姜维并未能够进入武庙,可他在后期展开的九伐中原行动,那打得也是极为精彩的。并且,姜维在临终之际所设下的一计,历经千百年岁月,始终让后世之人对其钦佩不已。

此外,蜀汉集团里诸多的二代、三代成员,最终也皆为蜀汉奋战至死,始终未曾投降。他们的事迹,着实令后人慨叹不已。即便其能力或许稍显逊色,可他们的个人品德那真是无可挑剔。

然而,要是对后三国时代展开横向的比较的话,如此情形下的蜀汉,极有可能在三国里面,属于人才方面最为逊色的那一个了。

相较而言,吴国与魏国所拥有的人才,其水准实际上是更为出众的!吴国也好,魏国也罢,这两国在人才方面确实展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平,和其他情况相比起来,真的是要更胜一筹呢。

在魏国这边,自诸葛亮离世后,往后四十年左右的历史进程大体如下:先是司马懿平定辽东,接着曹叡驾崩,而后司马懿与曹爽展开权力争斗并发生高平陵之变,期间还有淮南三叛,再有曹髦丧生,以及司马炎和司马攸的世子位争夺,随后邓艾灭蜀、钟会作乱,最后司马炎篡位,且历经十年筹备,发动了西晋灭吴的那场战役。

当然,后续的那段时期,从实际情况来讲,已然应当算作是西晋时期的历史了。

在那段历史进程里,自高平陵政变落下帷幕起,后续的那部分历史便鲜为人知了。在这后续的历史阶段当中,若是论及大家最为熟知的事件,恐怕也就是成济公然在街头杀害曹髦这件事了。

然而事实上,要是将司马炎后续的故事一一展开来讲的话,就会发现其同样是极为精彩的。

在这段故事里,魏国一方出现了四位堪称武庙级别的将领,即杜预、王浚、羊祜以及邓艾。这当中的杜预尤其突出,他不仅能位列武庙,更是同时跻身文庙,这般成就着实令人瞩目,在魏国的武将群体中显得格外耀眼。

此外,在三国后期所发生的诸多战争当中,西晋灭吴这一战尤其值得一提,其参战人数在整个三国时代那可算得上是最多的啦!相较而言,赤壁之战与官渡之战虽说名气更为响亮,可实际上呢,这两场战争双方参战的总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就只有十几万人罢了。

然而,在那场西晋对吴的灭国之战当中,双方投入到这场战争中的兵力总数,可是实实在在接近四十万人的规模,毫无半点虚数可言。

当参战兵力不断增加时,对于指挥者而言,所面临的考验可不是简单的稍有提升,而是呈成倍增长的态势。也就是说,兵力增多了,指挥者需要应对的各种情况、做出的各种决策难度都会大幅攀升,其考验程度是成倍往上累加的。

在东吴的后期发展历程当中,其主线剧情主要围绕两宫之变以及孙家宗室内部的争斗展开。在这一阶段的历史进程里,东吴的几大豪族呈现出人才济济的态势,并且对这段历史的走向起到了直接的主导作用。像陆逊与陆抗父子二人,更是双双得以进入武庙之中。

关于后三国时代的人才状况,说不定我们能够转换一种思考的角度呢。

想问问啊,要是杜预和吕布分别带着五千人的兵力相互对战的话,哪一方获胜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呢?另外,竹林七贤所秉持的玄学思想,他们每个人之间又分别存在着怎样不同的特点?

在灭吴一事发生之前,司马炎究竟都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准备工作呢?

当我们对这些问题都思索清楚之后,说不定,便能够真正去领会那后三国时代的全貌了。

历史上的后三国时期,压根就并非人才匮乏之时。只因《三国演义》的影响力极为巨大,然而罗贯中在书中对这一阶段历史的着墨甚少,并且后世也鲜少有专门描绘这段历史的文学佳作。如此一来,人们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感觉,仿佛这段历史当中没什么出众的人才了。

0 阅读:66
历史那些精彩事

历史那些精彩事

欢迎关注!